心理抚养读后感1500字

2022-08-11 15:08:17.0 心理抚养 读后感1500字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1500字 433 浏览

简介《心理抚养》是由李玫瑾编著的心理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心理抚养读后感1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玫瑾教授说家庭教育的智慧之一是惩恶扬善。如何抑制孩子天性中“恶”的一面呢?很多家长在气头上,会通过吼叫、打骂、剥夺等暴力手段去教育或训诫,其实这只会让孩子更加愤怒,甚至反向模仿。因为这些运用的是肌肉力量,而非心理力量。那如何运用心理力量,让我们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呢?基于此,我想谈谈几点感想。

  01爱由心生

  书本中提到溥仪小皇帝欺负太监,大臣纷纷规劝,却收效甚微。最后是溥仪的奶娘说“我见不得这样的事情”,溥仪怕奶娘生气,才改掉了那样的行为。作者用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最有教育孩子资格的人是他情感依恋最深的人。利用这种依恋对孩子进行引导、约束及教育,作者称之为“心理控制力”,我个人更倾向于将它称为“心理力量”,这种依恋产生的教育不是强制命令或者暴力压制,而是一种情感性的引导约束,是一种心对心的情感力量,即是无限的爱与有限的规则。家庭教育中,更多的要用这种情感力量去化解矛盾,春风化雨,而不是简单粗暴,让孩子屈服家长的权威之下。
心理抚养
  02爱亦有道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从小最依恋的就是自己,为什么长大了却不听自己的话呢?其实,这是因为在平时的相处当中,彼此沟通不畅,引发了过于频繁的亲子矛盾,让孩子产生“你不爱我了”的焦虑情感,让仅存不多的情感依恋逐渐淹没消失。我们要记住“情感性”这一关键点,也要不间断地输出对孩子的爱意,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非常爱我的,只是我做了一些不妥当的行为,下次我及时改正就行。”

  我们在爱的底色上教育引导,但绝不是溺爱,更不能用爱之名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此谓爱亦有道。有一次,我回到家时已是疲惫不堪,饥肠辘辘,吃晚饭时,我女儿拉着我就要出去玩,其实在情感上我是很理解她的,闷在家里一整天了,特别想出去玩;但我当时就想休息一下,吃完饭再带她出去。然而,女儿见我没有顺从她的意愿便崩溃大哭起来。我深吸一口气,没有大吼大叫,没有动手胖揍,而是弯下身子抱起她,跟她说:“宝宝,妈妈知道你想出去玩,但妈妈好累又好饿,让妈妈吃完饭再带你出去玩好吗?”说完后,我让女儿在我怀里继续哭,而我坚定地先吃饭。就这样,她在我怀里哭了好一会儿后,就玩其它玩具去了。如此,一场原以为会互相伤害的场面顿时偃旗息鼓,我用我的怀抱向女儿传递着我的爱,她感受到了,自然也就放下了。结合李教授的这本书,我更加坚定要把教育孩子的“情感性”摆在重要位置,小心翼翼保持着我们互相深爱的情感纽带。

  03爱之共振

  李玫瑾教授说:“当孩子依恋一个人时,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要求,尤其当他接触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时,只要有依恋的人在,他就有勇气尝试。”我觉得学生对老师也可以产生依恋感。一年级新生入学,孩子们换了全新的环境,学习及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孩子难免缺乏安全感。我班有个女生很容易情绪化,一不顺心就掩面痛哭,动手揍人。起初,我想“逼着”她适应班级生活,但她显得更焦虑了。我只好改变策略,顺着她脾性,给她更多的包容和引导,让她感觉到在班级中,老师是可以托底,可以给她安全感的人。同时,我将她的行为和我的情绪不断关联起来,告诉她“你的行为会影响老师的心情”,以此激发她内心的柔软,让她享受带给别人快乐的感觉,从而改正她的一些行为。就这样,我用共情与激励,陪伴她度过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适应期。所谓“关系大于教育”应该就是这样,我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依恋的种子,然后借助爱的力量扶着孩子向阳生长,实现爱的共舞,情感的共振!

  作为老师,作为妈妈,我仍面临各种复杂的育人难题,但阅读后的我更有力量,也更有方向,这本书告诉我要牢牢把握养育孩子的“情感线”和“规则线”,以爱之底色育人育心。感谢《心理抚养》这本书对我教育路上的加持!

1 2

书籍简介

  • 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

    李玫瑾心理 254人浏览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