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字

2022-09-19 14:49:25.0 孙子兵法 读后感1500字 国学读后感1500字 440 浏览

简介《孙子兵法》是由孙武编著的国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孙子兵法读后感1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的兵书,并享有“古代第一兵书”的赞誉。最近,我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其主要内容,感触很深,简单说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孙子兵法》被神化其实不是没有原因的,要知道在几千年前就编写成册的一本书,如今依旧能够适用本就不容易。再加上其并不仅仅是描写战争,而是能够将其应用在各行各业,可以说是这本书完全就是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来描写的。《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军事著作,书中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尤其是辩证思维和哲学理念,对今天的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意识形态研究都有非常大的价值。其中战略思想也被常用于商业发展中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哈佛商学院甚至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之一。这些都体现出其辩证的思维内核,这本著作不仅教古代将领们如何正确判断战场形势,如何使用策略,正确部署力量;更是通过十三篇章的攻守、强弱、虚实、正奇的灵活运用和有机转化的辩证阐述,这种思维方式对当代社会的每个人,无论年龄、地位、文化如何,都有所启迪,启发人们客观认识自身及周围形势,做出相对有利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发挥当前力量的最大效力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辩证思维贯穿了整部著作,这种辩证思维包括战与不战,胜与败,强与弱,攻与守,虚与实等等。

  以攻守为例,关于两者的辩证关系,孙子在很多篇章中都提到过,比如第四篇形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攻”和“守”是两种基本的战争态势,战争不是一味进攻,善攻和善守同样重要。孙子在这里通过较为形象的手法,论述了“善攻”和“善守”的战争策略,“攻”就要像“动于九天之上”,迅猛出击,让敌人措手不及;“守”就要“藏于九地之下”,蓄势待发,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攻守不仅仅说的是战争,在个人处理工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处理方式,这种攻与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对立统一的。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是采取“攻势”还是采取“守势”,军事上要求将领根据己方的实力和战争中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实力强大,具备胜利的条件,就要果断进攻;实力不足,不具备取胜的条件,就要严阵以待,以保存实力,寻求战机。但无论是攻是守,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保全己方而战胜敌人。于个人而言,道理一致,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解决面临的困难,去追求最大的胜利才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结果。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兵书,有“用兵之法,全胜为上”这样的军事谋略;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还是一部指点做人做事的参考书,有“胜可知而不可为”这样的做事方法。

  从文学角度上看,《孙子兵法》也不失为一部佳作,古人在写作的时候,非常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哪怕是专业领域的著作也讲究文辞优美,便于传诵。由于《孙子兵法》这部书在创作中十分重视音韵节奏,有的章节读起来像诗歌一样。比如“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我觉得非常有感染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河水可以冲走石头,是因为水流速度很快;猛禽高飞可以捕捉小鸟,是因为它速度快且有节奏。从内容上深入简出地讲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意境出众,让人忍不住想去背诵。

  至于书中名句“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在我看来,更是做人境界,与其说是这是兵法,莫若说这是诗篇,“风林火山”四种极具意象和代表性的事物,象征着不同的形态,就应该如此,“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人生里,我们就应该因势就形,修炼好自己,去解决问题,去争取胜利!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 2

书籍简介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武国学 235人浏览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