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500字左右

2022-11-21 16:27:48.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读后感1500字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1500字 375 浏览

简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由罗伯特·戴博德编著的心理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5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刚拿到的时候,我以为是一本类似童话故事类的书籍,里面所有人物均是一些各具特征的动物,但当我深读,我才发现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心理疗愈读物。

  故事中讲的是:蛤蟆先生最近很不开心,因为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很差劲,是个烂人,他的生活就是一团糟,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管做什么也都做不好,长辈觉得他是头脑空空的废物,朋友觉得他是个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他厌恶这样的自己,也讨厌自己的生活,甚至一度想要自杀,好在他的身边有一群热心的朋友劝他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与心理医生苍鹭先生在十次会谈过程中,苍鹭先生总是在倾听,温柔的引导蛤蟆先生一层层逐渐深入蛤蟆先生的内心,在这十次会谈中,不仅仅是在治愈他的创伤,更是要让蛤蟆先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人生,正视父母的爱和伤害,正视自己的软弱和胆怯。本书通过讲故事和对话的方式将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沟通技巧等都揉进去了,代入感很强,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像是自己经历了资深的心理疏导。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接纳我生活的原生家庭

  在“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回忆自己的童年,发现蛤蟆先生身上有很多我的童年的影子,也试图通过苍鹭先生讲的一些心理理论去理解我的行为和父母的行为,逐渐和自己以及父母的爱与伤害和解。

  在计划生育的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我爸妈为了能生个儿子便不顾政策偷生了我,却发现是个女孩儿,他们因此受到了爷爷奶奶的各种不待见和指责,甚至教唆爸爸将我送走,不知是爸爸赌气还是什么原因,并没有将我送人。这样的环境便塑造了我讨好型的人格,像蛤蟆先生一样隐藏自己的很多情绪,一味去迎合别人,久而久之,我也常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中。遇到事情,总是在自责我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觉得自己特别糟糕,什么都做不好。但“陪诊”的过程中,我仿佛也被治愈了,我能理解我现在的性格,如同书中讲到的“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分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不管是我们自己原因还是社会、环境、父母造就了现在的我,我就是我,我可以学着遇事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但我从自身必须接纳我自己,不能自己跟自己执拗,怀疑自己,甚至是讨厌自己。当情绪低落时,希望能用詹青云说的“人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不应该的”这句话来带给自己温暖和力量。

  反思我给孩子创造的原生家庭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们作为双职工家庭给孩子创设了不错的家庭环境,能做到较好的陪伴。但看了书,我总觉得我们常常会扮演像“獾”霸道、专制的角色,我们假意会给孩子选择,却总是在插手她的一些决定。比如带孩子逛超市,我们会问孩子,你喜欢吃什么?孩子会两眼放光地四处在购物架里去寻找自己的心爱玩意儿,蹦蹦跳跳来到我们面前,接着我们会对产品成分等等一通分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东西不好,我们换一个吧。

  然后我们会选一个我们觉得不错的零食说“你看这个怎么样?”久而久之,孩子便渐渐养成了没有主见,也随意会更改自己想法去迁就别人。看完这本书,除了是对自我的救赎也是对我们作为父母的一种警醒:我们现在就是子女的原生家庭!我们在创造一种家庭文化,这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一生。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一生为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作为父母,不要觉得这是我们自然而然的一种本领,只要孩子一出生,我们就是为人父母,去爱和会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是需要我们终身去学习和领悟的,多读书、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情绪,在书中去纠错再验证。我只愿,我的孩子,在她长大成人后,提起她的原生家庭,仍然心里有爱,眼里有光,相信未来,热爱生活。

1 2

书籍简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罗伯特·戴博德心理学 529人浏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7年。  该书借用《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蛤蟆先生,讲述了他接受心理咨询的故事。作者通过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蛤蟆先生爱炫耀、自卑性格和抑郁情绪的来源,指出童年经历会对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