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读后感5000字

2022-11-21 16:31:14.0 枪炮病菌与钢铁 读后感5000字 科普书籍读后感5000字 331 浏览

简介《枪炮病菌与钢铁》是由贾雷德·戴蒙德编著的历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读后感5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从欧洲人开启航海时代开始,如哥伦布等航海家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航海路线,世界的整个面貌开始呈现出来,世界各地民族的差异也从西方人登上各个大陆开始体现出来。当时欧洲有较为先进的工业文化,制造业发达,致力于向外扩张资本,将商品运送到世界各地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工业大生产,而诸如美洲、澳大利亚等地为比较原始的部落,主要使用原始的石器和简便的铁器,人群规模不大,以小部落为主,至于生产力也远不及欧洲,因此也受到了欧洲人的压迫。这本书的名字为《枪炮、病菌和钢铁》,在这本书中,这三个元素被当做欧洲超过和侵略占领其他各地的工具。种族主义认为像欧洲的白种人从生理上、基因上比美洲、非洲的黑人和黄种人有优势,但作者认为引起不同民族发展水平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地理环境的差异。作者以耶利向其提问的一个问题来引出整本书要讨论的内容,问题为“在过去的几万年里,他的人民的祖先是怎样到达新几内亚的?在过去的200年中,欧洲的白人是如何开拓新几内亚?为什么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运到新几内亚,而黑人们却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货物?”一共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很客观的,回答出史实即可,但第三个问题就没那么好回答了,一是原因的确很复杂,二是很多白人都保有种族主义思想,认为自己比他族人高出一等,在这问题上有主观的偏见。因此作者把问题扩大为“为什么现代世界的社会差异如此之大”,引出下文对引起这种差异原因的讨论。

  书的第一部分首先谈论了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最早起源于非洲,从猿人开始,经过几百年的进化,进化为能人、直立人、智人。从直立人开始,人类的祖先开始走出欧洲,迁移到世界各地。首先是欧亚大陆,然后再是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当然到达这些地方要渡过大洋,对造船技术又有了新的要求,因而也花费了很多时间来实现这种技术,到达这些地方的年代也较晚。古人以狩猎方式生活,因此到达新的大陆也要狩猎当地的动物尤其是大型动物,所以在历史上也发生过某些大型动物突然灭绝的时间。但在非洲这样的灭绝却很少发生,是因为人类的狩猎技术和猎物的抵抗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在非洲,由于人类最初的狩猎技术并不高,那些猎物有充足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而在其他大陆的猎物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面对的是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有了较高超狩猎技术的人类,猎物没有了时间适应,也就出现了大批动物死亡甚至灭绝的情况。从上面的情况来看,非洲的人类发展时间更长,应该比其他地区迁过去的人类更有优势,但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这并不成立。

  作者拿波利尼西亚的例子来展现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波利尼西亚有众多的岛屿,不同岛屿间的地理环境也有所差异。有的岛屿因其气候寒冷不适宜热带的作物生长,因而无法发展出农业,然而当地有丰富的狩猎资源,比如海豹、各类贝类等,而且这些猎物只需简单的木棍或石器便可获得,因此迁到此处的人们便抛弃了原有的农业而转向原始的狩猎生活。而有些地方气候适宜,还有适宜种植作物的土壤,因而发展出了农业,农业生产出的大量粮食在供给后还有很大的富余,一部分人便可以从事其他方面如军事、文化、行政等,也出现了专门的行政中心,上级同时也会集中管理农业生产,整个社会的分工也更为明显。这种社会有了专门进行军事活动的部门,因而可以轻易地侵略其他岛屿的社会。同时大的岛屿往往人口更多,更易形成权利集中的社会。波利尼西亚的例子也初步说明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出现巨大差异的影响。当然,在世界其余地区的差异程度,要远远超过波利尼西亚群岛内的差异程度,引起差异的因素也会更加复杂,波利尼西亚的例子也只算一个小小的剖面。
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接着又举出一个实例:卡哈马卡冲突。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与西班牙征服者弗兰西斯科·皮萨罗领导的一场差距悬殊的战争,一方为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另一方为欧洲的西班牙人。虽然阿塔瓦尔帕领导数万印第安人而皮萨罗方只有一百多人,但在多方面上,西班牙人都领先于印第安人,促使他们能不费一兵一卒征服印加帝国。装备上,西班牙人拥有枪械和锋利的刀剑和匕首,能轻易杀死只装备些护身软垫的印第安人;西班牙人拥有马匹,拥有极高的机动性,那些印第安步兵无从招架之力;西班牙人拥有坚硬的金属护甲,印第安人的棍棒无法造成有效伤害;同时欧洲人迁移到美洲也带来很多致命的病菌,对当地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土著是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人文化水平高,有成熟的文字,可以借书信更快更准确地传达信息,比起印第安人口头上的传递信息更为先进,同时他们谋略更深,阿塔瓦尔帕对西班牙人毫无了解,没有任何经验,最终落入了西班牙人的圈套。从这个实例上可以看出,枪炮、病菌和钢铁使欧洲社会能够扩张、侵略和殖民其他大陆的民族。

  但至此,还有一个最终的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这种优势总是站在欧洲的一边,而不是新大陆的一边;为什么不是印加人发明枪炮和钢刃,骑上令人生畏的战马,携带对欧洲人来说没有抵抗力的病菌呢?因此作者接下来要讨论这个终极因果问题。

  从间接的意义说,粮食生产是枪炮、病菌和钢铁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在不同大陆的族群是否或何时变成农民和牧人方面的地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们以后截然不同的命运。通过动植物的驯化,可以把一块地本不能被人利用的能量转化为能被利用的能量,通过对我们能够吃的那几种动植物的选择、饲养和种植,使它们构成每英亩土地上的生物量的90%而不是0.1%,我们就能从每英亩土地获得多得多的来自食物的卡路里,从而可以养活更多的人。这往往能比狩猎部落多出10倍甚至100倍的人口,构成军事上最简单的优势。同样,驯服的植物也可用于驯服动物,驯服的动物成为牲畜,牲畜除了提供肉类、奶制品等食物,还能提供羊毛、皮革等材料,像牛这类牲畜还能用于犁地等农业生产,这种相互作用更促进了社会生产。强大的农牧业生产可以使更多的人从事其他的事业,比如形成管理层,组成专于战争的军队,和搞文化和科学的知识分子。在征服战争中同样重要的还有病菌,这些病菌最初起源于动物,经过驯服后则可以传播到人类社会中,而驯养动物的人会优先获得抵御病菌的免疫力,社会的其他人也逐步形成这种免疫力,当这些人接触到其他社会的人,这种病菌便可使其丧命。总之,以动植物驯化为开始的发展过程,使得欧亚大陆的社会能最先地发展起来。

  以前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以狩猎方式为生,为什么有些人后来选择了农业生产?一般我们认为狩猎生活方式凶险、粗野、短命,但早期的农业生活也不见得比狩猎生活好。农民工作的时间比狩猎所用时间更多,而且他们的身材矮小,营养不良。既然没什么好处为什么还要从狩猎生活转向农耕生活。其实狩猎生活与农业之间在一开始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在狩猎获取食物的同时,人们也会采集一些水果类的能充饥的食物,或许也有最早用于种植的菜园,在狩猎资源缺乏的时候可以充当后备的食物,狩猎与农业在一开始是竞争的关系,但为什么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发展起来而取代另一者?

  首先,通过狩猎得到的食物并不稳定,猎物曾在某个时期大量减少或者灭绝,导致狩猎得到的好处减少,而且随着人口增加,狩猎资源难以满足这种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能也只能通过农业种植的方式来增加食物的生产。随着猎物的减少,可用于驯化的野生植物也变相的增多了,对植物进行驯化可得到较大的好处。其次,对狩猎生活不利的还有早期农业技术的出现,比如用来收割野生谷物的镰刀等技术,这方面的长期发展也构成了植物驯化的无意识的第一步。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增长与粮食生产的相互促进,人口密度的逐步增加,迫使人们去奖励那些无意中增加了粮食产量的人,以获得更多的粮食。一旦人们开始生产粮食并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就能够缩短生育间隔期,生出更多的人来,从而也就需要更多的粮食,这是一种正反馈作用。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那就是人类的历史是一场与病菌竞争的历史。病菌为了繁殖和传播,不断进化出各种症状,比如痢疾让人腹泻,把病菌排到水源中,或让人咳嗽,通过空气传播给其他宿主,或者像天花病毒造成皮肤的损伤,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皮肤接触来传播病毒。但是有些病菌的症状过于剧烈以致于宿主的死亡,一般来说,寄生生物不希望宿主死亡,因为宿主死亡后病菌就不能利用宿主的营养来繁殖,也不能通过宿主的一系列活动来传播病菌。当然,宿主死亡只是病菌为了高效传播而无意引起的附加结果,就算宿主死亡,在死亡前的几天里仍然能通过各种症状比如咳嗽等将病菌传播出去,宿主的死亡对病原体的传播并不会造成很大影响。讨论完病菌的利益后,我们人类也为了自己的利益:活下去并保持健康,而改变自身。比如人患病后会发烧,体温升高对某些温度敏感病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且体温升高也会加速新陈代谢,以便更快的杀死病菌,虽然整个过程有点像是与病菌“同归于尽”。人体的免疫系统也能消灭病菌,并且对某些病原体有二次免疫的作用。甚至人类通过改变自己的基因来抵御病菌,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某些具有突变基因的人更容易存活下来,虽然这种突变基因对自身反而有坏处,但总比被病原体杀死要好,比如镰状红细胞基因,囊性纤维病的相关基因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疟疾、肺结核等病原体。我们和我们的病原体现在在一场逐步升级的演化竞赛中难解难分,以竞赛一方的死亡为失败的代价,而自然选择就是这场竞赛的裁判。

  在以狩猎方式为主的社会,虽然也出现过传染病,并未出现过疾病的大爆发,而在农业社会中,会周期性地出现流行病的爆发?首先,农业社会人口密度大,给病原体传播提供了充足的宿主。另外,狩猎民族会经常变换营地,还有各种病原体的排泄物会留在原地,不会二次接触狩猎民族,而农业民族过定居生活,农民也会定期地将粪便当做肥料播到田中,让病原体能再次接触食物和水源,从而能进入宿主体内。病菌在农业社会壮大的同时,也给了他们入侵其他社会的有力武器。欧洲人迁近美洲,带来了诸如天花病毒等致命的病原体。先进的刀枪杀死了无数的印第安人,但这些数量远不及当地土著病死的数量。仅仅靠无意间带去的病菌就能征服一个民族,可见病菌才是征服一个民族真正有力的武器。再联想到当今的新冠疫情,感觉有一些相似之处,有点令人细思极恐。以前欧洲人到达世界各处,带去了致命的病菌,如今是否有人也有这种想法无从得知。

  书中还有一处有趣的内容,那就是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可以来自两方面:本地技术的发明和外来技术的传播。事实上大多数技术都是通过技术的传播来获得的。技术传播和使技术传播成为可能的地理位置,成为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放弃枪支,火器在公元1543年到达日本,当时有两个葡萄牙人携带火绳枪(原始的枪)乘坐一艘中国货船抵达。日本人对这种新式武器印象很深,于是就开始在本地制造,从而大大地改进了枪支制造技术.到公元1600年已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拥有更多更好的枪支。但当时也有反对的人,那就是武士阶层。武士们以刀为武器和荣誉的象征,自然鄙视这种外来的异种武器。于是,由武士阶层控制的政府开始限制枪支的生产并加强对枪支的管控,最后的结果是,枪支几乎在日本绝迹。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欧洲也同样有一些限制枪支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往往会被武装了枪支的邻国打败,因此这些限制措施并没什么用。只不过日本是一个孤立的岛国,限制枪支并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惩罚。直到美国舰队带着大炮访问日本,才让日本重新重视起枪支来。这个例子很好的证明了技术传播和地理条件在技术史上的作用。这放在中国也是正确的,在英国入侵中国后,准确来说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才开始重视起技术的重要性,不过当时中国的封建思想较深,不能及时意识到,如果能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意识到,也不至于落到被各路列强殖民的窘境。

1 2

书籍简介

  • 枪炮病菌与钢铁

    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雷德·戴蒙德历史 204人浏览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是贾雷德·戴蒙德编著的历史类著作,于1997年3月首次出版。  该书试图提供“最近13000年来所有人的简短历史”,但并不只是描述过去的历史;它试图解释为何欧亚文明最终可以存活下来并战胜其他文明,同时驳斥欧亚霸权是由欧亚知识分子或道德上的优越而来。戴蒙德认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