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

2022-05-12 15:05:10.0 傅雷家书 读后感150字 家庭教育书籍读后感 373 浏览

简介《傅雷家书》是由傅雷编著的家庭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1


  八年级下册第一本名著导读是《傅雷家书》,有幸和学生一起读了这本书,又值自己教育青春期孩子的关键期,感触颇深。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育中。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他不仅言传,更重身教。傅聪和傅敏兄弟在童年时是一对小顽童。傅雷脾气暴躁,也曾因孩子调皮而动手,但在数年之后的家信中,他却向傅聪流露着自己的心迹:“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这段动人的内心独白确实打动了我。

  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全方面的教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傅雷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

  直到1954年傅聪留学波兰,父子之间的关系终于有了改善。父亲傅雷也从一个手段“残忍”的严父变成为一个爱子情深的慈父。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从上面语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家长都是这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然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亲。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傅聪儿时父亲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只想“严父之下出才子”;而傅聪去留学后的父亲平易近人、爱子情深,望子成龙之心得到实现。

  这便是父亲傅雷对儿傅聪的爱——傅氏家庭的爱。

  当孩子小时候调皮,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常忍不住训斥,气急了甚至会打他,说一些我们认为是激励他实际上伤害了他的话,而我们对孩子的这一切会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一股脑的还给我们,因此与孩子沟通出现问题。

  而当我们即使意识到错误,也不想去承认,认为父母怎能对小孩子道歉,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更能理解孩子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2


  我想,如果父爱是一首深沉的歌,那傅雷家书就是一部宏伟壮丽的钢琴奏鸣曲。

  1954年1月17日,傅聪应波兰方邀请,前去留学,并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列车开动,傅聪的家人都变成了泪人;以傅聪的父亲傅雷为最甚,“胸口抽痛,胃里难过。”体现出他内心为多年来对孩子的“虐待”感到无比悔恨。自此,这位伟大的父亲才意识到儿子在他心里的地位竟是如此重要!第一份家书便说道:“我本想当日就写给你,但又怕你烦,只好隔一天,但我心里处处都是你的影子。”父亲细腻的爱,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同一声声低音部分的强奏,深刻而精致。

  在父亲给儿子的家书中,无处不透露出对儿子的关心。大至对舒曼、斯克里亚宾、勃拉姆斯等名作曲家风格的理解,小到日常饮食、作息情况,甚至弹琴时的手法姿势,每一个音符的强弱变化……这位父亲努力试图去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试图走进儿子的生活,在精神上与儿子在一起,就连生病了嘴里也不忘念叨着儿子的名字。就是这样的细节,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有了安全感,很快适应了波兰的学习生活,调整好了心态,最终在比赛中大放光芒。父亲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如同低沉的序曲,使人感到稳定而安详。
傅雷家书
  父子俩交流音乐的部分更是占了整本书的半壁江山。傅聪写给父亲的信中,每一篇都或多或少含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父亲也极耐心地向儿子一一纠正并解答。肖邦哀而不伤的忧郁,莫扎特天真浪漫的妩媚和巴赫富丽堂皇的优雅,只要父亲说到,他一定尽12分努力去做到,从而衍生出比父亲更高深的理解,竟近于炉火纯青。就这样,傅聪广得大众称赞:“chopinist”“具有肖邦灵魂的人”……父亲对儿子的细致指导,好似一段柔情似水的歌唱独白,纯净而动人。

  傅聪对肖邦的独特理解,也离不开父亲从小给他的文化熏陶。临行前,傅聪的行李中,竟有整整一箱都是傅雷精心挑选的古典书籍!留学期间,诗词也成了父子俩除了音乐外的第二大话题,如咏叹调般深沉含蓄,希望能借此让儿子修身养性,不忘故乡,不忘中华文化。正是父亲对儿子的潜移默化地影响,才让傅聪拥有了一个钢琴家独特的东方气质,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阿高斯蒂教授评价傅聪:“只有古老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境。”

  傅雷带给傅聪的不仅是学术,更重要的是做人。傅雷说:做人第一,其次才是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在傅聪提及对初恋“念念不忘”时,父亲告诉他“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面对出国的困难,父亲告诉他“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在无数应酬的困扰下,父亲告诉他不妨直说我有事,留给自己更多成长的时间;在傅聪精神消沉的景况下,父亲连发三信,鼓励他走出低潮;比赛获奖后,父亲告诉他胜不骄败不馁,要学会深刻的自我批评;为了根除身体摇晃的问题,父亲告诉他“唯有肉体静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因傅聪常常不回信,父亲告诫他要学会珍惜眼前父亲对他的爱;针对频繁的即兴演出,父亲告诉他要早有准备,不能临头抱佛脚;因为傅聪的信总是乱七八糟,父亲告诉他细节决定成败……这些做人的道理,好比乐曲中的华彩乐章,历经岁月而熠熠生辉。

  在我的刻板印象中,父爱无非就是令行禁止,大刀阔斧,简单粗暴,“都是为了你好”;但《傅雷家书》在我脑海中构造了一个全新的形象,一个细腻的、柔情的、精致的、深沉的父亲形象,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人自爱其子,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生命有限,傅雷却通过自己的儿女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让儿女学会对社会、对祖国、对世界负起责任来。在傅雷的文字之中,他高度负责的精神可见一斑。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傅聪从父亲的书信里得到了无尽的精神养料,好像父母仍在身边,给他力量,突破重重的阻力,踏上一条完美的成长道路。

  父爱是一首深沉的歌,虽然比不上《玛祖卡》的精致,比不上《小夜曲》的温柔,比不上《诙谐曲》的活泼,比不上《波洛奈兹》的宏大,但却是世界上最美的歌。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3


  《傅雷家书》是在整理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后得到的家信集,傅雷先生常常在信中谈及祖国建设、文学艺术,但信中说的最多的还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导,这其中饱含着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深沉爱意。

  傅聪初到波兰求学时颇感消沉郁闷,便向父亲倾诉心事,傅雷安慰傅聪,人总是会在波涛中浮沉,唯有庸碌者和脱俗者的生活才有可能平静如死水。“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人生起伏在所难免,惊涛骇浪不过是片刻风景,只要放平心态、稳步向前,便不必听那穿林打叶之声。

  他还会教导傅聪,人要学会坚强,成就的大小、高低这事并非人力可以掌控,但只要坚强,便可不惧荆棘,策马赴惊鸿,此外一个人还需要知道,在胜利来临之时,不能被胜利冲昏头脑,恪守本心亦是坚强的一种表现。人不能事事追求完美,“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人的欲望没有穷尽,就如那高山滚石,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人们所追求的完美不会有明确的界线,因为人们总想更进一步,因此做人不能过分追求完美,有时候要学会适可而止。

  傅雷在书信中毫不掩饰对儿子的欣赏和对祖国的热爱。他认为傅聪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他用美丽的辞藻赞扬着傅聪,他认为傅聪就是那即将响彻世界的新中国的钟声、那声势浩大的黄河长江、那纯净深邃的东方之星,他赞傅聪要比那西欧的莱茵更甚几分。他在肯定傅聪才华的同时,也显露出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他认为傅聪的成功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为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

  当傅雷在收音机前听到儿子奏出的乐章时,总会细细品味那动人心弦的曲调,感受傅聪钢琴技巧是否有进步、心境是否有变化,随后便会写出自己的见解并寄给傅聪。此外,傅雷还会与傅聪就钢琴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将傅聪的回答整理成为稿件发给报刊,希望可以帮助国内热爱钢琴的孩子们的学习钢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傅雷家书》虽然仅由傅雷的书信整理而成,我却从中窥见了两处烟火。我看到了一个为教导儿子如何为人处世而唠叨、为儿子出走英国而忧心、为不能给儿子帮忙而伤怀的老父亲形象,这位老父亲同时也是一个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而奔走、为“毫无生命力”却能办画展而气愤、为后辈能力不足而叹息的文艺工作者。我还看到了少年天才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天赋过人,更是因为他从小苦练钢琴技巧、愿意从乐曲背后的灵魂了解曲中情感,得到了同为艺术家的父亲的帮助与支持,这位天才也曾经是一个不愿学习乐理课、不了解西方礼仪的学生。

  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很难得的,他总是怕自己的唠叨惹烦儿子,却又忍不住细细叮嘱,衣食住行、学习技巧、待人接物、演出安排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傅雷都会教导儿子该如何去做;在傅聪做决定之前,傅雷都会给出详细的建议,然后让他自己做决定…

  但是傅雷的教育是成功的吗?我的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这份浓重的父爱浸润着傅聪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登台演出,小到落笔写字、与人交谈,傅聪的生活充满了父爱的条框,于我而言,这无疑是可怕的…

  透过书页,我仿佛看到了昏黄的屋内,方桌上的收音机忽然响起了悠扬的钢琴曲,傅雷先生便放下了手中的外语书籍,朱梅馥夫人也放下了手中针线,我仿佛看见了远在他乡的傅聪在灯火通明的音乐厅里穿着西服端坐在钢琴前,琴声缓缓流淌…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4


  《傅雷家书》,汇集了从1954年至1966年间,历时12年的186封书信。所刊录的,多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也有母亲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儿媳弥拉以及互通的书信汇总。傅雷家书里内容驳杂,不仅包括父子谈话内容,也涉及古今中外的宗教、戏曲、音乐、文学、哲学、绘画,还包括一部分理工科知识。这部被誉为“教科书”式的书信集,给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带去启迪,并为之一读再读。

  傅雷先生于儿子傅聪,扮演着亦师亦友的角色,他们谈艺术、谈感情、谈人生,在家长里短间传递着爱与被爱,在字里行间中透露着人生智慧。《傅雷家书》不仅是教育读本,更是婚姻、生活指导读物,是承载着名族大义、追寻艺术真理、探索人生意义的优秀书籍,向我们全面的展示了具有现代精神的中国传统书香门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和启示。

  1954年4月7日,傅雷信: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法,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

  “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要务优于急务,选择优先速度”,这是高效工作的精髓。但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时间管理还应尽量避免产生急务,这就要求平时尽量多处理要务,这样可以减少任务的堆积,降低既是要务又是急务的任务产生概率。记住这个原则,并把它融入工作当中,才会感觉自己的工作轻松高效,否则永远都不会感到安心,会一直觉得陷于一场无止境的赛跑里面,永远也赢不了。

  1954年10月2日,傅雷信: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筛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这是正常的,关键的是我们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心理保持平衡。有些人走着走着失了心神,杯弓蛇影,皆因迷失初心,那么得到再多也会不开心不知足,他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只要你坚定地明白,自己该去向何方,自己到底为何经历这些苦难,经历这些有何意义,那么遇到磕磕碰碰也会坦然面对,不至于情绪崩溃、陷入低谷。于人际关系中,我们必须自我圆满,找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使命,做到精神独立、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才能保持情绪平稳,予以他人自由,予以自己自由。

  1960年2月1日,傅雷信:我们知道你自我批评精神很强,但个人天地毕竟有限,人家对你的好评只能起到鼓舞作用;不同的意见才能使你进步,扩大视野:希望用冷静和虚心的态度加以思考。不管哪个批评家都代表一部分群众,考虑批评家的话也就是考虑群众的意见。

  古人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很多人正是因为处在事情当中,而看不清它的本来面目,陷入人性的愚昧之中。所以《道德经》之中,就提出“不自以为是”的道理。凡事以谦虚低调自居,从某一个层面来说,就是为了能够保持谦虚谨慎的姿态和心性,吸取他人所提的意见,避免自己的主观意识陷于愚昧的思想当中,导致言行偏颇。这也是我们看不到的层面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公正的去处理一些事情,而不是沉迷在主观臆测之中无法自拔。

  1960年8月29日,傅雷信:我只想提醒你几点:第一,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第二,永远不要忘了我教育你的时候犯的许多过严的毛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从儒家的角度来看这是及其重要的处世之道,它是“为仁”的重要途径,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就是它的进一阶表现。你不想挨打,就别用武力威胁别人,你不想挨骂,就少对他人言辞刻薄,你不想被欺骗,就真诚对待他人,时常审视自己做的对不对,有没有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人,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5


  提起“家书”两个字,我们也许会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亦或是想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古至今,书信便一直是相隔两地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最重要的方式,意义非凡,即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书信的厚重、质朴感仍无法被替代,纸质、手写,让庄重、温情、诗意填补了我们精神的空缺。

  而在《傅雷家书》中,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傅雷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对其两个儿子傅聪、傅敏(主傅聪)深沉的爱。我们亦可从其中学到傅雷对傅聪的教育之道,让更多人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傅聪的成长

  《傅雷家书》由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186封家信摘编而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在傅聪的教育上所花的心血。

  傅聪在机遇巧合下来到波兰进行钢琴的深入学习,1953年他曾于罗马尼亚演奏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苏联的青年钢琴选手们都为之感动的流下眼泪,他弹的肖邦也曾被波兰的教授们认为“富有肖邦的灵魂”,甚至会说他是“一个中国籍贯的波兰人”。

  曾有教授说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境,由此我认为傅雷对傅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不可没。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镂刻细节的手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册页上的画吗?

  傅聪在音乐上的造诣(或说是天赋),我认为都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我们更能从傅雷的言行中窥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不止在艺术方面,更让我感叹的是傅雷在人生道路上对其孩子的教诲,让人仿佛能透过书信看到他伏案写信的场景,爱子心切,严父亦良友。

  热情是火花,坚持更可贵

  “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傅雷先生的这句话点明了热情似一瞬即逝的流星,划过天际,但也只是一瞬间。

  回想起我的人生,纵然正青春,过去的十八年里,也有过不少“冲动”。比如自己又给自己立的无数个flag:这个暑假一定看完什么书,一定几号完成作业,一定每天按计划……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

  人的热情固然可贵,可做事贵在坚持。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曾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便是“一万小时定律”。

  量变才会引起质变,不是吗?大家都懂的道理,可真正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

  傅雷看到了傅聪喜爱音乐的热情,又看到了他的坚持,即使酷暑天气,傅聪也能坚持每天在琴上工作七八个小时,衣裤尽湿,也不稍休,傅聪对音乐的热情+坚持,让傅雷尽全力支持儿子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们能点燃热情的火花,再用热情使之永恒,也可有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得失成败,无愧于心

  有人说:“即使我坚持了又如何,我还是没能够成功。”

  我想在这里仍引用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我们有时明知即使拼尽全力,也未必能看到想要的结果,但只要我们努力过,热情放肆地奔跑过,就不会留下遗憾,他日想起,也无怨无悔,这很重要。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此洒脱豁达,得到的未必会比期待的少。

  我从书中看到的感触最深的,是关于人生的呈现:我们的人生必定起起落落,但沉也好,浮也好,都是我们的人生,都属于我们,趁如今,正青春,勇敢去拼搏,一切仍未尘埃落定。

  最后,我想表达对傅雷先生的敬意!他的教育之道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确信,我对于此书的感受只是小小的一个方面而已,但从此方面,我已感受到傅雷先生的智慧,我更从最后一封傅雷先生的遗书中看到了其气节。

  先生一直教导他的孩子“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我深以为然。

  我想我们,总是该从中得出点什么的。

1 2

书籍简介

  •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

    傅雷家庭教育 1440人浏览

      《傅雷家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傅聪,编者是傅敏。《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