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00字

2023-03-03 14:51:22.0 呼兰河传 读书笔记900字 文学读书笔记900字 297 浏览

简介《呼兰河传》是由萧红编著的小说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00字1


  这本书是萧红1940年在香港创作的。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

  《呼兰河传》有四大特点,其一是散文化的结构;二是诗意的语言;三是儿童的视角;最后一个是寂實的基调,下面我一一说明。

  散文的结构:文章没有按照开端、经过、高潮、结局来安排情节,这点突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小说前两章描写了呼兰河人的寂寞和一成不变的生活,而后几章的主人公换了“我”、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每一部分都是独立成文,更像是几个呼兰河的背景之下发生的故事的组合。这些都接近于散文的结构。茅盾老先生在序中写的:“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诗意的语言:这点是《呼兰河传》最大的文学特点。文中的语言多以儿童式的语言,对祖父后院的描写:“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了太阳也不知道这。”运用拟人的手法,散文诗式的语言、把后园生机勃勃的自由之景展现在读者面前。钟汝霖评价“:萧红的文学语言,发展到《呼兰河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她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美。”

  儿童的视角:文章采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眼中的后园、祖父、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我”眼中的后园是一个游戏的天堂,充满着冒险与新奇,承载着作者和祖父的所有回忆,是“我”的全部童年回忆。这是《呼兰河传》的独特之处。

  寂寞的基调:寂寞是《呼兰河传》的基调,开篇呼兰河人的生活里唯一的乐趣竟是那个“吃人”的大泥坑。那个泥坑就像黑暗的社会吞噬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吞噬着呼兰河人麻木而寂寞的生活。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也是刻板单调的。“我”的童年是寂寞的,除了祖父家的后园便是储藏室,玩伴也只有祖父,最喜欢的游戏是和祖父在后园劳作,而这部书寥寥数语的的“尾声”,就更能见得萧红在回忆她那寂寞的幼年时,她的心境也是寂寞的。
呼兰河传
  这本书是我喜欢田园生活的开始,也是喜欢萧红作品的开始。里面既有我所厌恶的旧社会风气,也有我所喜爱的田园生活。而且第一次读时我就是没有玩伴和伙伴,一个人寂寞无言的。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00字2


  寒假,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作者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描绘出呼兰河小镇普通人民的生活百态,这本书由很多故事构成,我的心弦也被故事牵动着,我时而忧伤,时而疑惑不解。

  这本书就像放电影一样,向我们还原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生活画面:有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淹死了鸡鸭,淹死了猪马,可从来没有人说要把泥坑填起来;有一年中总会有的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唱戏、赶庙会等小镇“盛典”,呼兰河小镇的人民宁愿相信跳大神能治病,也不相信医生;有长工有二伯天天偷东西去卖,还常常骂骂咧咧,告作者的状,让人觉得可怜;老胡家团圆媳妇的婆婆想让团圆媳妇变得“中用”,用皮带狠狠地抽她,用滚烫的热水给她洗澡,还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最后,把一个笑呵呵的团圆媳妇害死了。而作者童年的美好记忆则留在了她和祖父形影不离的后院里,他们一起种菜、玩耍……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东二街道上的那个大泥坑的故事,这个大泥坑淹死了很多家禽、牲口,甚至小孩子也曾掉到了里面,人们都纷纷出主意来对付大泥坑,有的说种树,有的说拆墙,可是没有人有实际行动,结果,还常常发生抬车、抬马、淹鸡、淹鸭的事情。不仅如此,自始至终,也从来没有人想过用土把大泥坑填平的办法。呼兰河小镇的人民好像都是大泥坑的“看客”,说长道短,甚至还能获得吃淹死猪肉的福利。就连最基本、最科学、最简单易行的填坑方法,都没有人去想,我不禁为小镇的人民感到深深的担忧、悲愤,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故事给了我深刻的触动,就像学习中,我们做错了题,如果放在那里不管,就会一错再错,应该认认真真地去思考和订正,彻底地掌握知识点。

  还有,老胡家的团圆媳妇本来是可以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却被订去当团圆媳妇,又被“好心”害死了,作者生活的时代的封建礼法把一个笑呵呵的小姑娘弄死了,多么可怕的吃人社会啊!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也不能要求孩子只按照自己认为优秀的标准去做,久而久之,也许会扼杀孩子的灵性,阻碍孩子健康成长,而是应该因材施教,发挥他的特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呼兰河传》的作者用平静、平淡的语气描述着触目惊心的场面,批判着极其愚昧且可怕的人的劣根性。透过文字,不仅能体会到作者的忧伤,更能给人以思考和感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读再读。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900字3


  这两天再读了《呼兰河传》。刚一开始读,觉得味道怪怪的,好似有种调侃味道流露于字里行间;再住后读,心情逐渐变得沉重起来,感觉在平实的叙述中似乎在揭示国民的劣根性;再后来,那感觉简直无法表达。于是去了解作者萧红,去了解此书的创作背景。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笔锋犀利,有着女词人李清照的生活经历,且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体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背叛、觉醒和抗争,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作者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后去世,葬于香港的浅水湾。

  《呼兰河传》是作者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血管原型创作的。作者写了她记忆里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美丽、人们的善良与愚昧。它虽然写了人物,却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但没有主轴。全书以她娴熟和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和混重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呼兰河传》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呼兰河的风俗人情画面,可谓多姿多彩,生动自然,又创造出散文诗的意境,纯朴清新,一种别样的美。

  那卖馒头的老者,脚踏有圆滚滚鸡蛋大冻掌子的鞋子,背着箱子战战兢兢地往前走,眼睛上挂着霜,胡子上的冰溜沉甸甸的。

  大泥坑子、卖麻花的、卖豆腐的、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逛庙会、祖父的后院、玫瑰花、狗尾草、火烧云……读吧,小镇童年的生活历历在目。作者信笔写去,自然而洒脱,毫不矫揉造作。

  小说的后几章写了人们的生活,虽贫苦却能苦中作乐,让人感到一种凄凉和悲哀。写小团圆媳妇被折磨死,周围邻居品头论足,使人既为他们的愚昧狠毒而痛恨,也为他们被毒害不尝觉悟而痛心。最后写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的爱情,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

  特别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读文章,感受作者的娓娓道来,感受作者语言中透出的机智和幽默,你绝对不会为一个个情景的有趣而欢笑,即使有笑也是沉重的凄凉的,含着眼泪的。让我们不但会同情呼兰河镇上老百姓的不幸,又原谅他们的麻木。

  合上书,觉得茅盾先生的评价太到位了,《呼兰河传》——如诗、如画、如歌。

1 2

书籍简介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萧红小说 377人浏览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20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年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