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

2023-03-04 17:32:07.0 觉醒年代 观后感1500字 电视观后感1500字 1305 浏览

简介《觉醒年代》是由张永新编著的电视剧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1


  在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之际,我阅读了龙平平的《觉醒年代》一书,有幸在书中字里行间看到了在山河飘摇的岁月里觉醒者们的救国史,在国将不国的逆境中革命者们的奋斗史。历史的画卷在前辈们砥砺前行中不断描绘,时代的华章需要我们接过使命的接力棒不断续写。读完这本书,我心中无比的澎湃,身处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的我们,更应该读懂红色血脉中的深刻内涵,走出属于我们的“觉醒年代”。

  从《觉醒年代》中读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昂扬志气。犹记得陈独秀先生的那句“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犹记得李大钊先生说的:“他们可以挡住天上的太阳,但他们无法挡住民主的光芒。”前人先辈们用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开辟了旧时代下的新天地。时至今日,我们仍不会忘记100年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壮烈;不会忘记林祥谦宁死不下“复工令”,被北洋军阀残忍杀害;更不会忘记施洋身中三弹,仍引吭高呼“劳工万岁”……

  作为一名铁路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百年来,铁路人始终赓续绵延红色基因,从第一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校,到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道兵,他们始终怀揣斗争精神,永葆昂扬志气。作为新时代的沈铁青年,这种精神也同样在激励着我,在从事铁路运输工作时,时刻保持积极昂扬的态度和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车辆检修作为铁路运行安全的“把关人”,其中责任重大,我们更应该负起责任,用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成绩回报给国家和人民。

  从《觉醒年代》中读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不屈骨气。书中最令我感动的便是陈延年和陈乔年两位烈士慷慨赴死的桥段,他们年纪与我相仿,却永远地将鲜活的生命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纪,用不屈的骨气探出了一条救国之路。前方纵然是泥泞不堪,深渊万丈,也总需要有第一个去寻找光明的人;纵然是凛冽寒冬,风霜满程,也总需要有第一个去拨雪寻春的人。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我想不屈骨气背后支撑他们的,一定是纯粹的理想信念和对未来国家的美好憧憬,所以陈延年烈士会说出那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如今百年过去了,百年奋斗、百年征程,我不禁想如果他们能看到如今的中国,是否会热泪盈眶,欣慰不已呢?站在2023年的今天,阅读《觉醒年代》原著,看着如今祖国的大好河山,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即使面对挑战,也始终矢志不渝、坚定如初,我们党面对新冠疫情三年带领全体中国人取得战役胜利,再次证明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从《觉醒年代》中读懂“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自信底气。《觉醒年代》书中最真实的部分在于,陈独秀和李大钊寻找救国之路的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他们也接触尝试过其他的路线,也不断在试错取舍。然而正像小说中李大钊先生所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它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觉醒的必然产物。”历史一路走来充分证明,共产党的成立是必然选择,我们百年来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源于党的正确领导。从筑梦寰宇问苍穹的中国空间站,到各国合作打通经济走廊的“一带一路”,从打赢脱贫攻坚之战到健全生态文明体系,百年来取得的累累硕果令我们更有自信有底气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奋勇前进。面对如今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我觉得此时更需要将自信底气作为滚滚洪流中的标杆,作为浩瀚寰宇里的启明星,只有内心自信才能坚定不移,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才能拨开迷雾寻得桃源,踏过荆棘实现理想。
觉醒年代
  重读《觉醒年代》原著,我的泪水更多付给沧桑的年代和革命前辈。一百年前,怀有文明再造之梦的“新青年”率先觉醒,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建功立业;百年之后,新时代青年那掷地有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正响彻中华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我作为一名沈铁人更要知难不退,迎难而上,在充满挑战、充满历练的铁路一线,争做新时代“觉醒”青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2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这是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留下的一段文字。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曾有疑问:“那些人”到底是哪些人呢?《觉醒年代》给了我答案。

  《觉醒年代》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正剧。里面主要描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三人在那段时期的经历与碰撞,展现了不同的人格魅力。同时介绍了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热血青年,从懵懂到觉醒的革命之路。现在想来,这些人就是马克思描述中的那些人。他们找到自己的奋斗之路,并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也是在那段动荡时期深切爱国的人。这部电视剧不仅主题严谨,而且有些内容也引人深思。在看《觉醒年代》的过程中,能够与之同情共振,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奋发精神,在革命先驱的精神引领下,当代青年将在今天的前行路上更加有力量。

  这部电视剧不仅主题严谨,而且有些内容也引人深思。在看《觉醒年代》的过程中,能够与之同情共振,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奋发精神,在革命先驱的精神引领下,当代青年将在今天的前行路上更加有力量。

  影视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爱国救国。究竟怎么样才算爱国?青年人容易激进,容易片面,知识分子的热血与激进是一体的。但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在于他们有越时代的眼光。吃饭与救国不矛盾。批判与爱国不矛盾。重要的是懂得独立思考,而非做乌合之众。当大多数人还在封闭的铁屋子,有一些人已经觉醒,并率先在黑暗中摸索。保持理智才能看清方向。陈独秀是这样的人,李大钊也是。所以他们才能结为联盟,共同求索治国良方。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新中国的发展也是在黑暗中探索。我们党大胆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走新时期中国特色主义的道路。是这些切合中国实际的主张的提出,才是我们中国兴旺发达,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前提。不要认为中国不如别国,事实会告诉我们真相。去年的疫情猝不及防,但是中国共产党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积极带头指挥作用,现在交出几乎完美的答卷。反观欧美国家,再如何民主也无法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劣势和局限性。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前些年风气不端,人们都带着戾气,带着质疑,崇尚欧美,人人都觉得中国落后。如今看来还是与民族自信有关。近代百年把我们的傲气打散了,让我们被迫睁眼看世界的同时又在我们眼前加上了一层滤镜,对欧美国家的滤镜。仿佛中国会一直落后一样。但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只会引起他们的鄙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的身影渐渐与百年前的青年重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就像是一百年前一样,站在风口浪尖之上。当时情况紧急,国家危亡,尚有众多能人志士奋起奔走呼号,为国家为我们的中国而战,如今的我们仍当鼓舞志气,树立信心,正身立德,脚踏实地。我们要觉醒,更要读书,像是朱潜光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所说:“救国读书都不可偏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在你谈爱国谈革命以前,你总应该默诵几声“君子求诸己!”

  中国在变局中成长,也有自己的问题,但是就像是前人说的那样,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们更是要为祖国发挥我们的光和热,踏实做人踏实做事。共勉。

觉醒年代观后感1500字3


  看了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写下我的满怀感动。

  该剧从新文化运动写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无不体现东方睡狮从沉睡到觉醒的艰难历程,无不体现一群先进人士的责任担当和爱国赤诚。剧中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随便一个,都是中国现代史上响当当的俊杰,他们的胸怀、才华无不让人钦佩。这些先进人物的人格魅力,是那么的熠熠生辉,那么深深地打动着我。

  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此言着实不虚。在那个多灾多难、国势衰微的年代,在那个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有志气的中国人都在寻求救国救民之道。这个共同点,就是君子的“和”,然而每个人的思想主张又各自“不同”,自然就有矛盾斗争。怎么办?不能强行改变别人的观点吧,更何况他们都是些有主见的人中豪杰。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谈何容易。

  君子之风,便是不苟同、不强加、互尊重。君子之风,就是坦荡荡、表里如一。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是当时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三俊杰,是极具影响力的青年导师。之初,三人在发起、助推新文化运动上志同道合,关系甚笃。但随着五四运动的到来,陈、李二人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必须“改造”社会,而温和的胡适不赞同,认为陈、李太激进、太危险,主张“改良”,主张教授的主要职责在学术研究。于是三人唇枪舌剑,各执己见,终至渐行渐远。然而,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剑拔弩张,都是那么的彬彬有礼,他们的争辩,都是那么的光明坦荡。他们都尊重对方、敬佩对方,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情怀——爱国。这是君子之风。

  陈独秀和两个儿子也是“水火不容”。父亲主张社会主义,儿子陈延年却信奉无政府主义,大搞互助社。他们互不对付,又互相深爱。儿子不信父亲那主义,但为父亲对自己的理想艰辛拼搏而感动;父亲不信儿子那一套,却并不以家长之势强行改变和苛责,而是不时帮助儿子的互助社实验。这是家庭里的君子之风,无不让人动容。

  林纾、刘师培、黄侃之属,旧文化的中坚,新文化的劲敌。新旧文化交锋,双方以笔为器,口诛笔伐,势不两立。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行将惨败时,蔡元培、陈独秀等组织北大学生上街游行抵制,声势浩大,当局焦头烂额。于是,教育部长请林、刘、黄到家做客,欲利用他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之间的“文化矛盾”,鼓动三人联名状告蔡、陈,以达到撤蔡驱陈之目的。结果呢,三个迂腐教授表现出了文人的铮铮傲骨:“一帮政客,宵小之徒!你也太小看我了!虽然我不赞同陈独秀的什么新文化,但我还知道‘爱国’二字!”说完,三人拂袖而去。政见不同、思想不同、学术观点不同,但“爱国”却是“和”的,这就是君子之风。尤其让人动容的,是陈独秀离开北大时,林纾、黄侃来送行,双方鞠躬辞别,互道珍重,这份怨、这份情,大学者之间的互不对付而又惺惺相惜,不是君子之风又是什么?

  其实,历史上“君子和而不同”的范例并不少,最有名的是王安石、苏轼、司马光。苏轼倒霉时,居然把自己的得意门生秦观托付给自己的政敌王安石,要他予以照顾,而王安石真的对秦观的才华大加赞赏,自己当时虽不在位,但仍尽力提携。一个改革派,一个保守派,政见不同,曾斗得你死我活,但他们都是“和而不同”的君子,他们的共同点,都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共同的国,所以他们才得以成为不记私仇的真君子。同样,当王安石下台,司马光掌权时,有人怂恿司马光给王安石穿小鞋,司马光并未如此,且称王安石是天下俊才。惺惺相惜,君子之风,光照千秋。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与君子之别,不在思想、政见、学术、才华,而在品性、胸怀。小人为私,君子为公。君子之风,让宵小惧缩,让“不同”敬服。

1 2

书籍简介

  • 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

    张永新电视剧 554人浏览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承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