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

2023-04-22 18:06:46.0 红楼梦 读后感1200字 四大名著读后感1200字 283 浏览

简介《红楼梦》是由曹雪芹编著的名著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左右高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1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题记

  老师说,《红楼梦》阅读达不到十八遍就读不懂。我还是个学生,还很稚嫩,未曾达到这个计量,也许经年后,再读《红楼梦》便不是如今认知了。这也算是我读书成长笔记,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海涵。

  《红楼梦》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婉转凄美的一部,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百科全书”。仔细品读它,就会感受到它不仅仅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是以谈情掩实,较为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与政治背景,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可以说是一副展现女性美的史诗,从秦可卿之死到贾元春省亲,到宝玉被打,再到检察大观园……一系列不起眼的“大”事件,却使故事走向更远更深的发展。

  《红楼梦》中借助事件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丰满,特点鲜明,仿佛活灵活现的站在我们面前。如从黛玉进大观园那一刻起,读者就看到了她的娇弱,见识了薛宝钗的八面玲珑,感受到袭人的温和善良。晴雯虽是侍女,但她内心的骄傲与敢爱敢恨的性格,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对权贵的蔑视。在贾府的长辈看来,贾宝玉是一个不肖的“孽障”“混世魔王”,而真正懂他的只有林黛玉,史湘云,贾宝钗都曾劝宝玉去做官。唯独林黛玉知他无功名利禄之心,对此便闭口不提。除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叙述,栩栩如生的描述外,书中人物的判词也是我们感知人物性格,理清人物命运走向的主要依托。这些语言短小、精粹、隽永:深度暗示了人物的经历与命运,如林黛玉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既高度概括了黛钗的才情和德行,也含蓄暗示她俩的悲惨结局。

  书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比比皆是的伏笔,秦可卿去世托梦给王熙凤:“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便为后面贾府的“树倒弥孙散”埋下了伏笔。…除了这类宏大的暗示,一些细微暗示也让人啧啧称奇:黛玉与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时,二人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细品之下却另有文章,书中说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那么黛玉不就是花魂吗?为后面黛玉在孤苦凄凉中含恨而终埋下伏笔。全书伏笔之多,令人应接不暇,这叫我不禁为作者高潮的叙述本领而拍案叫绝。
红楼梦
  当然,谐音也是本书的一大艺术特色。好多人名隐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如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名字就大有文章,谐音是“真事隐”“假语存”。

  惜海棠无香,叹身世浮土,伤曲终人散,赞技艺精湛。从家族最初的鼎盛,到大观园被抄,书中大部分人乘风西去,只留下“白茫茫一大片。”

  在我这个年龄段,我认为一言以蔽之,一部红楼就是一座文学艺术创作手法的殿堂,一本小说演绎一个家族盛衰沉浮的悲情戏。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题记

  一纸红楼,千方竟妍。满纸荒唐言,描绘了一个个风情各异的金陵女子。小时初读红楼梦,看见的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逐渐成长,再次翻开,悟到的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红楼梦》,同一本书不同人以不同心境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细品文章,再观黛玉。“心胸狭窄,多愁善感,尖酸刻薄”是许多人对黛玉的评价,可我对黛玉却有着不一样的称道。“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将黛玉的迷离、梦幻、病态、柔弱的美和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黛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元妃省亲时众姐妹和宝玉在院子里一起比拼写诗便可看出黛玉诗才非凡。面对贾元春的命题,林黛玉信手拈来,看着还不知所措的宝玉,就偷偷帮宝玉写了一首诗,最后,黛玉这一首诗还被评为最佳作品。黛玉不但博览群书,而且口才伶俐,正所谓举手投足间,谈吐得当,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感花伤子,葬花吟诗。这是我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多的情节。黛玉夜访怡红院宝玉住所,只见宝玉和宝钗二人谈笑风生,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一场误会导致黛玉伤感葬花。黛玉最喜花了,觉得花埋土里最为干净,于是便做《葬花词》来比喻自己的处境,看花凋落,似看见体弱多病的自己,害怕自己如同这花一般,不知不觉地凋零。人们总说黛玉多愁善感,尖酸刻薄,可不曾想黛玉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自进贾府便处处留心,虽对宝玉情深,但在所处环境中只能卑微,让人十分心疼。

  “孤飘傲世皆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就像那“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一般,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有着卓尔不群的个性。

  最后,让我印象颇深的要数林黛玉的逝世。黛玉的逝世最让人怜惜,但细细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那日宝玉成婚时的乐声有多响,黛玉的心中就有多悲痛。心爱之人爱不得,园中姐妹尽散,父母早逝,就连昔日十分疼爱她的贾母也在忙着宝玉的婚事,只哀叹命薄。临终时,只有紫娟一人相随,客死他乡,徒留悲哀……但真正成熟的爱是在时间与生活的磨砺中成长起来的,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理解或许黛玉的逝世是种解脱。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可能他们就是命中注定的爱断情殇吧!

  历经千年沉淀,《红楼梦》仍有着巨大的魅力。透过泛黄的书页,探索那一个个或灵动透彻,或沉沦腐朽的人物故事,在其中品味盛衰兴亡与悲欢离合。它就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的封建与腐朽,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两面性。

  合上书本,回味着字里行间的精彩,感叹着人生况味,或许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事物,黑暗中也漂浮着心酸、无奈与丑陋。

  一纸红尘,道不同经历,反复翻读,悟不同感受。

红楼梦读后感1200字3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架构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演绎出这部千古绝唱的奇书。敏感善良的林黛玉;个性乖张的贾宝玉;德才兼备的薛宝钗;洒脱泼辣的王熙凤;慈爱端庄的贾母:聪慧的元春、温柔的迎春、精明的探春与安静的惜春……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都在《红楼梦》这本书里被曹雪芹先生刻画得活灵活现。而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恨情缠又是那么让人唏嘘不已。

  在书中,十二个舞女将《枉凝眉》唱给贾宝玉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有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警幻仙姑在努力让贾宝玉觉悟,转入正途的同时,其实也在暗示黛玉与宝玉的爱情破灭,黛玉泪逝而亡的悲惨结局。而造成两位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姻缘注定无果而终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终贾宝玉娶了自己并不喜欢的薛宝钗呢?以下是笔者的观点:

  首先,这与贾府的核心利益有关。在贾府中,贾母是整个贾府领导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作为一家之主的她,在面对自己孙子贾宝玉的婚姻大事时,肯定是要替他慎重考虑的,因为这关系到贾府的核心利益,香火传承。从书中我们不难发现,贵族之家贾府不过历经三代,就已显零落的现状。为了振兴贾府,在面对如何维系贾府的生存与发展这一核心利益上,贾母不得不全面权衡考量。而丧失双亲,孤苦伶仃,体弱多病,寄居在贾府门下的林黛玉显然不是最好的人选。贾母需要的,是一桩能够为贾家牟取利益,提高家族地位的婚姻。即便贾母再如何宠爱黛玉,她怎么样都是贾府的“贾母”。她首先需要维护的,必然是贾府的利益。

  其次,林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林黛玉在她入府的时候,就说过她从会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吃药,到现在从没有间断。“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描写的就是林黛玉。如果她嫁给贾宝玉,成为贾府中的少奶奶,那不免要学着去打理府中的琐碎事,稳定贾府在四大家族的地位。可那常年被病痛缠身的林黛玉,又怎会有能力支持她管理府中的大小事情?虽有万千才能,也是有力无处使。而目在我看来,林堡玉多愁善感的特点,并不适合她在尔虞我诈的贾府生存。文中“黛玉葬花”就将她这一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黛玉在山坡吟诗,用落花比喻自己飘零流落,寄人篱下,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现状。她满心愁苦,眼里无光,她见花落泪,见月悲伤。这样一个敏感,多愁且多疑的性情中人,显然与充满勾心斗角的贾府格格不入。

  除这两点以外,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对黛玉的厌恶,宝玉的懦弱多情等因素都是导致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的原因。同时,该悲剧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没落,预示了它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繁华红楼,终究是一场梦。

1 2

书籍简介

  • 红楼梦

    红楼梦

    曹雪芹名著 1572人浏览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