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500字

2022-05-27 16:02:33.0 活着 读后感1500字 余华小说读后感 365 浏览

简介《活着》是由余华编著的小说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500字-余华的活着小说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500字1


  岁月长河奔流不息,生命赞歌奏响大地。

  回望阅读之路,《活着》委实是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作品。翻开书页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着“活着”究竟意味着什么?“活着”或许展现着人们浑噩生活中的一种状态,“活着”或许代表着人们动荡时期里的一片期望,“活着”或许凝聚着人们极端险境下的一份信念,“活着”或许满载着人们心头上的一丝牵挂......合上书页之后,我才发现余华笔下的故事给读者诠释了“活着”更加震撼的定义。

  我初读《活着》,是在一个月挂枝头的深夜。彼时万籁寂静,只有微风偶尔拂过我的脸颊。床旁澄黄的小灯照亮一方黑暗,我仅仅望着文字里深刻厚重的年年岁岁,就仿佛已听见了各色人物的碎碎念念。

  一位穿着白色长衫的男人,头发抹得光滑油亮正嬉笑打闹,那是福贵;一位穿着红水旗袍的女人,手里还挽着一个蓝底白花的包裹,那是家珍;一位粗布麻衣着身,像麻雀一样一步一跳的男人,那是长根;一个女孩蹦蹦跳跳,小脸蛋上满是笑容,头上扎着红绸,那是凤霞;一个小孩光着脚丫,呼哧呼哧满头是汗地跑着,手里还抓着喂羊的草,那是有庆......与君初见,他们是那样的潇洒肆意、生气勃勃。

  可是时过境迁,转眼间我却听见白了满头的家珍在低头轻轻抽泣;破衣烂衫拄着枯树枝的长根在呜呜地哭。我却望见有庆躺在砖床上,又瘦又小的身体蜷缩着;凤霞躺在屋子里,天黑前便没了气。女婿二喜被水泥板永远地掩埋了,就连孙子苦根也没能幸免地离开了人世。唯有福贵,吆喝着自己的老黄牛,歌声粗哑而响亮,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我放下书本,感觉生命的脆弱在书中一览无余。在那样战火纷飞、积贫积弱的年代,眼前还冒着热气冲你招手的人,或许须臾间便会从鲜活化为僵硬。活着,简单却不平凡的两个字,对于情人来说或许是携手共进,对于家人来说或许是相聚团圆,对于战友来说或许是守望相助......夜深如墨,四下无声,彼时的我心湖泛起层层涟漪,悲伤而震撼,只在字词语句间读出了活着的无奈与辛酸。

  却不想时隔半年,我再次翻开《活着》,是在一个华灯初上的雨夜,小雨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沿,模糊了一片霓虹夜景。重温这本小说,我更加耐心细致。又一次读到尾段“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望着文字开始了思索。

  为什么福贵一夕之前败光家产,挑着铜钱担子哭哭走走还完债之后,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选择租地拿起了锄头,准备把“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牛”?为什么福贵被国民党抓壮丁,一路跋山涉水枪林弹雨,最后抢大饼抢胶鞋也要生存下去?为什么福贵在历经母亲妻子离世、儿孙夭折、女儿女婿意外死亡等一系列不幸坎坷后,仍然挺着黝黑的脊背,领着垂暮老牛将田地耕得哗哗翻动?我想是那骨血里奔腾涌动的顽强求生意志,是那永不向艰险苦难低头的坚强生活信念,是那要珍惜善待每分每刻的倔强处世心态,支撑着福贵忍受现实给予的打击与重压,却依旧步履蹒跚地向前。
活着
  我突然明了——作者提笔书写下耐人寻味的故事,撤笔却留下了历久弥新的精神。而读者低头阅读了动人心魄的文字,抬头却能联想到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民。

  透过《活着》,我遥望到了疫情迅猛之下选择逆行的英雄战士。封城之际,汽笛悲鸣,江水呜咽。他们中有相爱已久即将成婚的情侣,却相约延迟婚礼,奔赴病毒肆虐的抗疫前线。他们中有从父母手中接棒抗疫的儿女,提着穿越非典时期的行李箱,成为点亮黑夜的闪闪星光。他们中有年岁已高白发满头的老人,却毅然踏上征途,接力讲述勇气与职责的故事。他们中亦有“不论报酬,无论生死”的志愿者,不远万里跨过山海,将善意与温暖传递。

  彼时的“活着”,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是归家的那盏灯火,是打开门孩子扑入怀中的笑脸,是破釜沉舟,是披荆斩棘,是一诺千金,是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越千山万壑也要与你共一个更美的春天。活着,就是不幸中的万幸;活着,就是绝望中的天籁。

  所幸如今,寒冬已过,疫苗普及。我们一起瞭望万物运行,大地苏醒。我们带着世间流传的厚义与深情,随着时光滚滚向前,慢慢变老。

  犹记得尼采曾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人间,玫瑰浪漫,水波温柔,阳光耀眼,云朵柔软。“活着”就是我在,你在,我们在。“活着”就是不负青春,珍惜每一个能起舞的日子。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500字2


  福贵赶牛耕田的形象我小时候经常遇见,不过不是南方水田的农民,是我们北方的老年农民的形象。我们是山东西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的爷爷就是地地道道农民,他是个及其勤快的人,用老家的话说:“撂下耙子就是扫帚”,在田地里就没看到爷爷闲下来过,即便在他八十一岁,癌症手术后,他还下地干一些不太费力气、力所能及的农活,勤劳已经渗入到爷爷的骨子里去了。记得每日黄昏,爷爷都会把我们家的院子用扫帚打扫一遍,日久成为习惯,直到现在我也会不自主的把胡同或者楼下清扫一下,尤其是下雪之后我会自己把楼下的雪扫干净。所以当我看到余华描写农耕老人时,不用他语言的点缀,我心中就有了他的形象,那种太阳下老人赶牛春耕秋收的场景历历在目。

  “活着”就是人生最有力量的答案。福贵的人生可谓是大起大落,由曾经的纨绔公子哥,就是标准的“败家子”,是几千年的农耕时代的一个典型负面人物代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经济,朝代变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换了,不变的农耕经济,而生活方式却是一成不变。放羊、卖钱,盖房、娶媳妇、生孩子,这种轮回就如拉磨的驴,一圈圈的进行着努力,可是到头来还是重复的生活。而福贵就是一个没落败家子的缩影。他的前半生本来就没有了可取之处,只能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而作者却赋予他后半生一种执着顽强的精神,一种永远不会被打倒,永远不会被击垮的乐观主义精神。

  我觉得福贵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宛如一座永远打不夸的丰碑。在现在孩子教育中是稀缺的精神,许多孩子甚至不懂珍惜生命,因为家长不让玩手机跳楼;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批评了两句就会跳楼。孩子承受能力差还不能约束自己,禁不住手机游戏的诱惑玩上瘾,家长管不了,老师批评不得。稍微有一点不如意不顺心就会闹情绪、耍脾气。当孩子成绩不如意,生怕老师告诉家长,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孩子一时转不过这个湾来,脑子中想不开,就会采取这种害己伤人极端行为。这种悲剧的一幕幕上演告诉我们挫折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孩子如何看待失败,怎样在挫折中成长,家长让孩子去体验他们自己生命中阳光与风雨,丰富他们人生旅途的风景,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而福贵在承受命运的极限考验,一次次排山倒海的打击,他能够坚持的“活着”就是奇迹,就是对生命最大的讴歌,也是对福贵人性的最大考验

  福贵的精神之所以有宝贵之处就是倔强地活着,乐观的活着,痛苦和悲伤在福贵身上就像一把锋利的青光剑刺向水中,微微起了一点水花后化作平静。福贵的前半生虽然是让人唾弃、遭人痛恨,可是他的后半生却是一个即普普通通的人,又积极应对生活变迁,努力拆解生活的磨难。生活从来都是曲折,它就像一个艺术大师,总是会创造出曲折离奇的故事。让人们感觉生活多么不容易,它就会给你一道道难题,惊喜与惊吓时不时的出现在你的身边。生活给福贵的惊吓多了点,他用跨越山海的力量来跨越这些沟沟坎坎,时光像一把雕刻刀把一次次的磨难刻到他脸上的皱纹里,可是他的心却在一次次的打击中越来越坚韧。

  福贵的牛是他的朋友,他有什么话就会告诉它。他和牛都是从容的看待这一切。生活难免会不公平,看开就好。也可以说生活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同一件事情有的人认为公平就会有人认为不公平。福贵大智若愚,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公平不公平,过去的事也就放下了。《武林外传》里有一段歌词:“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如意,可你的生活仍在坎坎坷坷中继续,希望就住在你的心底,愿你勤勤恳恳善待别人、关心自己,美好的日子在等你”。在人的旅途中,有太多的成功与失败,得与失、恩与怨、是与非。如果每一件事情都牢牢记在心中,伤心事就会愁白你的头发,烦恼事就会侵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的生活就像被着无数的沉重的包袱在佝偻着前进,每一步迈出的步伐如此沉重,那么生活对于你来说就是一剂慢性毒药,迟早要发作。当你躺倒医院的病床上时,蓦然醒悟,人生如须臾,学会放下就是放逐烦恼,快乐人生就会随之而来。福贵就是这样做的,“活着”对于福贵来说也就有这非凡的意义了!

  如果人的心可以像水一样,可以受伤,但是它随时都可以痊愈。那么生活也会像水一样滋润你的心灵!

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1500字3


  倘若问我读的次数最多的一本书,那就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在静悄悄的夜晚,在出差的火车上,在办公室,在图书馆......在学生时代,在刚开始才参加工作,在工作几年后......

  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而读《活着》就是看着一个个立着的人物经历过生活的各种苦难后一个个倒下。每次读完先生的书,我的心灵都会受到了极大地震撼。第一次读《活着》,令人忍不住煽人泪下,总觉得福贵的生活很苦,觉得这本小说太过于凄惨。随着人生经历,读的次数多了,又恍然大悟,其实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就是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一生的缩影。

  故事的主人公叫福贵,从年少轻狂到白发苍苍,他享受过富贵荣华,也经历了一贫如洗。在故事的开篇,老人福贵坐在树底下老生常谈着自己的人生,这是一个看破尘世,无牵无挂的老人,他看淡了命运带给他的不幸,露出了恬淡的笑容。

  年轻的福贵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年少时的福贵生长于衣食无忧的地主之家,到了结婚的年纪,他娶了家里开米行的家珍,家珍长得漂亮又知书达理。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不学无术、嗜赌成性的风格,还因此败光了全部家产。福贵的父亲气急攻心,意外掉落粪坑,不幸身亡。看着曾经所拥有的一切轰然倒塌,遭遇变故的福贵终于醒悟,从此他不再是可以不务正业的“富家少爷”,从此他开始放下一身的臭毛病,开始勤恳地工作,他决心要好好对待不离不弃的妻子,努力赚钱奉养年迈的母亲,抚养一双儿女。原以为一家人可以踏实的过着苦日子,但是又尝遍了生活的艰苦,还曾经被别人抓去两年,与妻儿老小残忍分离。等到回家之后,母亲早已不堪重病、撒手而去,妻子老了、女儿哑了,生活的重担接踵而至。故事的最后,福贵孤独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经历着孤独,但这些并未将他打倒,因为他还有老牛,在凄清的岁月中,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托在牛身上。

  在故事的结尾,余华先生写道:“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老人的三句歌词总结了人生的三道坎,年少时期的任性,中年时期的奋争和老年时期的淡然。我们都曾有过肆意荒唐的年少时光,有天不怕地不怕,把所有的一切都踩在脚下的叛逆经历。我们也会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迈过中年失意的坎坷,找到生活的真谛,开始奋斗。最后,再大的艰难困苦在我们面前,也都会一笑置之,关于人世,了无牵挂;关于生死,已然看淡。

  “人为什么而活着?”余华先生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福贵的一个信念,也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在小说《活着》里有一句话,我想就是最好的答案:“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个过程都要走完。”

  看了《活着》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借此我也想跟商洛学院的青年学子道一声:珍惜当下,不负韶华!要庆幸我们有机会来到大学的校园,身临在商洛学院宏伟气魄的图书馆、视野开阔的体育场、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学楼。我想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在大学校园里为了我们伟大的理想去奋斗,去拼搏,我们终究会在那个收获的季节,听到枫叶流舟,看到金菊在笑,闻到硕果飘香!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470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