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后感1000字

2022-06-24 15:07:41.0 活着 读后感1000字 余华作品读后感1000字 395 浏览

简介《活着》是由余华编著的小说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余华活着读后感1000字-活着余华读后感10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余华活着读后感1000字1


  《活着》一书的主人公是富贵。就是这个普通的人物却经历了一个坎坷又多磨难的一生,亲人一个个的离去,一次次的离别使他感到一次次的绝望,直至最后的淡然。这一本书初看只觉得富贵可怜又无奈,再读便觉得余华先生不只是讲了一个别人的故事,而是借富贵,让读者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从文章中得到共鸣。

  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仍对生活保持热爱,这才是生命的英雄本色。富贵一生磨难不断,但他经历众多后,看清生活后,仍未失去活下去的信心。相反,他采取了另一种应对生活的方式。从他对人讲出他过去的一切,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并给他自己的老牛也起名富贵,与它相依为命。当时在看到老牛要被杀害时,他放弃了买一个健壮的牛的想法,而是买了这头和他一样老的牛。可能是从老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给他也起名富贵,正是表明他想救老牛,可能正如他想拯救自己一样。每次他和老牛一起耕地时,他们两个都需要耕作一会就休息一会。

  生活的苦难永远没有尽头,这是我看完《活着》这本书一个最大的感触,朴实而简单的文笔却能够刻画出一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福贵,从他家道中落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开始,生活就一次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如果说刚开始的苦难是因为福贵的性格和玩世不恭导致的,那么后来的苦难就是因为贫穷。我深刻记得福贵的爹将所有的钱都装在筐中要福贵抬去还债的情节,那不仅仅是全家所有的财产,更是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这个刚刚成熟的少年身_上。或许悲剧的结局永远让人印象深刻,生活就像一座大山一样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无论是有庆长大.上学还是凤霞出嫁,在作者余华刻画的这样一家人当中,好像幸福的生活永远是短暂的,而悲剧却随着一个个家人的离去而变得更加长久。

  小说就这样以平淡的语调地叙述微不足道而又壮烈的故事,作者说:生叩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将读者对变好的幻想打破。也许这是作者经过种种后得出的结论,但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去追求幸福。诚然,福贵的一生的确饱经磨难,当他的亲人一个个相继去世,他还活着,这是最痛苦的,活着的人总是会对死去的人怀念,想起来总是会痛苦。看着世界上只剩自己,孤独感与被世界的遗忘感会越来越强烈。但富贵最后却达到了淡然的态度没人知道他中间经历的有多痛苦,但他最后的表现让我们敬佩。
活着
  通过本书我明白了活着的真正含义,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原本抽象的话语也在这个故事当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人的一生当中所经历的苦难绝不会比这本书中的还多了,每当想到这里在面对那些小挫折的时候,都会觉得已然豁达了很多,这也许就是作者余华的另外一层含义,希望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活下去,终会找到人生的意义

余华活着读后感1000字2


  活着,怎么样地活?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只有我在无聊的时候,才会突然从脑子里蹦出来。可是以我的资质,实在是想不透,想不明这么高深的问题。其实人的出生就很了不起,因为那是一个从亿万个同类中脱颖而出的精子与卵子结合的结果。允许我用从这么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这个出生的问题,我只是想说明,既然人的出生那么地不易,为什么不好好地活着呢?在很早的时候,朋友就曾推荐我去看老谋的电影《活着》。那段期间,我一直很排斥悲伤色彩的电影,所以一直没看。这次我是很匆忙地看完了余华的《活着》。整篇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淡淡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每一个字眼都显得那么朴实,真挚。富贵这不寻常的一生,余华用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而这叙说的语气也是平静的。

  福贵的人生,真的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世间最最凄惨的事情他都遇上了。从他败家的爹娘死后,再到失去儿子,失去妻子,失去女儿,失去女婿,失去外孙,他的一生都在失去至亲。好在到最后,还有一头老牛陪着他。作者在描写福贵的亲人去世的方式的时候,我觉得颇感荒谬。有庆是抽血过度死的,二喜是被水泥石夹扁的,吉根则是吃豆子噎死的。我想这样的事情放在当时的背景中,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作者用意之深的地方。在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我能隐隐约约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种种悲哀。从炼钢这一片段,可以凸显出,人们的无知。可见作者对当时的社会也是批判的,每当福贵的日子过得稍微好一点时候,他家的谁谁又去世了,而且死的方式总是那么的突兀。可是福贵没有一次次的倒下,最后的结局是买了—头牛和自己相伴,可能有些人真的是会找根绳子上吊算了,福贵没有这么做,他仍然选择活下去。他对生活还有期盼吗?他的内心是如此的强大,在吉根死后,他还安慰自己说家里人全是自己送走的,这样很踏实。福贵的有一句话我很印象深刻,他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挣这个挣那个,挣来挣去赔了自己的命,他是拿自己跟龙儿和春生做比较了,他们也只是风光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命,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当代人也常常说,身体是1,其他的都是0。没有这个1,有再多的0也还是0。活着才是硬道理!就像作者余华自己说的那样,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在这个纸醉金迷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为了钱,为了名,为了利而活,当他们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该为什么而活呢?活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一种对生命的负责。当我们从竞争中得到生命的那刻起,就已经是一种生命。只有活着,你才可以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才可以回顾昨天展望明天,你才可以感受亲情、友情、爱情的温暖。像福贵那样,到了年老的时候,可以静静地跟旁人讲述自己的过去点滴,自己的人生收获。

  其实,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拥有生命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所以,不要去和别人攀比,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才更有意义。

  最后希望我们都要在这个年代平安喜乐。

余华活着读后感1000字3


  初读《活着》只觉得是讲述富贵一生坎坷的故事,再读《活着》从富贵的苦难中感悟到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更加理解了作者笔下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细品《活着》又能感悟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当县长的女人生孩子大出血,医生为讨好县长而不顾医学常识直至抽干血才肯罢手,闹出人命院方也只是轻飘飘地骂了句“胡闹”。村里实行公社化,家家户户上缴粮食、牲畜、砸锅卖铁.....后来政府意识到公社化不可取被叫停,但各家粮食却早已充公耗尽连口锅都没有,只能沦落挖草根、刨树皮填饱肚子。

  整本书最让我痛心的是有庆的死。“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这是有庆死后,福贵背他回家时的一段景物描写,同时也是福贵的心理描写。县长女人因生孩子大出血急需供血,有庆第一个跑到医院献血,但医生全然不顾有庆死活直至没有了心跳才停手,他带着善意献血结果被当作草芥一般对待。

  《活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诉说富贵的苦难,但如果用心感受,他的经历充满了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欢乐,他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曾让他欣喜万分他的人生态度,令我十分敬佩,他永远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别人的看法,他是一位普通的人,没有十分高尚的品质,年轻时,他也曾败落家产,不思进取;他也曾在炮火下体验生活的艰辛,也终于明白家的温暖;当身边亲朋好友的逝去,他才悔恨,他才不甘,最后的夕阳下与老牛依偎的背影,那“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无奈,或许是他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吧!

  读完整本书,我也就理解了作者前序为什么说以旁观者的角度无从下笔。以旁观者的角度,富贵的一生相继埋葬自己的至亲,但以富贵视角来说,他的一生应该也算得上苦难中带着幸福吧!即使家道中落,家中旧仆依旧,对他礼敬有加;即使穷困潦倒,他的妻子不离不弃,他的子女、女婿、外孙孝顺且懂事……读整本书时,我对富贵的情绪是复杂的,对富贵家道中落以至于日后的穷困潦倒,我是报以自作自受的看法。成年人总要为自己选错的路付出代价,富贵少年逛青楼、赌博导致败光祖辈积蓄,最后家道中落纯属自作自受。对于21世纪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面对富贵为供儿子上学将女儿买卖的行为是极度愤怒的,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多少充斥着无奈。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470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