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作品活着读后感1500字

2024-11-29 活着 读后感1500字 余华作品读后感1500字 31 浏览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火,点亮我们心灵的灯;书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书是路,指引我们走向更为精彩的未来。我认为,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是我们通往另一个世界,打开那扇神秘之门的钥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最近所阅读的书本之中,有一本书的内容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这本书,在哲理上、精神上、思想上都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它就是作家余华所著的《活着》。

  这个故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但却又诉说着生命的平凡和伟大。故事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法,以“我”为主人公,用上帝视角去回看老人福贵的一生。福贵这一生,可谓是一波三折,颠沛流离。他年轻时,性子浪荡,败光了家产,从此家境一落千丈;后来,被国民党的人抓去当兵,却侥幸活了下来,与家人团聚;但”麻绳专挑细处断”,福贵身边的亲人因为各种原因而相继悲惨地离世,最终只剩福贵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故事的末尾(福贵的晚年),他买了一头即将被杀的老牛,与牛相依为命,一起过着余下的所剩无几的日子。
活着
  这篇小说语言朴实,篇幅不长,它没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却将最真实的故事写出来,呈现在读者眼前。它用着最平淡的语气,去述说着一件件生离死别的大事,即便是短短的一句话,也能让人从中体会出最纯粹、最真挚、最深沉的情感。在这么多的桥段当中,我甚至难以做出抉择——去挑选我认为最好的几个片段。单独拎出来几个,都会发现里面在讲主公福贵怎样怎样的悲惨,但串联起来,却隐隐能窥见这个故事背后,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在哲理上,这本书告诉我,能好好地在这世间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精神上,这本书告诉了我:人可以是坚韧的,也可以是脆弱的,生命也是如此。在思想上,这本书告诉了我:要敬畏生命。福贵,作为全书的线索,也是全文的中心人物,我们得以看见那个时代背景下百姓生活的不易,他自己更是如此。先是输光了家产,生活环境一落千丈不说,就连一文钱也不剩了。但自作自受,他也不好说什么,只好老实耕田过日子。后来,被抓去做了杂兵,在枪林弹雨中,看着被一同抓来的人不断倒下,他担心受怕地过了两年,直到解放军来了后才得以解脱。这段时间里的福贵虽懦弱,但却是普通人该有的样子。其中他也有过想死掉,一了百了的心情,但念着家人,硬生生熬过去了。当时读到这里,我也不禁暗暗感叹,原来人能在诸多苦难中坚持活着,就已经不错了。后来,亲人的相继死亡,更是让人唏嘘!福贵的妻子家珍,劳累成疾,得了软骨病,但还算走得舒坦。女儿凤霞,却是生产时大出血,痛苦地死了。儿子有庆,积极主动地输血救人,却导致血被抽干而死,福贵赶到时,身体都凉了。女婿二喜,在工作时出了意外,没能保住性命。外孙苦根,劳累过度又饥饿难耐,吃豆子撑死了……福贵就这样,眼看着亲人一个个逝去,那时的他,应该是满满的悔恨和悲痛吧。而他自己却是“适应”着,咬着牙活了下来。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是压抑的,为那些脆弱的、猝不及防就逝去的生命所哀痛,但同时也钦佩着福贵不屈不挠,把生活中的苦痛揉碎、吞咽、默默消化的样子。末尾,在无限的留白中,人们思考得更加深沉。作者用了隐喻,意思是什么我只看得似懂不懂,但也让我收获良多。

  《活着》不单单只是讲述福贵一个人的故事,更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人的故事。通过它,我们更能确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生命的伟大与渺小,人的坚韧与脆弱。现实是残酷的,但要怎么做是个人的选择。读完这本书,我认为不论贫富贵贱,还是物种差别,每一条生命都是值得我们敬畏的。更何况生而为人,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又何必总拿自己与别人对比呢?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668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