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感悟1500字
2024-11-29 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后感1500字 小说读书感悟1500字 25 浏览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们看老了。”这是《额尔古纳河右岸》开篇的第一段话,读完之后一种触及灵魂的美跃然纸上,仿佛一位耄素之年的老人坐在了我的面前,开始向我讲述她的一生。
本书是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自述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民族的发展与衰落,书中分为上中下尾四篇,分别以清晨、正午、黄昏、半个月亮命名,暗示着这个民族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这也和佛家所说的“成住坏空”的观点相对应,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所有的一切都在轮回中交替。迟子建老师用细腻唯美的文字,描写了鄂温克族人们美好的生活场景,驯鹿逐苔藓而栖,萨满望月光而舞。星空下,拱火旁,人们载歌载舞,饮酒歌唱。就像迟了建老师在《跋》中所写“他们住在夜晚时可以看见星星的摄罗子里,夏天乘桦皮船在河上捕鱼,冬天穿着皮大哈(兽皮短力衣)和狗皮靴子在山中打猎。他们喜欢骑马,喜欢喝酒,喜欢歌唱。在那片辽闹而又寒冷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的他们就像流淌在深山中的一股清泉,是那么的充满活力,同时又是那么的寂寞。”他们懂得自然的慈悲和慷慨,但从不过分的索取。哪怕日常所需,他们也及尽可能的不去破坏这片土地。鄂温克人和驯鹿亲吻着这片森林,大自然就像他们的粮仓,驯鹿吃东西很爱惜不贪婪,它吃苔藓、青草、树叶,但每次都是啃几口就离开,看起来这些植物就像毫发未损一样依然茂盛。这里的人们也极其懂得浪漫和创造,他们用羽毛来制作裙子,用果实和花朵来做染料制作布衣,他们喝着大自然生产的饮料——“香甜的桦皮树汁液”。同时这片土地的人们对自然满怀着敬畏之心,信奉着万物有灵的神话,火是他们的希望、树是他们的神灵,鹿为他们指引着方向。当然这部作品不仅仅是让我们看到鄂温克族清风明月、诗酒年华的生活。一部好的作品是具有多面性和批判性的。
我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他们也有痛苦和欲望,也有爱恨情仇,乌力楞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无法言语的故事,尼都萨满对达玛拉深沉的爱,因为世俗的牢笼无法相爱;老达西因为与恶狼搏斗失去了一条腿而郁郁而终;伊芙琳因爱而不得使她由爱转恨,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的泼妇;维克特因为误杀自己的弟弟终身活在内疚自责中。希楞柱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暗流涌动的河,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汹涌澎湃走向了平静,最终流向了各自的救赎之地。作品里描写了大量的死亡,仿佛一个不经意间,某个生命就去世了,就像抖落一片羽毛一样悄不声息的飘落。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就像书中所说“故事总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当伐木声取代了鸟鸣,炊烟取代了云朵,鄂温克族也开始走向了消亡,在时代的洪流下,他们被裹扶着融入现代文明,但是他们真的是幸福的吗?他们再也看不到像在希愣柱睡觉时抬头就能看到的星星,驯鹿再也无法在丛林中悠然吃着新鲜的苔藓,他们就像离开了富饶土地的花朵变得枯萎起来。当所有人都住在同样混凝土筑成的房子里,吃着同样的食物、过着同样的生活。当生活在都市中我们感到压抑焦虑痛苦的时候,却只能在那灯红洒绿的房子里宣泄、呐喊、歌唱。这一幕幕情景大约都是被现代文明的滚滚车轮碾碎的心灵、为此而困惑和痛苦的人!只有丧失了丰饶内心生活的人,才会呈现出这样的生活状态。当这个社会只剩下欲望和物质,人们将变得愚蠢,我们的心就像一只葫芦,而欲望就像一条大河,弱水三千,却只能取一瓢。那么,我们不仅会问出,什么才是文明?文明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文明是西装革履的体面?我想着显然不是,你们觉什么才是文明呢?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时常在想,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写出这样优美、纯真且有深意的作品,那种美是没有经过修饰的自然之美,透露在那字里行间。随后我看了迟子建老师的大量采访,正是她所生长的那片土地,培育了她那颗蕴含巨大能量的文学种子,她不需要刻意渲染,她表现的就是她所生活的那片土地的自然和纯真。
读完这本书,不同于之前的感受,我的内心是平和而宁静的,她让我明自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对自然多了一分敬畏,对生命多了一份包容和平和。朋友们,那些曾经让你失望的、愤恨的、痛苦的,就让它随风而去吧,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跟随命运的脚步无愧向前,去勇敢的探索、感受、追求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吧!
上一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00字
相关文章
书籍简介
-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小说 467人浏览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