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00字

2022-07-06 14:50:27.0 童年的秘密 读后感600字 教育书籍读后感600字 415 浏览

简介《童年的秘密》是由蒙台梭利编著的教育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00字1


  一百年前的教育理念,把孩子的成长的规律研究得相当透彻。对于孩子的教育,家庭、学校、社会充当的作用,家长、老师、孩子该有的角色,《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分析透彻,讲解到位。

  看完书,想想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如今,虽然还是一个小孩子,但其中的变化,自己应该很清楚。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他们对事物的试触探究性,他们会模仿、会想象、爱翻腾、爱玩耍,他们能通过事物的外在表象判断出好与坏,对与错,表扬与批评。大人眼中他们是小孩,但绝不能用大人那一套行为准则指导孩子,否则最终会成为蒙台梭利所谓的不正常化的问题孩子,孩子长大后,就会显现出来。到那个时候,第一没有办法调整。第二只能被动接受所有的负面影响。看看如今一些初中生,这种体会更深刻。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孩子在三岁前学的东西太多太多,说话、行走、思维、动手等等,这些都是伴随人一生的能力,三岁前就学会了,可见其重要程度。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可以提供条件,孩子自我开发,家长可以引导,以配角的身份参与。老师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消除内心的障碍,更不能把自己的坏毛病驾驭在孩子身上,这种放大器的作用,危害巨大。正如所说:最难干的两个职业,一是医生,一是老师,医生不负责害人命,老师不负责害人生。

  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矛盾的体系,但在教育领域,无论是蒙氏的理念,还是孔子的理念,核心都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如此真理性的理论和实际如此相符,大人和孩子要做到的是“知行合一”。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00字2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活动的深入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对儿童的心理压抑。

  儿童的成长过程受到成人压抑时,其心理状态就会受到影响,而成年时期的很多心理疾病或障碍都起源于儿童时期所受的创伤。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儿童,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给予儿童足够的理解,不要认为父母就是绝对的权威,以自我为中心。
童年的秘密
  2.对儿童行为的阻碍。

  “即使一个成人非常热爱儿童,但在他的内心仍然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防御本能,那是一种无意识的忧虑感,是缺乏理性和贪婪感的结合,总担心一些东西可能被弄脏或被打碎。”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给儿童过多的限制,即使他们犯了错,也没有太大关系。我们应当给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阻碍,适度放手,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3.敏感期。

  在敏感期的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学习能力非常强,一旦过了敏感期,学习能力就会下降。

  例如:儿童在口欲期,什么都要拿嘴去尝一下,这是他在用嘴感受世界,如果父母过于干涉,就会让他在口欲期失去快速认识世界的机会。此外,语言的学习也存在敏感期,0-6岁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父母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好的语言环境,并进行亲子共读等。

  这本书也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只有在与之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出儿童内心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00字3


  这是一本育儿或者说心理分析的书。

  关于这本书,无论说它的作者多么成熟,说里面讲的道理多么有用。随着我做了越来越多次的读书会,我逐渐感觉,说这些,很无力。

  所以我这次,决定偏个楼,说点别的。

  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

  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比如灵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作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比如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大师。

  再比如认识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

  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

  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拂尘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感动,那种人性,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

  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放逐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紧紧束缚,来尝试感受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

  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

  与诸君共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00字4


  有个提法,孩子三岁前学到的东西,大约是我们往后人生里所有知识的总和。

  这三年里,他(她)学会的东西,未来一生我们都不太可能学到那种程度。

  比如灵活的操作自己的四肢,在我们的成人世界里,绝少见到操作某样工具如指臂使,这样的人古代叫做大匠,现代大约是叫高级工程师吧。

  比如用喉咙发出有意义的音节,同时理解它的含义,学会说,并且理解一种语言文化的人,在我们的世界被称为大师。

  再比如认识到墙是墙,人是人,玩具是玩具,还有独立认识这些事物的能力,现实里能这么做的人,叫做科学家。

  这是很有趣的角度:我们从0艰难的跨越到1,开始了从1到10000的人生旅程,很奇怪的失去了这种跨越的能力。

  就像年少时的懵懂,当你懂了,懵懂就失去了,同时失去的,还有懵懂时的无来由的,莫名的感觉。我把这种感觉,叫做天性。

  佛教里有种说法,叫做“所知障”,大意是,你知道的越多,障碍就越大。

  当知识、技能、阅历等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和诸多事物更顺利的相处的时候,我们那种无知无畏、那种穿透迷雾的激情和快意、那种拂尘见珠光华灿的幸福和感动,那种人性,也被驱赶出了伊甸园。

  所有我们知道的,就这样变成了镣铐、牢笼和枷锁。而无意识时的那种不明所以,荡然无存。

  道德经中,“专气致柔,如婴儿”,大约是想描述那种状态。

  有些艺术家或者修行人,会选择放逐自己,或者让自己放浪一些,或者让自己紧紧束缚,来尝试感受曾经的真挚。

  这些行为或者方式,不予置评。

  我只是想起了一些看过的话:在未来面前,我们都是孩子。我从未长大,但从未停止生长。

  与诸君共勉。

1 2

书籍简介

  •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蒙台梭利教育学 375人浏览

      《童年的秘密》是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36年。  《童年的秘密》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对幼儿心理畸变的种种表现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也作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该书围绕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主要论述了幼儿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