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爱上作文课读书心得3000字

2023-05-27 21:32:12.0 从此爱上作文课 读书心得3000字 教育读书心得3000字 275 浏览

简介《从此爱上作文课》是由黄厚江编著的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从此爱上作文课读书心得3000字-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对学生写作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这本书中提出了“共生写作”,探索了如何丰富学生体验,提升训练的实效,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从而抵达“善写、会写、乐写”理想的写作彼岸,让老师的作文课堂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学生从此爱上作文课!

  “共生写作”概念,是由黄厚江老师首次提出的,他说:“共生写作,就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写作体验、写作经验和写作过程的互相激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写作激情,优化学生的写作过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简单来说,共生写作教学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生乐写和爱写!

  一、共生写作课堂----以“活”激“活”

  黄厚江老师的共生作文课堂是“活”的,是灵动的。所谓写作教学的以“活”激“活”,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写作课堂中真正写作,尊重所有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让整个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走近写作,真正思考,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黄厚江老师的共生作文课堂总是行云流水,随物赋形。苏轼曾以水喻文:“吾文如万解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泪泪,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而我们认为,以流水来比喻黄厚江老师的共生写作课也未尝不可。上课前,黄老师对课堂的生成、流向,只有大体预测,并无具体构想。在黄老师的课上学生总是思维活跃、情绪饱满。其实,黄厚江老师是用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真诚,用自己的灵活的言说激发潜伏在学生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跃、最积极的言说欲求。言语生命本性的养护,正是对学生的真正尊重,是对人的终极关怀。黄厚江老师的共生写作课堂,践行了他的“立人”主张。

  二、共生写作的模式----在写作中写作
从此爱上作文课
  在写作中写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过程,并加强指导,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新的写作体验,并总结写作经验,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一)师生共生

  师生共生模式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一篇作文的写作过程。这一过程中,师生的写作是相互的,即教师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师生共生模式,其实是利用了教师的写作经验来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然后学生的写作灵感又反过来促进教师教学的过程。这样的写作课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生生共生

  生生共生模式就是发挥“伙伴效应”的积极作用,利用学生的写作经验和写作兴趣来激活同伴的写作灵感和写作兴趣。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借鉴,这样的课堂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得到写作能力的提升。这种生生共生学习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的写作能力。

  (三)自我共生

  自我共生模式就是学生本人与自己过去作品之间的共生。在自我共生模式中,学生利用自己过去的写作资料,可以是完整的习作,也可以是一段没写完的话,只要是自己写过的都可以拿来再次共生,写出新的习作。黄厚江提出:“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把写好的、没写好的文章和素材进行再生利用,好的可以写出更好的文章,不好的可以把它写好。”自我共生模式就是回顾自己的写作经历,与过去的自己交流经验,自己启发自己,扬长避短的写作过程。

  (四)他者共生

  他者共生模式就是学生和他人作品之间的共生。他者共生模式指借助别人在文章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激发自己对该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接着别人的表达进行自己的延伸表达。也就是“在别人的树上开自己的花”,这是借别人的作品来唤醒自己的写作灵感,从而写出自己的文章。借鉴别人的作品并不是指抄袭,而是从别人的作品中得到新的启发,新的写作思路,创作出完全崭新的作文。

  三、共生写作的策略----用写作教写作

  用写作教写作,具体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借助教师的写作体验和感受启发学生,以学生的立场组织学生写作,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经验,不断总结写作规律。

  (一)带着“种子”进课堂

  作文教学,不是写作知识的讲解和学习,不是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也不是所谓能力的械训练;作文教学,是言语生命的相互激活与自我觉醒。关于共生写作,黄厚江老师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教师要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黄厚江老师的“种子说”非常形象,也非常深刻。种子,虽然微小却含有无限希望,带着温暖的生命气息,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深透理解和对“人”的真正尊重。

  1.精选一粒种子

  黄老师认为在写作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确定教学内容,然后研究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意义。所以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而精选一粒种子,就是选择共生原点。所谓的共生原点,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是共生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激发点。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共生原点可以是题目、话题,也可以是优秀的作文,总之共生原点是多样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需求,合理地选择共生原点。

  2.长成一根主干

  主干是由种子发展而来的,而在具体的教学中,这根主干指的是写作教学的主体过程,是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而合成的。这些教学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关联性和生长性,关联性是指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而生长性是教学内容和过程的不断深入。这根主干以共生原点为基础,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3.绽放根根青枝,萌生片片绿叶

  在围绕教学主线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地剪修“问题枝叶或者树干”,要避免节外生枝。其中“片片绿叶”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细节的鲜活性,要重视学生的生成,这样的课堂才能展示出蓬勃的教学活力。

  (二)选择“原点”和“拐点”来激活

  作文教学要高效,教师必须运用好师生认知的“原点”,并在动态的课堂中适时寻找共生的“拐点”,让思维得以铺展、深入。“拐点”是课堂生命的关节,更是学生思维与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拐点”是发散思维时的适时聚拢、线性思维时的折角反射、无序思维时的有序引导、和谐统一时的矛盾碰撞、共性认识中的个性张扬。

  1.“原点”是共生的基础,也是引发学生思维的慧根。它可以是师生对生活产生的兴趣和基础性思考,也可以是学生对事理的原有认识。但是“原点”必须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延展性、生发性,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与波澜。黄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非洲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让学生选择“一个人走”还是“一群人走”,并阐述选择的理由。这一环节,黄老师可谓不厌其烦。因为这是共生的原点,教师有了它,可以考虑推进的程序;学生有了它,思考才得以深入。

  2.要真正达成共生,还需要教师在课堂的动态中适时寻找共生的“拐点”。只有找到“拐点”,共生才可能继续,思维才可能铺展或深入。“拐点”是师生思维的节点,也是课堂生命的关节,更是学生思维与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如果说“原点”是“慧根”的话,那么“拐点”就是智慧的“引擎”。作文共生的智慧,就是教师智慧地引爆这些思维的“拐点”。

  黄厚江老师的《从此爱上作文课》是“共生写作”的最好诠释,是智慧与灵动的结晶。我们在写作中应贯彻“激活共生”理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深刻感悟,获得丰富的体验。共生写作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写作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的写作思绪真正飞扬起来!从此,让学生会写作文,乐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1 2

书籍简介

  • 从此爱上作文课

    从此爱上作文课

    黄厚江教育 124人浏览

      本书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三十多年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他作文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三十多年来,黄老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作文教学应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等系统的作文教学理论,研磨累积了许多经典的作文教学课例。  本书正是他作文教学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