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孔乙己读后感900字

2023-06-20 14:32:46.0 孔乙己 读后感900字 鲁迅作品读后感900字 227 浏览

简介《孔乙己》是由鲁迅编著的文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鲁迅孔乙己读后感900字-鲁迅先生孔乙己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孔乙己读后感900字1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

  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孔乙己的人在旧中国封建时期下的一个悲剧,孔乙己他自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满嘴之乎者也,却没能考上功名,成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的生活穷困潦倒,但又不愿以底层劳动人民自居,最终以偷书为生,被人打断双腿,悲惨死去。

  “孔乙己是站着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只记得我当时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生出了万千感慨。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没有钱也没有地位,“穿长衫”是他读书人的身份,“站着喝酒”而又“穿着长衫”是他既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身份,又没有能力和其它长衫客一样坐着喝酒。

  孔乙己靠替别人抄书为生,可他却又会在抄书的时候偷别人的书,导致别人打他,所以文中这样描写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当他偷书被别人打之后来到酒馆喝酒,酒馆里的人知道他偷书后嘲讽他,孔乙己还狡辩说“窃书不能算是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还说什么“君子固穷”“者乎”之类的说,从中我知道了孔乙己的三个特性,第一他穷,穷困潦倒;第二他读过书,认为读过书就高人一等;第三,他要面子,他即使已经活的没有短衣帮好了,也一直要表现出他读过书,有读书人的体面。但是孔乙己既没有进到学,又不会营生,还降不下身段去脚踏实地打工,他认为自己是个读书人,不屑于去做那些事,不屑于替别人打工。这就是孔乙己的悲剧,而这个悲剧却不只有这么一个,这是当时十九世纪受封建腐标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悲剧,是当时社会影射下的悲剧。
孔乙己
  《孔乙己》这篇小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落后,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以及科举制度与旧知识分子的毒害,作者通过刻画孔己己的悲剧,表现出畸形的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毒害。

  读了这篇小说我只想说,我们生在了好时代而孔乙己没有,他是那个时代读书人一种麻木的象征。如今,我们国家富强,我们也因此有了九年义务教育,人不再有贵贱之分,人人平等。身为小学生,我们应当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为国家繁荣昌盛献份力!

孔乙己读后感900字2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姿态,站立着,或清醒或自我欺骗。——题记

  鲁迅先生的一位好朋友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你自己的作品里,你最喜欢哪一篇?鲁迅回答说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这大概是我读完小说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了。简简单单一句话,却有着很深的思想,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只有反复咀嚼才会理解。

  孔乙己,一个受封建教育的影响而变得满目疮痍的读书人形象,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被深刻地演绎了出来。他读了大半辈子的书,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然而却满口之乎者也;出身卑微,却养成了恶习,穷困潦倒,却又自命不凡;不能科举高中,只能在下流社会徘徊,而他又不肯脱下长衫,与短衣帮为伍。孔乙己就是一副可怜又可笑的模样,但作者又赋予他真诚善良的品质,孔乙己和孩子们交往时却十分认真和热心。他身无分文,还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这样一个人,本应得到尊重和理解,然而最终却被丁举人毒打而悲惨死去。除了欠钱的事想起他,人们再也没有提起过他。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旧时代封建教育麻痹下知识分子的悲哀、可怜。

  小说中曾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看起来是站立的人,但其实比跪着的人还可悲。他自欺欺人,以此来维持着自己读书人的最后一点儿尊严,很显然他的这种“站立”是不可取的。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尽管世事艰难,可满眼皆是“不认命”“不躺平”“不束手就擒”,中国人以独有的姿态站立着、抗争着。

  张桂梅拖着病驱,满手膏药,将大山里的孩子送进梦想殿堂。中印边境冲突,陈祥榕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矗立着,国土寸步不让。还有白衣铠甲的勇士,逆行在“疫线”,穿行于风雪,守护千家万户安康。每一张不服输,坚强不屈,永不言弃的面孔后都是一个站立着的新中国人,是他们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有他们人民才能幸福安康,祖国才能繁荣昌盛。

  “站立”它可以是个动词,就如孔乙己,他永远只是表面上站着;但“站立”它又可以是个形容词,就像那一个个正在奔跑的、奋斗的人,对独立、自由、拼搏思想追求的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姿态站立着。我希望我们都是有思想的“站立”者,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的人。

孔乙己读后感900字3


  社会的沦落,人性的麻木,鲁迅用犀利的语言刻画了一幕又一幕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

  鲁迅笔下所写的孔乙己悲惨可怜,被封建科举制度所摧毁。而间接让他沦为这个模样的,还有旁观者们麻木不仁的笑。

  课文中第一次写到笑,是在“我”认为生活无聊,只有孔乙己到店的时候大家才会笑。这个“笑”为后文做了铺垫,不禁让读者好奇,为什么大家会因为孔乙己而笑呢,寥寥一句话,设下了巨大的悬念。第二次笑则是孔乙己到店的时候,总会有人挑衅他,对他脸上的伤疤进行论道。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俨然把孔乙己当作笑话。在那个社会,人们的优越感似乎只能从嘲讽其他人的身上而取得。从这次描写中也为读者解答了开始的疑惑,大家以孔乙己的各种作为,看成无聊日子里最大的乐趣。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孔乙己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话语来反驳看客们,同样这也是课文中间部分着重刻画表现的内容。众人都嘲笑他偷书遭挨打,嘲笑他考不上秀才还装模作样。他每次气急败坏的反应,就犹如给他们的嘲笑喊呐助威,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变本加厉。在这背后的,究竟是社会的黑暗,还是人性的扭曲?其实这些都有原因,社会封建科举制度已经把孔乙己变得失去了读书人的活力,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让孔乙己变得颓丧。在这种阴霾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性格也是越来越麻木,甚至可以说是人皮下的恶魔。就如课文中所写的那样,以孔乙己的伤疤为乐,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的痛处上。以麻木不仁的心态对待他,确实可怕。在这之后,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场面。不光大人看不起孔乙己,就连小孩子也对孔乙己冷眼相待。可见孩子们也深受这个社会的感染,将大人们的阴暗学得淋漓尽致。

  课文的最后,鲁迅又反写一笔,把孔乙己又写入店里。只可惜再次见到他时,他已经不是健全的人,从众人的口中我们能分辨出,他是因为偷了书而被打断腿。可掌柜对他还是笑眯眯的,让人觉得十分讽刺。众人也在旁边笑,没有一个人同情他。此时的孔乙己已经被摧折的没有人样,变得迂腐不堪,周围的看客们也变成了所谓的恶魔。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孔乙己,“我”便推测在这种苟延残喘的情况下,孔乙己已经死掉了。

  最终设下的悬念引人深思,几次笑的场面也是从更深的角度暴露了那个社会的迂腐和人性的泯灭。

  时代的变更让这个社会褪去了黑暗,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明的世界,愿这个社会没有孔乙己的悲剧。

1 2

书籍简介

  • 孔乙己

    孔乙己

    鲁迅文学 261人浏览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