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

2023-07-23 16:24:42.0 爱的教育 读后感2000字 教育读后感2000字 210 浏览

简介《爱的教育》是由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编著的小说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爱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爱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教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1


  《爱的教育》里除了讲述老师同学之间的爱以外,还有来自陌生人之间的关爱。

  小说的开头,在新学年开始时,发生了一起意外。三年级的学生罗伯特,上学路上,他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儿从母亲身边跑开了,不小心在马路中间绊了一跤,离一辆飞驰而来的马车只有几步之遥。眼看着马车就要撞到小男孩儿了,罗伯特扑过去,抓住了这摔倒的孩子,把他拽到了安全的地方,但是他自己却没能及时地抽身出来,结果那辆马车的轮子轧过了他的脚。

  无独有偶,有一天放学,“我”注意到了一件感人的事情。就在马路对面,学校大门正对的地方,站着一个十分矮小的扫烟囱的人,他的整张脸都是黑色的,头则埋在胳膊里,哭得非常伤心。

  有两三个三年级的女学生走到他身旁,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先生?您为什么要哭啊?”这是一张孩子的脸,脸上带着泪滴,他跟小女孩们讲,他之前给好几家人打扫了烟囱,还赚了三十个铜币。痛心的是现在他把这些铜币给弄丢了,因为他的口袋破了一个洞,那些铜币就从这个洞里滑了出去,他还给这些女孩子看了那个洞,而他不敢就这样空着手回去。

  与此同时,其他的女孩子们,不论是个子大的、个子小的、穷孩子抑或是上流社会的孩子,都背着她们的小书包围拢过来,一个帽子上插了根蓝色羽毛长得比较高大的女孩子,从口袋里掏出了两个铜币,说道:“我就剩两个铜币了,我们来为他集资吧。”说完后,这些女孩纷纷捐献出自己的铜币,最后还差五个铜币,他们又号召五年级的女生来一起捐献,有些低年级的女生没有铜板,就把手里的鲜花献出来。

  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个小男孩集齐了三十个铜币。他的手里捧了满满一大把的铜币,他的纽扣眼里、口袋里、帽子上插满了鲜花,还有好多花散落在他的脚边。

  陌生人的爱是神奇的力量,化解孤独,驱散黑暗。陌生人的爱是美丽的旋律,在生命的乐章中荡漾。

  韩信,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战国时期为刘邦效力,并为建立汉朝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帮助汉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到城下钩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以便解决生计。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做工。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地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爱的教育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饭千金”的故事。韩信一饭千金的故事,展示了陌生人之间的爱与关怀。这个简单而平凡的善举,改变了韩信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它提醒着我们,即使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瞬间的相遇,也可能成为一场意义深远的缘分,让我们牢记感恩之心,对待陌生人怀着善意和关爱。

  小说中的“我”和母亲等人,曾经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关于穷妇人的事情。他们找到了穷妇人,并且将他们身上带去的布匹,赠予妇人以让她收下。尽管后来,他们发现了穷苦妇人其实是同学克罗斯的家人。母亲发现后说道:“别让他知道你在施舍东西给他的母亲,他可能会为此感到羞耻的,别对他说话。”后来克罗斯转过身来,“我”尴尬极了。见此,母亲推了“我”一下,让“我”赶快过去跟他拥抱一下。

  我们对陌生人尤其是弱者的帮助不能带有居高临下,施舍的姿态,否则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小说里的母亲就避免了这种伤害,她的善解人意和温柔善良巧妙地化解了他们之间的尴尬局面。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那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黔敖的食物,是因为黔敖一副傲气,视穷人为猪狗,他的施舍带有侮辱性。

  中国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要脸,树要皮……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精神的重视。

  《爱的教育》里的母亲则做到了平等真诚待人,向陌生人表达了最真心的善意。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不仅仅是对个体的帮助,更是对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

  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和团结,营造了温暖和互助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关爱和尊重。这种关爱的意义在于创造更美好、更人性化的社会,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善良和关心他人的社会成员。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0字2


  “要知道,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苏霍姆林斯基。我想这种追求来源与一种朴素的力量。

  最近,利用闲暇时间又重温了一遍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名著《爱的教育》。与其它教育学经典著作不同,这本书没有提出任何概念、理论和体系,作者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全部关切和主张,都以春风化雨一样的自然和细微,渗透在全书100多个故事中。与现当代诸多教育学专著相比,这种表达方式简单的几乎有些落伍,但却不妨碍成年人在读过这本写给孩子的书后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小学生的口吻,以日记的形式写成的故事集。这本日记从10月份开学记到7月份学期结束,共100余篇,也相当于讲了100余个故事。这100多个故事,有的是“我”的平日见闻,平淡中透着温馨和哲理;有的是作为规定活动的“每月故事”(这个很有点像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不过形式要简单多了),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和传奇色彩。这些故事中有相貌平平、沉默寡言却热爱读书的朴实少年,有正直勇敢、乐于助人、富于责任心和正义感的班长卡隆,有聪明好学、多才多艺但并不骄傲轻浮的优等生,有严厉、博学又公正、细心的老师,有小小年纪便已懂得替父亲分担家庭责任的小抄写员,有充满牺牲精神和爱国信念的少年鼓手,有不畏艰险远涉重洋寻找母亲、最终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执着少年……很多人物形象都只是寥寥几笔,却令人难忘。有一些故事是我小学时在课本上就读过的,现在重新拾起,丝毫没有陈旧感,倒是有种重逢的亲切和久违的感动。

  文笔是孩子一样的单纯朴实,视角是日常生活一样的平凡和琐细,但又是什么在打动人心、促人思索呢?我以为,是隐藏在这些故事背后的美德与理性的力量,真、善、美的力量。正所谓“大音稀声”,仔细想想,《爱的教育》中那些看似简单的故事,其实几乎涵盖了教育所有的主题:孝顺、诚实、勇敢、好学、谦虚、勤奋、正直、助人、爱国……这些都是教育者期望在自己的施教对象上看到的品质。而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教育,探寻的不正是如何将人塑造为人格完满、德才兼备、具有充分的自我实现能力的独立个体么?也就是说,不管形式、手段如何变化,教育的目的始终是不变的,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也将永远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追求的对象。《爱的教育》正是以简单却又生动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这些美德与智慧的可贵和令人向往,彰显了善和美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也提醒对于孩子的成长负有重要责任的成年人,爱、正义、奉献这些美好的字眼,始终应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理想境界所在。

  在应试教育之下,如何保持学生人格的独立,品德的臻美,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之一,顺着这个难题一路讨论下去,我们就回到了人们对教育的诘问: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孟子云:“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这种诉求和提醒,在今天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选择越来越多样的现代社会尤其显得及时和重要,因为它告诫我们,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避免沉溺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纷繁复杂的社会要求之中,避免使手段遮蔽了目的,迷失了教育的本义。教育的理想在此而不在彼。身为人师,重视学生的人格养成应甚于知识技艺的强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育理念上返璞归真,注重关注学生的内心,注重培养学生人格的健全和道德的完善。因为对于爱和善的感受,对道德和理智发自内心的追求,才是学生日后能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充实自己的力量源泉。——真理往往是那些最朴素的道理,力量往往来源于最平凡的存在,而那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命题,往往是我们最不该忽视却又常常迷失的方向。这就是《爱的教育》作为教育学经典的意义和启示,是促使我常常在教书之余打开这本书的动力,也是我鼓励学生们在课余自主阅读这本书的原因——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这本书中,寻找和发现那种源自朴素的力量。

  而关于如何培养引导,我想还是应该遵从孔子那流传千年的箴言隽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种教育理念简单却深刻,与“仁爱”的教育初衷相得益彰。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应受到功利的社会风气的影响,秉持用心育人、育人育心的教育初衷,在日常教学活动把经典的教育理念孕育于无形之中。身为一名初中教师,面对懵懂的学生,我想我的成功与骄傲并不在于学生知识上的长进,而在于他们能够始终保有一颗纯善的心灵。

  作为教师,不断挑战自己,追求生命的丰富与不断更新,应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我们要不停地尝试,否定,认可,打破,建设……而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那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更新、提升的渴望,他们不停地奔跑着,寻求着,似乎永远不知道疲倦。教师生涯就是一个永远求索、奔跑的过程,在这样的奔跑、求索中,他们不断超越了自己,丰富了自己,更新了自己。

  当学生带一脸生动、一脸灿烂、充满新奇地走进我们设计的课堂,当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学习的新奇与乐趣,当他们走出课堂时多了份满足,多了份惊喜,多了份愉悦,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让课堂、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1 2

书籍简介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小说 1556人浏览

      《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  《爱的教育》光在意大利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