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读后感1500字

2022-09-14 15:17:44.0 威尼斯商人 读后感1500字 世界名著读后感1500字 382 浏览

简介《威尼斯商人》是由莎士比亚编著的戏剧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威尼斯商人读后感1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部分节选选入中学课本。相关介绍描述其为“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鲍西娅,是个人文主义者,富豪贵族的孤女,博学细心,有修养的新时代的女性,聪明又伶俐,勇敢又机智,有胆又有识,美好的词语往她身上放都没毛病;安东尼奥,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商人;巴萨尼奥见义勇为,重情重义。”

  故事发生在1596年左右走向衰落的威尼斯商业共和国,此时的共和国已是内忧外患,日薄西山。政治军事方面,威尼斯被东面强盛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北面哈布斯堡王朝影响下的神圣罗马帝国、西南面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西班牙帝国三面包围;宗教方面,全欧洲的天主教都在进行宗教改革,纷纷成立新教和改革宗教,因地理原因离南面腐朽的天主教教皇国近在咫尺的威尼斯被其牢牢把握,错过了宗教改革的最后一班车。共和国摇摇欲坠、苟延残喘,天主宗教根深蒂固,外部环境四面楚歌,内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威尼斯商人
  在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威尼斯商人的故事缓缓拉开了帷幕:巴萨尼奥向富豪贵族的孤女鲍西娅求婚,但他无钱准备彩礼,于是去找好朋友-做海外贸易的安东尼奥借钱,尽管安东尼奥同是囊中羞涩,但为人仗义的安东尼奥找到了宿敌夏洛克借钱给了巴萨尼奥,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约定,若到期没能归还借款,安东尼奥将割一磅肉进行偿还。鲍西娅最终淘汰了摩洛哥亲王、阿拉贡亲王,巴萨尼奥胜出,这段情节也颇为玩味,从某种程度上看威尼斯平民胜过了阿拉贡亲王更胜过了摩洛哥亲王。在等级森严的中世纪,国王、皇帝的亲兄弟才能称为亲王,还是北非、南欧两个有影响力的大国摩洛哥、阿拉贡。摩洛哥亲王作为当时被称为绿教邪教的代表,身兼穆斯林和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叠加身份,与天主教矛盾尖锐,未被选中也情有可原。而阿拉贡在当时整个基督教国家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亲王亲自来到小国威尼斯且由最高统治者威尼斯总督会晤陪同,最终未能求婚成功且被鲍西娅等人要求终生不娶...在我看来,这显然有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人的原因,因当时的西班牙前身--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的联合统治与英国爆发了争夺“日不落”称号的英西战争,在此莎士比亚虽是为了侧面突出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真爱的力量,但一定程度上也间接直接地体现了对宿敌阿拉贡仇视贬低的立场,正可谓“文学无国界,文学家有国界”。

  人生总是变幻莫测的,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当巴萨尼奥春风得意的时候,安东尼奥的货船不见了,以至于无法如期还钱给夏洛克,一磅肉的约定生效。正当大家对此一筹莫展之时,鲍西娅让巴萨尼奥拿着三倍赎金去救安东尼奥。在法庭上,夏洛克磨刀霍霍,开始了他丑恶的复仇,他告诉公爵不要赎金,只需履行原来的契约,夺回他自认的尊严。按照人性的观点来说,夏洛克与安东尼奥订立的契约无疑是违背公序良俗的,但在契约内容相对自由的中世纪来说,割肉买卖也无可厚非。公爵请了个法官审理这个案子,然而这个法官实际上是男扮女装的鲍西娅。显然法官和被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注定了夏洛克必输无疑的结局。鲍西娅告诉夏洛克,按照契约割肉的时候不能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一刀必须是一磅肉,倘若割错了一点儿,夏洛克都是在违背契约,那么他的财产就要全部充公。在夏洛克进退两难之时,鲍西娅又提出,按照威尼斯法律,犹太人撤诉但存在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所有的财产一半给被告,一半充公。夏洛克最后在法庭上歇斯底里的咆哮着:“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最终夏洛克阴谋失败,剧中的每个人都有了一个满意的结局,除了那个想害人反害己的夏洛克。

  这的确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但众所周知,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1 2

书籍简介

  • 威尼斯商人

    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戏剧 222人浏览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大约作于1596~1597年。  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