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600字

2022-12-13 15:46:33.0 人间草木 读后感600字 汪曾祺作品读后感600字 390 浏览

简介《人间草木》是由汪曾祺编著的文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汪曾祺人间草木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是否你也听过:“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是风携带季节得芬芳穿过云朵,一路生香。

  生活是可歌可泣的。它可歌,是因为它够美好;它可泣,是因为它够真实。

  莲花池外少行人

  初识,封面上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明亮的牡丹,都肆意动人,吸引着我的目光。看到“人间草木”四个字,我也在心里轻轻地念了一遍,一股柔软的绿意顿时荡漾开来。人间草木,人间,如草木。其间的内容并不单调,也不如其他的散文那般晦涩难懂。他写了在昆明时的回忆,瞳年各种趣事,写昆虫、写食物,更多的时候写一草一木。汪曾祺的语言是具有灵性的,也是富有生机的。读起来似在夏末秋初的夜,泡一壶清茶,一边品一边听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娓娓道来,时光交错间,老先生走到了故事的结尾,你也拾掇了满腔的清香入梦。被称作“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他,用白描手法写寻常往事,写柴米油盐,他的字里行间,既有人间的烟火气,又脱离了人世的俗气,涓涓流动、活色生香,让读的人时而莞尔,时而捧腹。真是奇怪,平淡乏味的日常到了他的笔下,怎么就口齿生津又回味无穷了?花有花的味道,雨有雨的味道,人有人的味道,生活也有生活的味道。也许,最纯粹的,才是最难得的吧!

  木香花湿雨沉沉

  读《人间草木》时,我的心里又晃过了另一个人的身影。

  一个可以把酒黄昏后,舍去官职亲自躬耕农田的人-陶渊明。陶渊明向往的是自在,追求的也是无拘无束。在动荡不安的东晋,他同样不屑荣华富贵,他以为最美好的,是田园生活。“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湿了脏了又如何?只要我的意愿没有背离,只要我过的是我喜欢的生活,何事都是开心的。
人间草木
  可是若说汪曾祺和陶渊明完全相同又未必尽然,他们是不同的。他们的生活态度截然相反,陶渊明是消极避世,汪曾祺却是乐观-可以包容周遭苦难的乐观。菊花和莲花,正如他们两位的区别了。菊甚淡雅,可它遇事想到的是逃避;莲花却在泥泞的土壤里不卑不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过我想,形容汪曾祺是莲花,他必然会骂了。因为他并不是容纳一切,若葡萄长得疯,他要骂;若臭豆腐的气味太重,他也要骂;雨一直下个不停,他就要郁闷得不行了。所以说他莲花也是不恰当的,他爱的是可以香得痛痛快快、恣意潇洒的花。

  曾经,汪老的儿子也在这本书里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朗说他父亲是个极为随和的人,是“孩子头”,家里的人常常“没大没小”地称他为“老头子”。这里的“没大没小”是加引号的,为什么呢?因为汪朗说:“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汪曾祺是有意思的,他的生活是有意思的,他的家庭也是有意思的。

  野店苔痕一寸深

  带着这样的看法,我又将它重读了一遍,领悟的却是第一遍未曾感受到的深意。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文字。经历了人世种种悲喜,正如他自己所言:“在伟大和有趣之间,我更愿意自己是一位有趣的作家,写点有趣的东西。”

  我记着史铁生曾经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棵树上落着一群鸟儿,把树砍了,鸟儿也就没有了吗?不,树上的鸟儿没了,但它们在别处。同样,此一肉身,栖居过一些思想、情感和心绪,这肉身火化了,那思想、情感和心绪也就没有了吗?不,他们在别处。”

  环境改变了他,但改变的只是外在,却不是内在。

  “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这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

  这段话写于他被流放期间,可这样的话,又哪是内心饱受煎熬的人写出来的?其中对葡萄疯狂长势娇嗔似的埋怨,也是对种植葡萄的热爱与积极。处于被压迫时的人的心中难免郁结难平,他们的话写出来,让看的人只觉一朵乌云停在了头上,更有甚者会因受不了压迫而结束生命。但汪曾祺不会,他要的从来都是生活,而不是生存。

  人生不如意之事虽十之八九,可剩下一两分便是莫大的欢喜了。他的心虽大,可大得只够装得下那一两分的欢喜。他不仅仅是会生活的人,他更懂生活,也更爱生活。汪老是作家、是美食家,还是一位生活家。他那一字一句,若不是真正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细小的美好的人,断无法写出。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汪曾祺的文字,透着真实,透着顽皮,只会让看的人觉得头顶的乌云消散了,灿烂的不是太阳,是心情。天地虽无言,但到了一个内心丰盈、热爱生活的人那里,万物皆有情。

  而我也在努力对这个充满劳绩的世界,付出更多得热爱。

  汪老如此陶醉得情景并非时时可见,只有他在谈到某些有趣非常或值得玩味得事儿才露出来。看到那种从心底由衷发出得笑,你也会被感染得快活起来。

  汪老的生活观,无机心,少忧虑,慢生活,汪老留给世间的不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而是兴趣盎然地生活。茶楼酒肆、当铺作坊、社会世相、人情风貌,更是将四季恬美静谧的境界在温柔多情的笔调中显现出来。

  “他是追求王维的'境界',他似知堂的脱离烟火气,他的幽默和趣味。颇师承沈从文,但他是人世的,关注世道的,他从未逃避生活。他同情那些苦人,从他们的受苦中提炼出人性美来,给人看到希望和美好未来。”

  或许是源于生命的本能,或许是诉诸精神的形式创造,或许是对人文观念的偏爱。汪曾祺的“境界”,是一种割舍不了的文化情结。

  他总是满怀敬意地开掘出普通劳动者身上的内在的性格力量和精神美,同时,他也对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深受的重重苦难表示深深的同情。在他的笔下,各式人文景观普遍浸入了乡土情怀的诗性和人文主义的情趣,散而不滥,灵而有质,无不让人在那些苦难的生活中深味出“希望和美好”的温馨和纯真。

  汪曾祺的创作,集乡土味、冲淡味和诗味于一身,朴素的写实,平实的叙事,景色清幽而不矫情,用笔淡泊而不炫耀,他笔下的人物有的并不在生活的主流之中,却显示了生活浪潮的浮沉,有的也不是生活推动的英杰,却触及了生活张弛的经纬。他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地去塑造形象,淡化了故事情节,加重了故事的诗性,化乡土为背景,辅文化以点饰,以人性来贯穿,足可谓抗拒了时尚的蛊惑,超越了流行思潮的蔓延,恰恰体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冷静、勇气和魄力。

  汪曾祺不仅是如此举起了乡土文学的一面大旗,而且他生前悄然给中国文坛吹过的清新之风已熏陶了一代作家,他那恬淡静美的作品也为他留下一个永恒的文化丰碑。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