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2000字

2023-03-09 14:46:59.0 美的历程 读后感2000字 文学读后感2000字 736 浏览

简介《美的历程》是由李泽厚编著的文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美的历程读后感2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的历程读后感2000字1


  如果说物质是人类外在所遇所得之缘,那么精神便是游弋物质之间却凌驾于物质的内在之因。人类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在时代和物质之间碰撞、交融、升华、物化,凝结成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艺术”。达芬奇说过:“只有艺术才能把痛苦和苦难变成美,在人类的世界和心灵中回响几个世纪”,这本书便是阐述每个时代人们内心最真切的精神体现,一首歌颂由艺术产生美的咏叹调。

  通阅此书,深深折服于李泽厚先生的文化底蕴。仿佛置身时光长廊,将每一时代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引人流连忘返,浮想万千,让我产生一些对于“美”的深思。

  美可以反映时代,脱离时代的艺术无法产生作者与观者的共鸣,从而无法让人感觉到美。作者提到青铜器时期的人类,“从动物开始,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一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王权和宗法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他们为了让人们折服和供奉,设计出了青铜饕餮等一系列的张牙舞爪的形象,这是对自己氏族曾经野蛮的侵略战争的夸扬。这同时又诞生于原始社会,所以尽管是神秘且狰狞的,却仍无法掩饰住原始技术的稚嫩、幼稚的雕刻技术是那个时代的时代色彩,是一种最真实的美。反观现代艺术中张牙舞爪的各类人、鬼、神的造型,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无法共情出美的感受。仅仅是为了表现而表现,从而展现出一副可笑的姿态。正如作者所说:“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反过来说,当代艺术以圆润、流畅、柔和为美,抽象、狰狞、棱角便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审美。但大自然是有棱角的、是抽象的,并不是大自然不美,而是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所以说,美是相对的,是符合时代的,是体现时代的。之所以当代艺术馆里会出现一些抽象且狰狞的大作,一是为了冲击人们视觉,二是当代艺术家更懂得审视美。所以说时代和美学不能分离。

  如果说美学和时代不能分离,那么美与浪漫便是先辨淄渑了。浪漫与唯美的携手是爱情最深情的体验,浪漫与凄美的交织是真情最优雅的救赎,浪漫与赞美的共进是对人间至上之言最尊重的诠释。当我读到“楚汉浪漫主义”篇章时,我深有感触。提到楚汉之美,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屈原的文字美,无“兮”不《离骚》。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和热情,甚至整个生命熔铸成的恢弘篇章,用轻快的“兮”字给予文章韵律美,恢弘不失优雅,悲壮不失轻快,浪漫至极,美传古今。后写《天问》发问于天地,再有《九歌》慰藉于鬼神。其中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便是屈原穷极一生追求的美学,也就是楚汉之浪漫,亦是楚汉之美。作者通过楚汉的文字、壁画、陶制等艺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浪漫主义的楚汉之画,“美”便从浪漫中诞生,交织,沉淀。未读此章之前,我曾感叹:彼时美与浪漫的篇章还在与时代共进,却在信息时代对艺术的冲击中无法展露光芒。但事实并非如此,美与浪漫光辉早已散落在人间的各处,成为了万家灯火中的灿灿星光。
美的历程
  美贯穿于时代,交织于浪漫,可时代是人共同创造的,而浪漫则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体验。人发现了美,创造了美,而美成就了人。本书出版在上世纪的80年代,当时我国学界掀起了一股新启蒙的浪潮。在如此浪潮中,李先生更是把“人是目的”的启蒙核心思想贯穿了全书。通读此书,我感受到作者对于每个时代的美的感悟,也看到了作者文字间的美与浪漫,但我更体会了美的核心——人。人是美学的主体,是审美的发出者,也是美的创造者。美因人的感性而美,感性是人最直接的感觉认知,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正因为有感性的存在,美则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唐代以肥为美”是视觉感性;“儒家君子以成人之美”是精神感性;“古代曲艺之优美”、“皇家食物之鲜美”则分别是听觉和味觉之感性。所以说因为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性,美才显得有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我看来,感性的人,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美。但感性之人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为美丽之下,或艳丽,或昏黑,也就需要人用理性来判断和评价“美”。人总是在感性和理性的矛盾与交织下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所以说,人是美的主体,也是万物之哲学的核心。

  李泽厚先生在带我们走进美的时代长河时,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出色的文笔。时而浪漫柔和,时而激情磅礴,时而温文尔雅,时而抑扬顿挫。他的语言色彩有着出神入化的变换,有着炉火纯青的构思和排布。当凝聚了中国五千多年的,或狞厉,或温情,或奔放,或浪漫的文化以这样一种娓娓道来的形式从作者笔下汩汩流出的时候,我们甚至能听到那其中的环佩铿锵与泉水叮咚……与其说作者在用他的文字来写“美”,不如说是在用中华上下千年之“美”来与其文字之“美”相互交融,从而使得其文字之美得到升华,也使其文字变得更加有力度,使历史之美更加灿烂。

  读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作者将自己融入到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美”的载体中,通过自己的感性和优美的文字与历代的美的创造者产生共鸣,令人身临其境。这是一种曼妙的审美体验,不热烈也不深沉,没有绚丽多彩,却也没有转瞬即逝,娓娓道来,面面俱到,深入人心。

美的历程读后感2000字2


  读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不仅是文化艺术之美的旅行,而且给予了我们精神心灵思想的洗礼。而美的巡礼是从和谐之美一龙飞凤舞开始的。

  正如书中所说:"龙飞凤舞一也许这就是文明时代来临之前,从旧石器渔猎阶段通过新石器时代的农耕阶段,从母系社会通过父系家长制,直到夏商早期奴隶制门槛前,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腾旗帜?

  它们是原始艺术一审美吗?是,又不是。它们只是山顶洞人撒红粉活动(原始巫术礼仪)的延续、发展和进一步符号图像化。它们只是观念意识物态化活动的符号和标记。但是凝冻在、聚集在这种图像符号形式里的社会意识亦即原始人们那如醉如狂的情感、观念和心理,恰恰使这种图像形式获有了超模拟的内涵和意义,使原始人们对它的感受取得了超感觉的性能和价值,也就是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的价值和内容,感性自然中积淀了人的理性性质,并且在客观形象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都如此,这不是别的,又正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和文化象征,是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凤是和谐的象征。

  在中国,龙凤的形象同"协调舒畅,配合适当""是吻合的。由众多的动物、天象,容合成一个合谐生动、神奇万象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又形而同众多的动物、天象以及人事相和谐,这便是龙凤。

  作为一种文化观,“和而不同“给我们的启示是:天下事物多元多样,可以和谐相处、容和共生、互补互济,但不能苛求同一。值得重视的是,这种文化观,在龙凤身上体现得很到位。

  龙凤各有其眼、耳、鼻、舌、头、身、足、尾,正是由于这身体的各个部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才构成了一个生动、协调、连贯、通达的整体。

  龙是以多元容合,造福众生,与天和谐,开拓奋进的精神底蕴,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的。

  闻一多先生是研究龙文化的前辈,他的著名的图腾合并说,可谓影响深远。他认为“龙是一种图腾,并且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龙图腾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中华民族又称为华厦民族、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系与神秘的龙崇拜有关。尤其是对蛇的崇拜有关。对蛇的畏惧和崇拜,使某些氏族以蛇为图腾。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很早就出现了被我们称为龙”的形象。从商周开始成熟的龙纹己经出现;汉字起则被一步步神化、加工并逐渐固定形象,以后更确定了标准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从文化涵义的演变来说,龙崇拜经历了由神兽、水神、专制皇权的象征到民族文化的象征等几个阶段。

  在我筹建的乡土文化博物馆馆里,珍藏着不少有关龙的艺术品,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跃、奋飞等多种形式,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体现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蕴含。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召唤龙的神灵,通过雕塑,描绘,模似,展现在人的形象,显示龙的神力;通过著述文章,探讨龙的源流,索解龙的秘密,通过歌舞,竞技,影视剧作品,秉赋龙的神性,焕发龙的精神,弘扬一种纵横四海浩然宇宙的民族大气,龙文化己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的凤凰传说起源于鸟,凤者为雄,凰者为雌。因此,西汉司马相如作古琴曲"凤求凰。但是龙凤相合,则把整个凤凰都“雌"化了。

  风凰很早就出现在图腾之中,是殷民族的标志,《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因自然界中无风凰这种鸟,人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颌、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有关凤凰的原型,说法大体也有三种:一种认为凤凰崇拜实际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驼鸟。第二说法,凰凰实际是两种自然神的组合,凤即凤,是风神崇拜;凰即皇,是日帝崇拜,只是在后来的演变中被附会转化为多种乌生物。第三种说法,凤凰是鸟图腾的融合与神化,如同龙是兽(以蛇为主体(图腾的融合与神化一样。从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出凤的形象是:锦鸡头、鹦鹉嘴、鸳鸯身、大鹏翅、孔雀羽、仙鹤足、五彩斑斓,仪态万方。

  凤凰自古被汉民族视为富贵吉祥的神鸟。古人认为,如果世上出现风凰,则”时代呈祥”,定然是“国祚将兴“的吉兆。远古时,风的地位高于龙,从出土的文物中,如楚国时期的一些璧画、帛画中,可以看到凤占主导地位,展翅飞翔的凤敢于追龙。渐渐地两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成了历代帝王的"图腾”,其他任何人是不能用的。而凤则降为附属的位置,用于皇后嫔妃等。到了清代慈禧太后时,她为了突出自己,便一改龙凤的位置,变成凤在上,龙在下。清东陵的慈禧太后墓宫中的璧画,就是这样的图案。

  深受人们青睞的凤凰走进民间,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凤的身影。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龙凤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种。画面上,龙、凤各居一半。

  龙凤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神物,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帝王帝后自然不能全部垄断。龙与凤配合对应的情形,广泛地流行于民众之间,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中。其寓意,多是阴阳和谐,婚恋美满,求吉祈福。

  没有凤,龙就是孤单的龙;没有龙,风就是凄清的凤。龙因力而生,凤因美而活。龙的力为凤的美提供着支撑和归宿,凤的美为龙的力提供了目标,增添了特别迷人的风情。

  美的历程从龙飞凤舞开始,和谐之美给人启迪…

1 2

书籍简介

  • 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

    李泽厚文学 228人浏览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