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后感1500字

2023-07-18 14:38:31.0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 读后感1500字 教育读后感1500字 213 浏览

简介《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由韩素静编著的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后感1500字-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后感1500字1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韩素静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基础上用心写就的总结和反思。书中有对源自教学一线的大量课例的翔实记录和精心剖析,涉及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型和多个教学环节,从课堂要落在实处、课堂上的遗憾、捍卫课堂常识、我这样教语文四个方面,对不同走向的课例进行解读,挖掘其精妙与遗憾之处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策略,对教师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课堂要落在实处。

  1、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的练习识字。

  识字教学要落在实处,要求学生不但能“认读”,而且会“书写”,不但能写“对”,而且要写“美”,这才是真正的“识字”教学。

  2、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的练习读书。

  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己读、别人读、听老师读、看老师读的过程中反复比较,反复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要想用声音表达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就需要从语音、语调、感情、表情、停顿、语气等几方面把握,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让自己沉进了文本、贴近了文字,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空白处流淌着的东西。

  3、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的练习写作。

  作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法指导,他们更需要一个完全独立的思想。如果华美的语言是一篇文章的漂亮外衣的话,那么支撑这件外衣的必定是一个有灵魂的骨骼。这样说来,课堂应该引领学生抵达思维的最深处,激发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永远是皮毛与骨骼的关系。

  4、语文课堂需要“停顿”。

  面面俱到的灌输式教学一味强调数量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新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积极讨论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才能不断内化教学内容。

  5、语文课堂需要实事求是的评价。

  自从课堂实施激励性评价以来,自从文本可以多元化解读以来,语文课堂上就很少见到老是否定学生的现象。但是,多元化解读有两条基本规则:多向度和有边界。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
  二、课堂上的遗憾。

  1、阅读教学中的“品读”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上而已,其实质仍然是在语句的表面滑行。真正的“品读赏析”必须有深厚的品读功力,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的钻研每一篇课文,把词语读厚、读实、读活,从而读出词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能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

  2、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常常没有收效、没有目的。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堂的进展巧妙地选择读书的方式,如篇幅较长的就适合默读;文辞华美的就适合朗读;初读时适合自由读;学生读得不到位时适合范读;学生精力分散时适合齐读;文本重点部分适合轮读;对话内容较多适合分角色读等。总之,阅读的方式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选择。

  三、捍卫课堂常识。

  1、语文教师,一定要在研读文本上下功夫,要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反复咀嚼,要真正弄懂课文的精髓所在。自己的钻研所得,才有真切的体会,站在讲台上心里才踏实,讨论问题才会左右逢源。

  2、判断语文实践活动是否有效,一定要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有多少思维含量参与。针对这一问题,专家余映潮老师提出了几种主体性的课中活动:学生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学生独立进行的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语言学习活动;学生活动比较充分的处理手法比较细腻的品析活动;学生占有较长时间的目标较为明确的课堂交流与交际活动;学生有成“块”的时间来进行想象、研究或创造的活动。

  3、课堂上我们一般采用朗读、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读书方式。尽管这都是在读书,但因为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参与器官和不同的呈现方式,达到的目的或者最大的收获也就不尽相同。这样说来,在不同的环节,还是应该选择最合适的读书方式,而不是学生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读后感1500字2


  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最吸引的我的就是“朴素”二字,何谓“朴素”?朴为专一,素为纯粹。朴素即专一纯粹是天下至纯至精、至简至美之道。何谓“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即“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上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

  回首过往,运用平俗花哨的手法来渲染课堂,碎问碎答、就课文教课文的浅课堂,模式化的、降低师生语文素养的课堂都是我的日常。满身泥泞,何以濯?

  寻“根”找“本”

  “到哪里”永远比“怎么到”重要。还记得刚接触统编版教材,我上拼音课《a o e》,我错误的将教学重点全部放在了带孩子学习拼音的四声,配合着五光十色的PPT,一边大声喊着āáǎà一边努力地划动着手,孩子们也跟着一边大声喊着āáǎà一边努力地划动着手,我表演,学生也跟着表演……课后检测发现,孩子根本不会认也不会读。课后反思我自己没有去研读教材,没有把握学情,没有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韩素静老师以她执教的《故乡》为例。她引导学生从说话的句式、说话内容、说话时机以及话语一种的标点符号四个方面分析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让学生安安静静地触摸文字,倾听字里行间流淌的声音,品读文字空白处蕴含的意味。这个过程,是沉潜的过程、浸润的过程,是把文字读厚、读实、读活以至于能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过程。而为什么韩老师会这样设计?我想,这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在细读文本上下功夫,于是就有了独特的见解和底蕴。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不合宜,课堂如何高效?课堂上,方法仅仅是策略,教学内容才是根本。这正如“往哪里走”永远要比“怎么走”更重要。

  追“真”求“实”

  “真”,是“真正”、“真情”、“真实”。“实”是“扎实”、“朴实”、“厚实”。语文学科必须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识字、阅读和写作就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要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就必须有识字、阅读、写作的“真”“实”。

  韩素静老师以于永正老师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一节扎扎实实练习识字、读书、写作的优秀教学案例。于老师的课堂没有多少“时髦”的东西,但是他教给了学生辨词析句的技巧,教给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教给了学生修改和润色的妙招……“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这节课上,于老师带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触摸了字词,感知了语言,探索了有限的文字背后丰富的意蕴和内涵。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是的,我们教给孩子的课文,讲授的知识点,孩子都有可能会忘记。但是,我们教给孩子的学习方法,激起的读书兴趣,培养的读书习惯,却可能影响孩子一生。扎实、朴实、厚实的语文课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真实课堂。

  重“道”非“术”

  韩老师以“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代昆鹏老师在颁奖盛典上执教的《满庭芳》为例。代老师先把握了意象,探究了情感之后从才揭开作者的面纱,课堂的后半节,运用他渊博的学识,将课堂变成了一首浩气逼人的诗,一曲跌宕起伏的歌,一段开启智慧、启迪思想的即兴演讲……但是,评课环节这节课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有人欣赏教师的才华横溢,有人觉得学生启而不发。

  韩老师认为,我们的课堂就是需要这样博学多才的老师来引领,用老师的修养来影响浸润学生。教师应重“道”而非“术”。

  是的,一位有温度的老师,不应该只是一位拿着几种教学方法的教书机器,培养一群做题机器的人。

  我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只有去读书,才能细嗅文字的清香、吸吮阅读的甘露、品尝写作的酣畅;只有去读书,才能在教学时更有主张,对文章更有自己的见解;只有去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的去读书……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从教八年,年已三十。三十而立,立什么?立志、立业、立定,有了正心方可立志。我在教学中的立定,就是在一系列的主张中找到自己要坚持的那一种——做一个朴素的老师,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如此,而已。

1 2

书籍简介

  •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

    韩素静教育 372人浏览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韩素静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基础上用心写就的总结和反思。  书中有对源自教学一线的大量课例的翔实记录和精心剖析,涉及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型和多个教学环节,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走向的课例进行解读,挖掘其精妙与遗憾之处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