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

2022-06-20 15:09:58.0 我与地坛 读书笔记1000字 史铁生作品读书笔记 413 浏览

简介《我与地坛》是由史铁生编著的散文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1


  初读我与地坛还是上学时期的事情,那时懵懂,对生活没有很多的感触,再读我与地坛,更多的结合生活,又有了新的体验。的《我与地坛》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凄凉和沧桑。它在无形之中,浓缩了人世种种无常,有一种缩命的味道。史铁生身处荒芜的古园,即地坛。思索的是人世和人生。然而,有许多思索似乎是多余的,因为“一个人出生了,从他开始泣哭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会死去。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但人总归要活着,而且是一如既往的活着,无论上天注定了什么样的结果,无论上天给予了什么样的归宿,既然已给予了生存,就必须思索如何生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人世的情,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总染着无奈的色彩,有人老别世的,有相遇陌生的,有聚散匆匆的等等。这或许是老天的安排,也或许人世本如是,不可言说。

  母亲最伟大,同时也最痛苦,尤其是作为一个被“命运击昏了头”的儿子的母亲。她面对一个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儿子,她总在期待,期待自己的儿子最终的幸福。甚至,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在心灵上有一份宽慰和自由,她不惜自己承受心灵上的“痛苦”与“惊恐”。其中的味道,也只有天底下的母亲最明白。伟大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的承受。可,造化总在弄人,人世的无奈正在此。在史铁生第一次获奖的日子里,在希望能给母亲一个安慰的日子里,他是多么希望母亲还活着,用自己的成绩给她一个小小的安慰,那怕是让她有一个微笑,但是她却熬不住了,人世艰难,事与人违。
我与地坛
  多少的日子里,四季的风,四季的雨,从没有停过。无论春夏秋冬,总有些凄凉之意。春夜有淅淅沥沥的雨,夏日有黄昏入暮的斜阳,秋夜有纷纷凋零的落叶,而冬天则有漫无边际的大雪。但是无论怎样,只能独自慢慢地品味,慢慢地感受。苦也好,酸也好,随它去吧,人生就是这样。

  眼前,落日的黄昏,永恒与变迁的对比,使爱情更无常了些。夕阳下携手同行的老人,也不知道曾经有过多少的日日夜夜,度过多少的风风雨雨,人老了,情深了。那种素朴的,风雨无阻的真情,不会随时光流逝,但时光却把人从中年送到了暮年。

  人生总逃不过无奈,岁月飞逝,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一去不复返,面临的是人世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无谓的哀号,永不如无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因为无言的背后,有一个人世的无常,默默地忍受一切。没有人把这个世界想个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人生好像一出戏,各有各的角色。然而,扮演何种角色,“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人世“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惶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他的话不难令人想到叔本华的悲剧哲学,所谓人生是一个悲剧,更何况无常。然而,人生的悲剧却是美的,因为,人总是面对它,并且给自己生的勇气,给自己思索的空间,所以才有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而活着的遐想。

  生活给与我们以挫折,但灵魂让我们升华,不屈的身体支撑的别样的坚持,不同的经历,相似的人生感慨,涤荡心灵,面向未知与未来。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1000字2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我早有耳闻,第一次读到却是在语文课本上。读到作者以怨回报母亲的关怀,不禁感同身受,自己也为不懂事的倔强而懊恼不已;读到园子里树枝在拍打交织、昆虫在骚动飞舞,令我也置身地坛,获得了自然对人世不顺的抚慰。文章看毕,即便是不谙世事的我也感动不已,读之恨晚。

  这篇一万字的散文,坐下来静静地通读也不过半小时尔尔,但却是史铁生先生于轮椅之上十五载的思想结晶。

  不似人们普遍读到的探讨哲思的文章那样咬文嚼字、言语晦涩,先生的《我与地坛》是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正如梁鸿鹰先生所评价的:“作家因为有人格的力量,作品就格外深入人心,史铁生算一个。”史铁生先生对于亲情的追忆、对于生命的思考都是基于自身的命运多舛,绝非墨客骚人的无病呻吟。

  而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实实在在的精神内核,没有好的写作手法仍是不行的——文章的第三部分,史铁生连用七种关于四季的比拟,以晨昏午昼、乐器、声响、景物、心绪、艺术形式还有梦分别对应四季进行分析和抒怀,正是这些灵动的文字,使得这样一篇探讨生死之重的文章中,句间不乏地坛的景色与生机。读者也仿佛置身一所静谧治愈的生态园林,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心态由颓废转向豁达,甚至热爱的过程。

  看过一句话:“生命与死亡,从来就是文学的母题。”是啊,可是这样的主题却难以写好,常落入俗套,而史铁生先生却能妙笔生花,将厚重深刻的情感融入平实的文字,凭借包容自己十余年的地坛为载体,以伟大而崇高的亲情来推动,勾勒出一个绝望的人寻找希望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爱意和希望的讴歌。

  许多记者和笔友前往史铁生家里拜访,均感叹先生的家如此之小,为什么能写出磅礴有力的情感。也许先生在一方轮椅之上,于现实世界目之所及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在他的深邃的眼眸里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他会为生与死这样凝重的人生主题思考一整天,一个月,乃至数年。对于这样一位文学与哲学的巨人,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应该去聆听他的声音——“其实,人这一生能得到什么,只有过程,只有准备这个过程中的心情。所以,一定要注满好的心情,但如果你要逃避困境——困境可不逃避你。”

1 2

书籍简介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史铁生散文 396人浏览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