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学习读后感1000字

2023-02-27 15:01:57.0 一生的学习 读后感1000字 管理书籍读后感1000字 311 浏览

简介《一生的学习》是由克里希那穆提编著的管理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一生的学习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1000字1


  开篇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这应该就是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偏听,“无数个主观形成客观。”这种批判,我仿佛教不出来。在我自己接受的教育当中,我的老师首先教会我的是“服从”,在一次次权威性的断言中,我认为求知、创新就是在延袭传统上追求,而非在对传统了解的基础上寻求“自由”。

  回想自己看到的教学,以及自己的教学过程,仿佛依旧在延续这种教育行为,尽管各种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呢?书中给出了答案,“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好奇的,他们想要了解。然而,他们的热切的探究之心由于我们权威性的断言,我们傲慢的焦躁之情,以及我们对于他们好奇心的随意漠视而变得麻木迟钝了。我们并不鼓励他们探究,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讲发出的问题;我们并不培育他们的不满之情,因为我们自己已经停止找寻了。”不禁反问自己,孩子异想天开的提问,我们真的认真思考过吗?他们一次次对知识的奇思妙想,我们有认真的和他们讨论过吗?我们在质疑孩子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越来越失去了对知识的兴趣,目光越来越呆滞的时候,何曾想过这其实并不只是源于繁重的学习任务,而是我们和家长在慢慢消磨他们对于学习好奇,剥夺他们在学习上的“自由”,正如我们自己曾经被剥夺的一样,其中又有多少是“捣乱”、“叛逆”。那么,如何破局,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教育呢?书中这么回答——“自我认识是自由的开端,惟有当我们认识自己,才能带来秩序与和平。我们缺乏创造力,因为我们以知识、见闻和傲慢填满我们整个内心:我们满肚子都是别人思考过的或说过的话。”

  作为教师你是一个思考者?是一个批判者吗?是否质疑过自己学习的东西?回头看,我们都会发现,自己在不断重复前人的路,前人的教学之路,但是孩子们在改变,评价方式在改变,育人目标也在改变,而我们却在用以前的方法“训着”现在的孩子,求得前人对孩子的期望,践行着自我的“安稳”之道,落实着只剩形式的教学之法。而安稳会让我们陷入困境,无法从自我以及自我的种种问题中获得解脱。其实,身后的路确实需要我们沿着前人的脚印走,但前面的路我们自己也要伸脚踩踩,走多了也就成了自己的路。学会教育自己,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远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和安全焦忧来得更迫切。

  我们无法让学生总去思考,却可以创造一种自由的学习环境,以及教会他们接近创新的方法,让他们的好奇不至于在大脑中一闪而过。一声问候,一个回应,一个指导,或许对我们来说无足轻重,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延续兴趣,实现自我价值,摆脱自我困境恐惧的星星亮光。对生活的无所恐惧,使得我们的创造变得更加丰富。正如书中所言“创造的生活是生活于自由之中”。

  去剪掉自己“束缚”吧!也剪掉孩子们的,还他们一个“自由”的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1000字2


一生的学习

  今年寒假,有幸拜读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提的《一生的学习》,要不是陈校推荐,我还从未听说过此书,感触颇多,这里我就把当时印象比较深的几句话摘抄下来,再加以评述吧。

  主义、未来不能给我们智慧,我们要马上认识现在——这和我之前看到的两句话“自我认识是自由的开端”、“自我认识才能产生智慧”一样,都强调我们不能把心思一味的放在未来的图景,或者期望于某种“主义”或者“真理”来解救我们的心灵,能够使我们走向自由和智慧的,唯有放下过去与未来,以及对“真理”的执着,“现在”才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并且认识现在的第一步是“认识自我”,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自我了解。

  真正的改变来自每个人的成长和改变,而不寄望于制度——这里我就想到了网上的一些帖子“究竟是教育制度摧残了孩子,还是家庭摧残了孩子”,其实就表达了与克里希那穆提类似的观点,传统的教育,使独立思考变得极端困难。多数人在教育的大环境中沦为了平庸的沙子,无时无刻地被影响,有的是积极,有的是消极,亦或是在人云亦云中沉寂。而真正的教育其实是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就像上面讲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主义”和“真理”一样,我们同样也不能寄希望于“制度”和“权威”。我们能够真正所依赖的,只有我们自己。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任何书本包括见闻、知识是任何人通过阅读即可得到。知识的堆砌会让我们走向混乱,至此克里希那穆提提出过分强调技术的教育是失败的。磨炼技能却得不到生活的包容,让人们变得冷血残暴。只工作不了解自己最终会产生挫折,所以作者建议真正的教育是一方面鼓励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帮助人们体验生活。回归现实,我们的教育面临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孩子在学习某一项技能时,他只能掌握技能本身,如果是在学校中,或许是第一次写汉字,我们看到了孩子歪歪扭扭的汉字,却也要渗透汉字背后的故事;如果是在家庭中,可能是第一次唱儿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孩子天真的笑脸,听到了稚嫩的童声,其实这背后也饱含着对世界的初次摸索。

  独立的思维和情感不是顺从的“反作用”——我们时常会怪现在的孩子“叛逆”,总是和自己反着来。那么孩子是否就因此获得了“自由”呢?其实,很多人只是为了叛逆而叛逆,头脑里能想到的只是“顺从”的反面而已。而真正的自由既不是听“权威”的话,也不是故意和“权威”对着干,真正的自由是已经完全放下权威,有着自发自觉的思考和行为。我们总是不自觉的在模仿权威,对于权威之外的可能性无所适从,所以才会对真正我们要去用心感悟和体会的现实充满恐惧,进而用麻木不仁来保护自己。所以独立的思考、摆脱权威和面对这种恐惧更需要我们莫大的勇气。

  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本书作者从多角度阐释“一生的学习”,令我受益匪浅。总之,我要把它当做我人生的参考书,指引我继续前行!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1000字3


  “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使人解脱恐惧的束缚而享有自由,只有在自由之中,深刻而富创造性的智慧才能存在。”《一生的学习》中,作者克里希那穆提从根本上探讨了教育与生活的意义,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应对当今世界的种种危机。从书的开始,我们就会看见清澈见底的思想,让我们看到教育该如何达成大多数人的心灵的幸福和智慧。它也告诉我们该如何一生保持学习的姿态,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的限制,家长的责任和孩子们的希望。

  细读《一生的学习》,我体会到原来人生、教育、知识都可以用另一种表达来诠释,何为教育,这本书给了我们最深刻的答案。传统的教育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很少去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教育变得有意义,它提醒我们不要只是把关注点放在知识和技能上,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要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教育者,自我的蜕变才能做到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完整的人。

  “爱和善良唯有在个人自由的时候才能充分发展,而唯有正确的教育才能提供这项自由。对既存社会的顺从附和,或是期望一个未来的乌托邦都无法使个人获得这项领悟力。”我实在是太喜欢这段话了,确实,惟有爱才能触发对他人的了解,教育的成败也恰恰依赖于这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和关心,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就必须心中有爱而且这种爱一定要博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最细微的心思去研究每一个孩子,使我们的孩子得以健康的发展,能自我认识形成自我约束而不是屈服于某种权威或是纪律、制度。教师应投入火一般的热情,帮助学生发现他最感兴趣的事情,帮助学生发展他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爱中得以发展,也让学生将自己的爱和善良得以奉献给世界。教育不应该成为一种专家的职业。如果这种情形发生,爱便消逝无踪;而在完整化的教育过程中,爱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爱,知识的获取只助长了混乱,导致自我毁灭。

  我们常常会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透露出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个完整的人会借着体验而获取技术,因为创造的动力创造出它自己的技术——这便是最崇高的艺术。如果一个孩子有绘画的创造动力,他便着手绘画,不会被技巧的问题所烦累。同样,那些体验着人生,因而从事于教育的人们,乃是惟一真正的教师,而他们也会制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

  教育从心开始,了解生命的意义,让智慧充满我们的心灵,这个才是教育的根本;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之后,生命才会充满宁静快乐,才有继续学习其他知识的能量,才能去理解科学与专业的尽头,人生与教育还有怎样的可能。

一生的学习读后感1000字4


  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所著的《一生的学习》,书名虽含“学习”一词,内容却并不是完全以学习为主题。全书一共八章,作者从根本上探讨了教育与生活的意义,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及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等。以下是我作为语文老师阅读后的一些感受。

  “教育并非只是获取知识,聚集事实,将之编集汇总。”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后精心编排出来的,但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摆脱只教教材的藩篱。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的作用,所以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把以教材为本转化为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情况,把“教教材”转化为"教学生"。

  “教育是把生活当做一个整体而明白其中的意义。”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生活中每个小小活动都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石,比如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不仅依靠课堂和书本,还可以在生活中教学生识字,比如校园中的标语、餐厅的菜单、店铺的广告牌等。使学生了解多种识字的途径,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思想。

  “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因而是具有智慧的人。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语文老师不能只教文不育人,只有真正做到既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又塑造健康人格,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价值。

  “正确的教育者关心的是个人,个人是由不同的实体所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正确的教师不会依赖某种教育方法,他会对每一个个别的学生加以研究。新课革强调要"以人为本",也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平等对待学生的关键。学生群体由于知识能力、道德水平、相貌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适应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学生的差异。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理论是一种方便的逃避方式,遵循理论的教师无法了解他的学生,无法明智的处理他们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易受影响、变幻不定、敏感的、恐惧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付出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关心,使得孩子如花一般地绽放于爱与善良之中。

1 2

书籍简介

  • 一生的学习

    一生的学习

    克里希那穆提管理 122人浏览

      《一生的学习》是2004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中译图书,作者是克里希那穆提。  《一生的学习》介绍了我们做父母的不足,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有助长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