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3000字

2023-03-29 14:42:40.0 我就想做班主任 读后感3000字 班主任读后感3000字 371 浏览

简介《我就想做班主任》是由于洁编著的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3000字1


  很久没有这样干净入情的文字能够吸引我了,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却是我一口气想要读完的一本书。难怪朱永新教授在序言中写道:于洁老师的这种幸福,只有扎根教室扎根学生心灵的老师才能感受得到。教师最要紧的是能够沉下去,沉到课堂里去,沉到学生中去,沉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只有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教室里,扎在教育的泥土之中,在缔造完美教室的实践中,才能书写生命的传奇。

  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开篇,于洁老师就毫不避讳地向我们展示了这条艰难的长征路,一下子让我们产生了共情。谁说不是,当我们怀揣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美好理想,踏上三尺讲台时,我们并不知晓,我们要面对的教育人生,不仅仅是教室里坐着的四十几个学生,还有学生背后复杂的家庭,还有各种突发的无法预料的紧急情况。试问,你是否还有勇气说,我要做班主任?如果光靠“初生牛犊不怕虎”,相信很多老师都已经败下阵来,唯有“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才是长久之计。

  立情——从遇见开始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敌。四大皆幻设,性情不虚假。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冯梦龙在《情史》前叙中道出了有情与无情的大相径庭。老师,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开学第一天,当你拿着一套新书,一个个喊着学生的名字,到讲台边领书时,大多数孩子很兴奋地拿了扭头就走,但其中一定会有这么一个孩子,他双手接过你递过去的新书,甜甜地道了一声“谢谢”,也许还会伴随着90度鞠躬。你是怎么回应的?我一定会给他一个微笑,还不忘夸他“不用谢。你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于是,这个孩子便蹦蹦跳跳地回座位了。像瞬间点燃的花火,队伍里剩下的孩子,接下去一定会一个接一个地接过书后,跟我说一声“谢谢老师。”因为细小,往往被我们忽略,但是一旦发现,我们都被震撼。这便是立情,在开学第一天就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老师是关注着他们的,尤其是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一定是会被接收并且放大的。这是于洁老师告诉我的道理。

  立情,最显著的是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今年自己刚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新班,其中一个叫小洁的女孩子,一开学就一身公主病,听不得老师对她的一句批评,引起了我的注意,正当我准备冷处理的时候,一次小意外改变了孩子和我之间的关系。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课间休息时,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喜欢在草丛里、水泥道上你追我跑,结果一不小心,小洁由于跑得过快,啪嗒摔在了水泥到上。大夏天的,女孩子都穿了漂亮的裙子,膝盖缺少衣服的保护,摔破了一大片,渗着鲜血,夹杂着小砂石。当其他孩子搀着小洁来向我汇报的时候,只见她的脸上挂着混着泥土的泪痕。我二话不说,立马拿出消毒面签和碘伏,蹲下身子,给她清理伤口,“有点疼,忍一忍,很快就好了。”我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地熟练地给伤口消毒。碘伏和伤口触碰的瞬间,孩子小小的身体有些颤抖,但是她还是强忍着泪水。清理完伤口,我又用手轻轻地来回扇动,最后贴上了创口贴。当我起身拿纸巾给孩子擦脸的时候,小洁说:“妈妈也是这样做的,在我受伤的时候。”我微笑,“你很勇敢呀!以后要注意安全哦。”也许是这件事,让小洁感受到了我的好意。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对她提出的建议,她也能欣然接受,并且有所改观。想来,师生间的关系,真是一种奇妙的存在。

  清零——在爆发之前

  你把学生当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学生当恶魔,你就生活在地狱里。这个世界上的人各种各样,有些人和你天然亲近,有些人你怎么也看不惯,有些人你一看就很喜欢。可是,教师这个职业注定我们看学生不能这样“任性”,因为这个职业是有专业化的,其中一项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全面地看待他。这是个人生境界修炼的过程,而修炼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清零”。
我就想做班主任
  作为教师,无可避免每天会积蓄很多负能量:班上有特别爱惹事的调皮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讲,作业时又错一大片,一到下课,你想喊他过来订正作业,结果一溜烟就没影了,不一会儿功夫,又把某个同学弄哭了,要是遇到一个这样的孩子,作为班主任已经够头疼了,万一班上还有好几个不同类型的,那真是哭笑不得了。有时候,遇到任课老师跟你告状,某某同学排队的时候,非常吵,还欺负其他同学,一下子把你原本比较平静的心,又搅起了千层浪。也有的时候,半夜了还会接到家长的告状电话,告诉你该怎么教育孩子……如果每天都生活在这些负能量中,不抑郁才怪。因此,学会及时清零是多么重要。

  于洁老师所说的清零,在我理解就是一种自我调节和机智的管理。还记得那个为大儿子卖雨伞和小儿子卖草鞋而愁的老婆婆么?其实,重要的不是雨天还是晴天,而是看待事物的角度。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只纠着某个孩子的某一方面不放,而忽视了他其它的方面,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伤人伤己。班上有个男生小俊,除了小朋友向我告状,任课老师也是怨声载道:怎么违反课堂纪律,怎么扰乱同学学习,怎么作业不做……细细数来,如果将这些事连起来,我每天的心情都糟透了。要是换做几年前,我除了警告小俊外,也会向家长告状,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行不通,还导致了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关系紧张。观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备品质。经过观察,我发现了小俊在午餐后的工作上很是积极,还乐于帮助其他同学。虽然避免不了玩的因素存在,但是他真正付出了自己的劳动。于是,我狠狠地表扬了他的行为,他也笑得很开心。虽然,这样的好事并不能遮盖他所干的“坏事”,但至少,孩子有了自我存在感,也有了集体荣誉感,1和0之间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每天都告诉自己,今天我要面对的是全新的学生,过去的记忆就让它随风过去吧,同样的路,沿途的却是不一样的风景。

  书信——也未尝不可

  这个年代,还有谁会手写锦书给你?于洁老师却坚持用书信走进学生的心里,走进家长的心里,走进了每位阅读者的心里。于洁老师的书信,不单单是白纸黑字,更多的是藏在文字背后的爱:对失去父亲的女孩的疼爱,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的关爱;对学习上无法前进的孩子的厚爱……用心去读于洁老师的每封信,你找不到老师对学生的指责,找不到大人对孩子的埋怨,更找不到空洞的说教与批评。每字每句恰如一股暖暖的细流,滋润你的心田,让你感受到一个过来人最真挚的陪伴与疼爱。

  我想,架起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纽带,不单单是书信这一种桥梁。有的老师很会画画,一下子博得了学生的喜爱;有的老师很会讲故事,也会深得学生的追爱;也有的老师,动手能力很强,能化腐朽为神奇,迷倒一片学生。现如今的教师,各个都神话绝技,在个人魅力和赢得学生眼球上,都不逊色于于洁老师。但我们必须看到的是,这些绝技的背后,支撑着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一颗最真诚的心。每一位老师都想要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好,不单单是学习,而是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于洁老师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陶渊明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默默耕耘,渡人渡己,与君共勉。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后感3000字2


  我喜欢在微信读书上看一些书,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兴趣。作为教育一线的一名普通班主任,我深知做班主任的琐碎和辛苦,那为什么她会想做?她凭什么就想做?这让我忍不住想找来读读,着急寻找答案。

  翻开本书,动情的细节描写,深刻的教育思考牵出一个班主任老师应该关注的方方面面:教育的初心、班级的管理、教师的修炼、学生的沟通……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于洁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她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19年坚持做家校联系单,12年教育博客保持更新,坚持给学生写信超过40万字,自己制作印刷学生成长纪念册……于洁老师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用大量生动感人的教育案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诠释了一个真正幸福的、有成就感的成功班主任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共有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的主题是: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在这一辑中的《像老郭种树一样做教育》让我感触颇深。老郭是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里的人物,因为背驼得像骆驼,所以被人叫“橐驼”,老郭丝毫不生气,反而就让别人叫他这个绰号了。老郭一心只想着种好自己的树,别的不去多想。老郭的树种得好,长得粗壮,结的果子很多。老郭总结原因时说:“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让它的树根舒展,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捣土要结实。)

  于老师的想法引起了我的共鸣。树木、树人,是相通的。首先,要让树根舒展,让孩子们在大空间里生长。现在很多学校、幼儿园规模很大,动辄占地上百亩,操场、艺体馆、实验室一应俱全,却鲜少看到学生每日的活动。包括农村学校也一样,学生们基本逼仄在教室里,看一个个老师轮流登场。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不管小学、初中一下课校园里就像炸开了锅,跳橡皮筋、踢毽子、掷沙包、跳房子、玩石子……成绩好的学生得到了放松与休息,成绩差的学生也拥有自己的尊严与荣耀。现在的校园由于种种原因管理太严格,显得太安静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在渐渐消失,“宅”学生越来越多。课间缩在教室座位上发呆,节假日缩在家里玩手机游戏。“双差”(成绩差、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增多了。一条鱼在小鱼缸里翻个身都困难,它当然就选择了不动;若它到了大鱼缸里,自然就能撒欢。同样的,一棵树的树根能够伸展,就能汲取更多的养分,枝干就能粗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以及他的“生生农场”,是极好的范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努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实践场所,让学生学时学、玩时玩,课堂上全神贯注,课后生龙活虎,那才是最好的动静相宜、张弛有度。

  其次,培土要平匀,不能过紧或者太松。给树培土相当于给人立规矩,应当松紧适宜。若是太松,根基不稳,容易长得歪斜,枝桠繁多,也经不起风雨;若是太紧,压得透不过气来,就会对生长不利,同时引发抵触与反抗。教育学生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太多,手足无措。原则性问题要坚持,其他问题可以有弹性。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缺一不可。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快乐教育都应该接受,人生原本就是快乐和挫折齐头并进的路程,该有的都要有。

  再次,树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最初看老郭种树,感觉重点当然落在教师培养学生要像老郭种树一样顺应自然规律,警惕自己不要打着爱学生的旗号而扰学生甚至伤学生。后来才发现,“其土欲故”是一直被我们所忽略的事情。什么是我们的学生根下原来的土呢?我觉得于老师说得非常好:是家,是家人,是家风,是亲情。是日日桌上一餐热腾腾的饭,是夜夜身下一张柔软软的床。是靠在老人身边听他们唠叨,是挽着父母的手走在热闹的大街上。家庭才是孩子扎根的土壤,唯有根深才能叶茂。我们大多都知道老鹰教小鹰飞翔的故事:“当小鹰长大一些的时候,老鹰会把小鹰的翅膀折断,老鹰把它们带到一片悬崖上,未等小鹰站稳便一下子把它们推下去。小鹰为了生存,只好拼命地扇动翅膀,可是小鹰总是飞出不远,就跌到山涧里,老鹰便把它们抓上来,重新进行练习,就这样,小鹰在吃尽苦头后,终于学会了自由自在地飞翔。”老鹰把小鹰推下悬崖,是逼迫小鹰自己飞翔,但绝对不是老鹰把小鹰推下悬崖让别人教小鹰飞翔。老鹰一直是陪伴在小鹰的身边的,直到它独立飞翔,这是放手的爱,可也是全程陪伴的爱。有多少家长只看到了放手,却没有看到陪伴?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后,就让孩子彻底长在了新的土壤上。经历了最初一两个月的不适应之后,孩子似乎能习惯宿舍生活了,于是父母松了一口气,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周末孩子放学回家,父母问问“学习怎么样啊?考了几分呀?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同学关系怎么样?”就完事了。时间长了以后,父母发现孩子似乎和自己话越来越少,和同学关系却越来越亲,父母从小小的失落变成了大大的欣慰:嗯,不错,独立能力终于培养起来了。我有个同事也说:只在周末能见到儿子,除了买点好吃的、做点好吃的,儿子长大后会感恩什么,只会感恩昂贵的学费钱,到我老了,也学会给我钱而已。这是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呢?

  仔细想来,草长莺飞的春天里,天空没有父母和孩子放飞风筝的欢声笑语;枫叶荻花的秋风里,水边山间没有父母和孩子走进大自然的惬意;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窝在家里,一人一个手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每年搞感恩父母的活动时,听演讲者声情并茂讲述父母恩情时,我发现哭泣的父母很多,哭泣的孩子很多,但大多都是受感染落泪的,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恩情是要借助于别人的煽情才能潸然泪下,而不是自己由内而外感悟到的,那真是令人感慨了。有时在网上看到某个学生又跳楼了,看到某个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暴骂甚至动手,真是心惊。我们的教育怎么了?难道世界上一点点值得留恋的东西都没有了吗?在高楼的边沿,在自己的行为中,一丝一毫都没有想想自己的父母吗?是什么样的痛苦能够把自己这棵树轻而易举地连根拔起?树根与土壤就那么浅浅的一点点覆盖与牵绊吗?我们要树人,要顺应人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很重要的一条是让孩子们有家有家人有家风有亲情的陪伴,那是他们成长的土壤,是他们要深深扎根的地方。

  扎根的土壤越深厚,这世界才越值得留恋。

  由此,推广到更深远的层面,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根要深深扎入更大的家——国家,我们赖以生存和受滋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扎根的土壤。这是一棵树茁壮成长的基础,是一个人三观正确不歪的基础。

  最后,捣土要结实,用脚踏实。意思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能仅仅立足于学科教学,只传授学科知识,而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应该引导孩子阅读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教师本人当然也要三观正确。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

  于教育而言,“老郭种树”是在提醒我们给孩子们一片宁静自然的生长环境,给学校一个宁静自然的教育环境,少干扰,少浮躁,少喧嚣。

  最后借用于老师的话勉励我们大家:“教育,必须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心,才会变得简单、快乐、幸福、诗意;教育,是亦师亦友,度人度己。”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熟能生巧,山穷处,云自起,水尽头,风自来。

1 2

书籍简介

  • 我就想做班主任

    我就想做班主任

    于洁教育 264人浏览

      “我就想做班主任”,这是全国知名班主任、全国模范教师、天使教师于洁做了20多年班主任还要继续做班主任的回答。这份态度、这份坚持、这份笃定、这份幸福,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翻开本书,动情的细节描写,深刻的教育思考牵出一个班主任老师应该关注的方方面面:教育的初心、班级的管理、教师的修炼、学生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