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

2023-04-22 18:02:05.0 苏东坡传 读后感700字 名人传记读后感700字 288 浏览

简介《苏东坡传》是由林语堂编著的传记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1


  新年伊始,收到好友《苏东坡传》一书。我便将此书视为新年礼物欣然笑纳了。我对苏东坡的认识实在浅薄,浅薄到只有语文课本上寥寥几行字,但幸运的是,我现在有这样一个大好机会走进苏东坡。

  初拿到这本书时,没等翻开,我便有一个疑问,书皮上清清楚楚写着“林语堂著张振玉译”。带着好奇心弄清楚为什么林语堂的作品还要别人翻译后,会然一笑,大家自行了解吧。

  在林语堂先生风趣幽默的文笔下,一个乐观、豁达、惊才绝艳的苏东坡跃然纸上。

  苏东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是一位爱民如子的清官,杭州西湖的苏堤,便是他为治理西湖而建的,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时时为黎民着想;苏东坡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学者,在和王安石谈及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向其解释为何为“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而后某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

  掩卷之时,一个和普通人一样拥有七情六欲的苏东坡呈现眼前,其中林语堂先生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非常触动我的内心他说:“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让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是啊!细细品来好像人生的况味总能在某篇东坡的诗文中找到他的影子。开心时,他会说:“人间有味是清欢。”失落时,他告诉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沉湎往事难以自拔时,他会点醒自己:“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他亦庄亦谐,亦儒亦佛,他的豪气、他的洒脱、他的淋漓铿锵、为我们诠释了智慧与才情兼具的东坡魅力。他的乐观豁达的精神永不泯灭,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2


苏东坡传

  在没有读《苏东坡传》之前,我已对他产生了兴趣。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父子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苏东坡生于宋仁景祐三年,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逝世。在世65年,他是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当政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

  苏轼六岁入学,他进的这所私塾不算小,有一百多名学生,却只有一个老师,是个道士。在学习期间,他那副绝顶聪明的幼小头脑很快就显露出来了。在众多学童当中,只有他和另一位学生最受老师夸奖。那个学生是陈太初,后来也考中科举,但是出家做了道士,一心求道成仙了。

  幼年时,苏东坡在读书之外还富有很多方面的兴趣。如:下学后,他就回家往鸟巢里窥探。在苏东坡十岁时,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十一岁时,便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背向老师而立,以免偷看敞开在老师桌子上的文章。肯发奋努力的学生则把历史书上的文字整片背过。)

  在他童年和青年时期,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而这件事同时也让我最感兴趣。这件意外的事情,使他家和他母亲的娘家关系紧张起来,也使他父亲的性格变得略见一般。

  事情是这样的,苏东坡的父亲把东坡的姐姐嫁给东坡外婆家的一个表兄,这在当时中国家庭里这是常有的事。但是新娘在程家过的不是很好,不久就去世了。这件事引起了东坡的父亲苏洵的恼怒,便写了一首诗,暗含毒狠的字,为女儿的死而自责。苏洵对豪门的谴责,显示出他性格的激烈和疾恶如仇,而在苏东坡晚年也表现出了这种特性。

  在读《苏东坡传》之后,我认为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

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3


  最初接触苏轼,是爸爸给我读了几首他写的小诗。当时,我认为他写的诗好朗朗上口啊,非常通俗易懂。后来,走过苏堤的时候,爸爸又跟我说,苏堤是苏轼任杭州市长时,为方便湖两岸居民来往,让人用西湖的草和淤泥堆积而修成的。我觉得他是一位为民着想的好官。直到最近,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对他的认识才更加全面。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他心悯天下苍生爱民如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神宗皇帝时,除少数人敢于发表言论,其他人都不敢触犯王安石新政,而苏东坡却呈《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多次恳求罢黜新法。皇帝对他文采赏识,但是对于内容不以为然。当时,群小依旧十分忌惮苏轼,捏造罪名,把他赶出京城。但苏东坡不因遭贬谪而消沉,仍然时刻想着造福百姓。苏轼在杭州修西湖,治理钱塘江;在黄州,建公立医院,创办孤儿所。苏东坡的那持之以恒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远谪大庾岭以南,苏轼也不忘上书劝诫小皇帝好好读书,成为有为之君。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首词写于苏东坡贬谪黄州之后,在政治上失意,但他没有放弃,漫步沙湖道上,正值大雨倾盆,打得竹叶直作响,同行的人都狼狈至及,他却悠闲自得的吹着口哨,拄着煮杖徐徐而行,轻松闲适。

  在苏东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一种对于过程的认真和执着,以及对于结果的潇洒和豁达。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也许,正是苏东坡身上的这份认真和潇洒,这份正能量,让林语堂先生以写苏东坡传为乐。那么,读苏东坡留给我们的美妙诗词和品味他留给我们后人的美味苏东坡肉,我们更应该吸取他的认真和潇洒,吸取他的正能量,做一个正能量的快乐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4


  《苏东坡传》一书引用了苏东坡的大量札记、诗词、私人书简,对于功底浅薄不懂诗词皮毛的我来说,读懂弄通颇感费力,但大意还是略通一二。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千古奇才,除了让人钦佩其才华横溢、睿智从政外,他“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的从容更让人赞叹。

  苏东坡的一生虽然身处官场漩涡,命运多舛,但随心应景吟诗作赋,真性真情自然从心底流露,正如他所说“陈春鸟秋虫之声”,真可谓是一诗解千愁。他身处官场之中,却在官场之上,为公刚正不阿,于私花前月下,乐观快乐的生活着。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幽默地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心。他自己研究美食,自己酿酒,还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千古流传。他择友交,爱憎分明,挚友知己遍天下,兄弟情同手足,家事和睦……尽管官场复杂,挫折不断,却也宠辱不惊,诗书飘香,其乐融融。

  苏东坡面对复杂的官宦生涯却能保持简简单单的情趣生活,与其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诗赋宣泄不无关系,喜悦也好,悲愤也罢,诗赋就是他最好的情感流露。一个热爱读书写作的人,绝对是一个感受敏锐、思想透彻、趋于理智的人,也是一个大是大非立得住,情感纠结分得清,会履职懂生活的人。这不竟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爱读书的人,人品不会差到哪里去。”他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林语堂评价苏东坡“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正如林语堂在书中所说,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这正是我们应该向苏东坡学习的人生大智慧,别管世界多复杂,自己要简单,尊崇内心的本真,不忘初心,方能快乐!(赵玉贵)

1 2

书籍简介

  • 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

    林语堂传记 323人浏览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著传记作品,原用英文写成,于1947年首次出版。  《苏东坡传》共4卷28章。第1卷写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第2卷写他的壮年时期,第3卷写他的成熟阶段,第4卷写他被迫害后的流放生涯。该书对苏东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学生活等作了生动的描述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