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900字

2023-05-15 14:51:54.0 撒哈拉的故事 读后感900字 文学读后感900字 232 浏览

简介《撒哈拉的故事》是由三毛编著的散文集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900字-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900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900字1


  第一次读三毛的书,还是上学的时候,心中十分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洒脱。爱她的生活态度,寻求自然与单纯;爱她浪漫的步伐,从台北到德国,再从撒哈拉到加那利。这个自由而又敏感的女子,用她的一生,注解了一种传奇。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她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郁的异域情调,每个故事都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字里行间易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书中的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她的笔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作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的爱意。

  《撒哈拉的故事》散文集里面的每篇散文的开头几乎都有一个语言环境限定了整篇文章的语调、环境、氛围。比如说《素人渔夫》这篇描写的是三毛和丈夫荷西在经济周转不灵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计,自己下海捕鱼买鱼的事情,这也是夫妻俩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中的一些幽默风趣之处的再现。在这样的环境的限定下,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夫妻的对话展开的,只能采用一种平和、轻快、率性浪漫的表达方式。再如《哭泣的骆驼》,整体上都是一种极度悲凉的氛围,这里就不能使用一种明快、欢乐的表达方式,否则就与整篇文章的基调不适应,三毛就通过对周围景物的一种凄凉感的细致描绘,烘托了游击队领袖巴西里被自己人出卖,他的妻子沙伊达,那个受过高度文明教育的可爱的沙漠女子,却被诬蔑说她出卖了她自己的丈夫而被欺凌至死的一种无限悲凉。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语言是具有三毛特色的。她的散文语言自然、清新、朴素。她能真实而具体地感受到写作对象所感受到的一切,或用精炼的对话来还原场景,或以她细腻、敏锐、准确的感知力,准确把握住写作对象的特点并注入自己独特的感受。读《撒哈拉的故事》,仿佛是在与三毛进行一次心灵对话,好似在听朋友讲述动人的故事、深刻的感悟、时而无羁的快乐,令人如入其境。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900字2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全集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也应该是最快乐和浪漫的一本。毕竟,在那么荒凉的地方居然有那么奇妙的经历与体验着实让我着迷,当然最让我吸引的便是三毛和荷西的爱情。

  三毛是个热心肠的人,她十分乐于助人。她并不是医生,她却靠着自己的小药箱,给这里的妇女看一些小病,而妇女不去医院的原因竟是医生是男的,她们不愿给医生看放下面纱的自己,所以她们从不去医院看病,这可以看出大漠妇女的思想是多么愚昧。三毛初来沙漠的雄心之一就是用她的相机拍下极荒僻地区游牧民的生活情态,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她便坐送水车进入真正的大漠,她对大漠里的居民有说不出的喜爱。当送水车刚一停稳,她便扛着自己的相机给当地的孩子们的拍照,她的这一举动吓坏了当地的中年男人,他对三毛说:“你收了他们的灵魂,他们快死了。”他们认为把照片记录下来就是把孩子们的灵魂收起来,他们追着三毛打,直到三毛把空白的胶片给他们看,他们才放心散了去。这写出了荒漠原住民对科学是多么的无知。

  荷西在三毛口中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三毛所做的任何事,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应当。对三毛来说撒哈拉沙漠是一个有着“前世乡愁”的地方,荷西便在三毛去之前找好了工作,找好了家,他们一起给房屋做装修,把家里打扮成整个沙漠最温馨的小窝。那时的撒哈拉沙漠十分肮脏、落后、寂寞、贫困。当地人一生洗澡的次数屈指可数,正义其实并不存在,宗教与信仰才是主导。但就是在这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他们俩却欣欣向荣地滋长着。

  书中文字的描述固然有些令人“惊讶”,但读起来并没有悲凉与伤痛,一切都是充满了诗意,三毛用自己“捡破烂”的好习惯给家里添砖加瓦,给撒哈拉女子讲课,帮助他人治病,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他人,有荷西的陪伴和自己的热情,三毛硬生生把撒哈拉活成了伊甸园。每一次特殊的经历都像是在冒险,就像超级马里奥一样打怪升级。

  读完这本书,才知道束缚人双脚的不是藤蔓,而是那颗卑微胆怯的世俗之心。韩寒有一篇文章名叫《你不是一棵植物》,我们是不是一棵受自然摆布的植物,只有从流沙中站起来,走出去,才能发现自己原来是有双脚的。再伟大宏观的理想,再绚丽鎏金的梦想,再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付诸行动,没有一颗准备即刻启程随时流浪的心,终是子虚乌有。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900字3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题记

  时隔数月,我又重拾了《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其中的《白手起家》一文,勾起了我的许多思绪。

  作者追随着莫名的乡愁,与荷西一同来到了荒芜的沙漠,他们费尽心力装饰自己的房子,买车子(作者说它是‘白马’),在大漠结婚,与那里的各种人交流,努力为自己枯燥的沙漠生活装点色彩。

  刚开始,他们的房子只是坐落在坟场区的一无所有的破败出租屋,屋顶上的大洞比暗淡无光的空心砖墙和水泥地面更引人注目,水龙头里没有一滴水;房子正对着垃圾场,再向前看是无边的大漠,距离荷西上班的地方很远。但他们并没有后悔来到这里,反而十分积极地去改善如今的房子,用微薄的薪金也好,用随处收集的“废物”也好。在市场买下小冰箱、煤气炉和毯子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用家具店丢下的棺材板(不错,就是棺材板)做了木桌,后来的薪金,又支持他们置办了床垫,沙发和其他布料,“我”又拾了个废旧轮胎,稍加改造,竟成了小沙发。那房间的配饰呢?花花草草之类是到总督家的公园里偷的,几个深得作者心的石刻作品是朝坟场中的撒哈拉威人买的。再然后,他们终于买到了洗衣机,也终于得到了千呼万唤的“白马”。从狭小陋室,到样样齐全的现代房屋,这一路是笑中带泪的,也正应了作者的一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作者还写到与荷西所在公司的高级职员太太们的谈话,刚开始因为“我”的学历高,太太们十分奉承,但当“我”说到自己住在坟场区时,得到的却只有讥讽和嘲笑,这反而使“我”觉得自己的小白屋是“甜甜的”,令“我”再不想搬去镇上了。

  沙漠,虽不比高度文明的国家,但这里是最自由的地方。作者因着莫名的乡愁来到大漠,她从未后悔过,因为这份自由,因为爱的人在身边,更因为乐观向上的态度,这态度不是绿洲,是真正沙漠中的雨露甘霖,让沙漠中开出花,让饱经风霜的心灵开花。

  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人,多几种生活经验总是可贵的事。”面对生活的磨难,这样的态度更加弥足珍贵,困难从不是打败我们的阻碍,而是让我们突出重围,取得收获的机会。三毛是这样,我们也应当是这样,将磨难当作珍宝,用乐观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排除万难,才能让人生的道路繁花似锦。

1 2

书籍简介

  •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散文集 310人浏览

      《撒哈拉的故事》是当代作家三毛的散文集,也是她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撒哈拉的故事》收录了三毛的19篇散文。这些文字记录了她在沙漠定居的桩桩乐事、悲事、趣事,书写了她与荷西神仙眷侣般的婚姻生活,也展现了奇异有趣的异域文化。  三毛以清新柔美、真诚幽默的文字,传达着炽热的勇气和温柔的包容心。这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