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00字

2024-01-05 16:17:00.0 撒哈拉的故事 读书笔记1500字 文学读书笔记1500字 174 浏览

简介《撒哈拉的故事》是由三毛编著的散文集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00字-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5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00字1


  每到一个城市,我总想去当地书店转一转,买上几本书,有时也会带上一些书签,几支钢笔。我是很少会害怕孤独的,但在陌生城市出入公共场合的时候,总觉得形单影只。当然,不认路也是我最大的缺点。因此,我更愿意约上三两好友一同前往。这样一来,这一本本书也成了我们友谊的见证,它牵动着我们在那个陌生城市的美好回忆,让这些书多了几分珍贵。

  《撒哈拉的故事》购于武汉,那天同行的还有两人。一个是瑜,她是行走的百科全书,文学艺术生活似无所不知,和她在一起,我是自卑的,但也是很欢喜的,我总觉得和这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是优秀的。回想起她,眼前总浮现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另一个是彭,闲暇之余我们沉浸在酒香中,感受那淡雅的苦涩与甘甜,畅饮忘忧,这时候我们往往都唤着各自的小名;她总是让我很有安全感,难过时总愿意她陪在身旁,向她倾述所有,直至酒醉。有时候想,若在通讯不便的时代,能交上这样三两个朋友,一生足矣。

  三毛在撒哈拉记录着她和她的挚爱以及朋友们,我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里》回忆着我和我在武汉相遇的朋友们。

  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足已信赖的人,三两好友,一些过客。两个城市的故事在此刻重叠,撒哈拉有三毛和她的荷西,武汉是我和我的朋友们。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是自由的、是快乐的,可我总觉得三毛在撒哈拉是一种逃避,三毛始终在寻找内心的自由和充实,是一种自我的救赎。这又何尝不是呢?慢慢地我才发现,这哪是读三毛呀!明明是在读自己,这不是在他人的经历中审视自我吗?我可爱地三毛落笔时是不是也是在反复地审视自己,她的写作是不是也是一种精神的充实与内心的解脱。

  三毛在撒哈拉享受着孤寂,在孤寂中寻着这片土地的神秘,找寻着自我。跟着三毛,我游走在连绵起伏、一望无垠而又神秘的撒哈拉大沙漠,和她一起同花了40块钱,感受了撒哈拉澡堂热气混杂酸味、腥味、臭味、膻味的窒息感,我浑身刺挠,后背滑溜溜的东西粘着我,我也没命地擦着。跟着三毛,我慌乱而有镇定地撒谎说:“上星期飞机送来了一批日本游客,日本人喜欢研究别人怎么洗澡,尤其是日本女人,到处乱问人洗澡的地方”。跟着三毛,我无助地守着荷西,呼喊着他的名字,生怕他在泥潭中睡去,感受着那晚刺骨的寒冷。跟着三毛,我眼看着她受到诅咒,一直打喷嚏至流血,呕吐至瘫坐在地,疼痛至浑身抽搐、胡言乱语,小水柱似的血沿着她的双腿流下来,似泉水般地冲出来。眼看着碰过这个“小铜片”的所有人和物都离奇地接受着死亡召唤,绝望的接受着死神的折磨。跟着三毛,我感受了哑奴带了的短暂的快乐,传递着喝了他水壶里煮的水,看到了哑奴幸福而温暖的笑。跟着三毛,我惊叹着沙伊达的美丽,见证了她和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凄美的爱情,体会着三毛在面对沙伊达被“审判”时的绝望和无力,感受了人性的丑恶。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将枯燥的撒哈拉生活变得充满诗意。如果是我,我是绝没有这样的勇气只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即使是在当下。如果是我,我绝没有办法在长五步、宽四步,与垃圾堆相对,房顶“敞亮”的狭小空间里生活那么久;还能把垃圾堆中的废物变宝,将在坟场从神秘老人手中淘得的石刻作为装饰品,将包裹棺材用的废弃架子做成沙发和桌子,将这个破败不堪的大盒子装饰城坟场区的艺术家集聚地,引得无数外来游客纷纷拜访的艺术品。如果是我,我绝没有耐心忍受一次又一次的天花板坠羊事件。如果是我,我绝没有办法和一群无止境的索取、无知愚昧的邻居和睦相处,还交给她们常识和知识,为她们和她们的羊群治病。

  三毛,我可爱的女孩儿呀!你调皮、忧郁、率真、大胆、热情,在撒哈拉的你是自由的、开心的、幸福的!你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荷西,不属于你的父母,你是广袤大地的一粒尘土,你是无边大海的一缕蒸汽,你是浩瀚星辰的那抹极光。

  在武汉的我和我的朋友们也是自由而快乐的。

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1500字2


  三毛先生在此书中分享了很多在撒哈拉沙漠里发生的有意思的小故事、小片段。虽不是连贯的一气呵成,倒更给人对于沙漠的敬畏与对于人性的思考。我想把这篇读后感分成两个板块儿,一半是生活篇,一半是政治篇。生活既是由自己掌控的,也是由别人掌控的。政治这一对于关系的汇总其实一直暗暗地深远地影响着生活。很多时候特别难以分清楚究竟是何种人决定了何种政治抑或是何种政治决定了何种人。

  01生活篇

  生活篇并非分析三毛先生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具体生活,而是三毛先生对于生活的态度。她是个富有才情,古灵精怪又热爱生活的女人。

  三毛先生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可谓极致。在镇外撒哈拉威(当地土著)聚集的破败建筑堆里,她硬生生地打造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别致小屋。尽管物质上是匮乏的,但一有机会,她就会踏上北非海岸线的长途旅行,甚至在难以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撒哈拉沙漠。在三毛笔下,一切似乎都只如流水一般自然。我想这是因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不以改造生活为苦,不以追求美好为难。改造生活与追求美好是刻在她骨子里的属性,从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屈服,而怀疑自己的正确性。这一纯粹的属性激发了她的各种巧思与善良。生活并不平易近人,它往往给人带来的是磨难,是挑战。毫无疑问,看清生活的本质而又热爱生活是了不起的。无论是以小黄瓜代替笋的小妙手,或是冷静躲避强奸犯又从泥沼中救出荷西的绝妙策略,三毛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出的能量是极为绚烂的。

  最为令人吃惊的是,即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之下,三毛依然没有改变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本质。思想独立并始终抱有童心与好奇心。这种不安分与求索精神可以说是基于三毛在西班牙求学的经历。每天晚上的飙车,舞会,疯玩以及那些外国作者的作品给三毛带去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传统价值观的土地上的成长加上自由主义与平等主义的灌溉让三毛有着东西方思想精华的结晶。我想,这就是三毛的文字里流淌着智慧的原因所在。

  02政治篇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非洲因为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与众多的人口,自然就是西方国家眼中的肥羊。于是,殖民主义在非洲盛行。不同国家的工业革命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霸权几经易手。在弱肉强食的非洲,因为实力变化而导致的战争层出不穷,再加上非洲内部各国之间的恩怨情仇,于是在非洲这一土地上的纷争战乱便也是家常便饭。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来自殖民者的历经百余年的简单粗暴的统治更迭使得本就不富裕的非洲变得更为贫穷。欧洲殖民者与非洲原住民之间的巨大贫富差距让一切的公平都化为乌有,再加上文化与习俗的天差地别让互相理解变成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嫉妒与仇视只会在或明或暗的摩擦中不断压抑,不断积攒,并在到达某个临界点时走向爆发。

  但是那些所谓的“为了自由,为了未来”的抗争从来只是空头支票。因为首先,不管是军事实力方面还是人数方面,土著起义军可以说是毫无优势,经常早上宣布起义,下午便宣告失败。另外非洲本就已经极其脆弱的经济哪里经得起这些折腾。战争所及之处,无不是残垣断壁,尸横遍野,连生存都成为问题时,谈何自由,谈何未来。其实,起义军们无非是想要圈占非洲这块“大饼”而非想把这块“大饼”做得更大更强。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其实已被一些智慧的人看透了,他们不支持起义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渴望自由,不渴望不被剥削,而是如果他们能保有理智便会知道一时兴起的反抗只会让他们现在的努力化为泡影,又重新堕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三毛先生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撒哈拉乱成这种地步哪能再振兴农业,再发展教育,他们做的这些就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天真又徒劳。

  每个国家在先有“主权”还是先有“金钱”这个问题上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个国家面临的情况都截然不同,在这种必须考虑到一个国家方方面面的多维博弈中,只有超然于上的大局意识以及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引导人民发现那个最优解或者说最适合的解。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1 2

书籍简介

  •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散文集 309人浏览

      《撒哈拉的故事》是当代作家三毛的散文集,也是她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撒哈拉的故事》收录了三毛的19篇散文。这些文字记录了她在沙漠定居的桩桩乐事、悲事、趣事,书写了她与荷西神仙眷侣般的婚姻生活,也展现了奇异有趣的异域文化。  三毛以清新柔美、真诚幽默的文字,传达着炽热的勇气和温柔的包容心。这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