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

2023-05-24 14:47:03.0 安娜卡列尼娜 读后感1000字 小说读后感1000字 242 浏览

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由托尔斯泰编著的小说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大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1


  列夫托尔斯基的《安娜·卡列尼娜》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通过对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的悲剧,她在不断挣扎之后走的极端的路线,作者渲染的丰富的感情色彩都让人感受到深刻压抑的窒息的疼痛感,以及对故事主人公的怜悯与惋惜。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行。《安娜·卡列尼娜》讲的就是一个不幸的家庭:美丽的安娜在十七岁那年,由姑妈做媒,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多岁的官僚卡列宁。二人虽生有一子,但婚姻中毫无感情可言。当安娜遇见英俊的皇室侍从武官渥伦斯基时,久就被压抑的感情迸发了出来。她一往情深地爱上了渥伦斯基,公然与他同居,并生下一女。安娜不屈从虚伪的婚姻形式,大胆追求真挚感情的行动触怒了她隶属的整个上流社会,上流社会对她进行了一系列可怕的打击,安娜最终不堪忍受强大的舆论压力而卧轨自杀,以死向整个社会提出了抗争。

  安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但作为贵族社会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虽然只是个人的爱情自由,采用的也只是个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社会道德的俘虏。在冲破封建束缚,反抗社会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这对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义。

  这部以死亡而收场的戏剧性悲剧,却成就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这种对自己婚姻不贞,背叛家庭,抛弃自己的儿子,又担心被自己的儿子看不起的女人,是被世人所厌恶和不耻的。私通在上流社会并不少见,可是少见的是,安娜·卡列宁娜的勇于承认,虽然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被上流社会抛弃。但是,在这种列夫·托尔斯泰近乎苛刻的描写下,安娜·卡列宁娜的缺点,也正是她的闪光点所在。这突出了一个叛逆的女人,和敢于与现实社会对抗的形象。这句话有褒有贬吧,可是谁又去管她呢?在婚姻中,上流社会对待不贞夫妻的惩罚是不同的,而丈夫近乎变态的宽恕,对安娜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无形的压抑感。安娜在别人眼里是怯懦的,但是,她的真正的形象,却是光辉的,作为一个对比人物,她最后的往铁轨上的一卧,成就了她的勇敢,反叛的精神女性。也许正如现在的人所说: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很少有人有勇气去自杀。
安娜卡列尼娜
  世界的伦理纲常一如既往地坚守着所谓的真理正义与道德,这些与安娜都没有关系了,爱恨情仇也离她远去,让一切画上句号吧,谁也不要再打扰她的安静。而我们,我们仍然要努力地在这个世界上正直道德地生活下去,让悲剧止步于故事里。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1000字2


  “是的,就像现在这样,饭后我独自躺在这张沙发上,吸着烟……我不知道我是在竭力思索呢,还是在与瞌睡作斗争,突然有一条非常漂亮的贵妇人的光胳膊在我面前掠过,我不由得仔细看看这个幻影。接着出现了肩膀、脖子,最后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的形象,她身穿白衣裳。她那双含冤带恨的眼睛看着我。幻影消失了,可是我已无法摆脱它,它日夜跟踪着我。为了摆脱它,我必须给它找个化身。这就是写作《安娜·卡列尼娜》的起因。”1878年有人问托尔斯泰写作《安娜·卡列尼娜》的念头是如何产生的,这位世界级的大文豪如是回答。

  托尔斯泰描绘了一位极具魅力的女性:“她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从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仿佛她洋溢着过剩的青春,不由自主地忽而从眼睛的闪光里,忽而从微笑中透露出来。她故意收起眼睛里光辉,但它违反她的意志,又在她那隐隐约约的笑意中闪烁着。”她的魅力甚至让同为女子的吉娣爱慕和倾倒,更无用说年轻的军官伏伦斯基。当伏伦斯基第一次见到安娜时,安娜可爱的脸上显出来的亲切温柔就让他忍不住要“再看一眼”。这一次相遇便已经注定了悲剧。

  安娜爱上了伏伦斯基,年长二十岁的丈夫在安娜眼中只是个“做官的机器”,不能带给她任何爱情的快乐,与卡列宁的婚姻生活让安娜感到厌倦和反感,伏伦斯基的出现激发出安娜一直压抑的青春与活力,点燃了她心中爱情与激情的火种,她奋不顾身地扎进了伏伦斯基的怀抱,来自外界的骂名,丈夫的威胁甚至是妥协,不能和儿子在一起的痛苦,都不能让安娜回头。可后来,与丈夫离婚后,和伏伦斯基日夜厮守的生活并未能带给安娜快乐,反而使两人矛盾日渐激化,安娜变得有些不可理喻,使得伏伦斯基心生反感,对安娜的态度愈来愈冷淡,终于安娜在情绪失控之下,带着惩罚伏伦斯基的想法,躺在了铁轨下,“一个冷酷无情的庞然大物撞倒她的脑袋上”,安娜结束了她的生命。

  我不喜欢安娜。或许是对背叛的极其厌恶,或许是对极端追求爱情的不屑,又或许对自我生命的轻视的不赞同,使得我无法对安娜产生更多的爱意。安娜的出场是作为一个矛盾调解人,而安娜自己则成为了最大的矛盾主体。她想要的是恋人所有的注意力,后来的安娜,像极了电视剧里演的蛮不讲理、无理取闹、喜欢吃醋的多疑妻子。她所做的一切就是追求一份纯粹的爱情,而这份纯粹恰恰是生活所无法保留的,所以安娜等来的只有失望。

  同样展现出巨大矛盾的还有列文。列文是个心地善良的大地主,他不同于一般剥削农民的大地主。列文喜欢劳动,他经常和农民们一起劳作,甚至不甘落后,劳作让列文感到快乐,他醉心于农业改革,凭着一股热情,列文不断的摸索、宣传、实验,希望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俄国农村落后的经济,但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对宗教的怀疑使得其精神极度苦闷,甚至一度有自杀的念头,但在苦苦思索后终于获得内心的平静,“现在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每分钟不但不会像以前那样空虚,而且我有权使生活具有明确的善的含义!”列文是幸福的,他获得了吉娣的爱,也获得了信仰。

  安娜是可怜的,她有着那个时代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新思想,却深陷于整个社会的泥潭,无法也不可能脱离。我只希望像列文一样,拥有自己所爱之人,并找到自己的信仰。

1 2

书籍简介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小说 113人浏览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