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感悟1500字

2023-06-17 22:32:22.0 乌合之众 读后感1500字 心理学书籍读书感悟1500字 230 浏览

简介《乌合之众》是由古斯塔夫·勒庞编著的心理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乌合之众读书感悟1500字-乌合之众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乌合之众读书感悟1500字1


  勒庞的《乌合之众》是一部经典著作,在法国和德国都曾风靡一时。该书的影响很大,它几乎成了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虽然该书并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但它所揭示的道理却足以让人警醒。

  “群体”这个词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一群人。勒庞认为群体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具有无意识的特点;其二是容易受到暗示,在心理上比个人更容易受到暗示。

  群体不会独立思考,所以它不会做任何事情,也不会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群体中的个体都是盲目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某件事,也不知道自己做某件事的意义。但是,在群体中,个体的智商往往会被削弱。这个群体中个体的智商低于一个单独个体时,他就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勒庞认为群体中的个体在智力上是不平等的,这就导致了“平庸之恶”,群体总是以一种乌合之众的方式行事。

  勒庞还认为,群体表现出盲目和冲动等特点。他们为自己相信所相信的东西而疯狂地战斗着、摧毁着、改变着,他们常常很冲动、很狂热、很无知且易受暗示。

  在《乌合之众》中,勒庞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群体的特点:

  1.群体不具备判断力

  群体缺乏判断力,他们就像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动物,无法辨别真伪,不会分析信息,只能根据眼前的印象做出判断。当他们面对一些事情时,他们不是去思考其原因,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或想象去判断。由于缺乏判断力,群体表现出盲目、冲动、急躁、易怒等特点。

  从另一方面来说,群体也是非常有创造性的。勒庞认为群体具有一种集体人格,这种集体人格是不存在个人意识的。在群体中,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来形成新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群体中个体之间不存在对错之分,而只有个人想法和感情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所想的是“我们”而不是“我”。
乌合之众
  2.群体盲从

  勒庞认为,群体容易受暗示的特点会使其产生盲从行为。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个人在群体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也可能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态度和价值观。勒庞认为,从群体盲从的程度可以看出该群体的道德水平,当一个群体表现出明显的盲从时,那么它就已经沦为了“乌合之众”。从心理学上来看,这种从众心理会让个体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尊重的。这就导致了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群体中的个人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行事,他们将自己包装成英雄。

  3.易受暗示和轻信

  群体中的个人,容易受暗示,而他们的智力水平很低,因而他们往往轻信别人,特别是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骗子可以骗到很多人,因为他们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德高望重的人物,给自己的行为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所以,我们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能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影响。

  4.情感的传染

  群体不能辨别事实,他们只会对情感、幻想和形象(包括象征符号)产生强烈的反应,并迅速地将它们付诸实施。这就是群体的传染过程,它可以将一个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使他们变成跟他一样的人。群体具有把个人的感情转化为行为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个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但在群体中却非常重要。

  对于《乌合之众》这本书,我还有很多想法。由于时间和能力限制,我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

  5.夸张的情绪与信仰

  勒庞认为,群体的感情倾向于夸大。当群体受到刺激时,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绝对的主宰者。他们会把自己当成英雄,会为自己的信仰而战斗,会为了信仰而牺牲。

  勒庞认为,群体经常会被暗示,这就导致了他们容易轻信。勒庞还认为群体往往会有极端情绪和表现得很狂热的特点。

乌合之众读书感悟1500字2


  罗伯特·墨顿在《勒庞<乌合之众>的得与失》对《乌合之众》曾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绝对谈不上完全创新,严格地说也不正确……既有预见又观念落后;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着历史,又从原则上否认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当时表现出人类行为共同特点的重要的事件中概括出了一些这样的特点;还有一些并不影响其本质的乌七八槽的意识形态怪论——这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一本仍然值得一读的书。”这是一部广为流传、名气很大而又承受了许多质疑的作品。

  《乌合之众》这本书主要围绕了几个问题进行讲述,跟“众”紧密联系,如群体是什么,群体的特征是什么,群体对人的影响,影响群体的因素,各种类型的群体等。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概念,使这本书读起来略微深涩,但是内容上却值得反复琢磨。作者勒庞认为,当个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组织化的群体时,其个性、感情就会转向,从而显现出与单独一人时截然不同的集体心理特征。群体往往是非理性的:冲动、急躁、易变、偏执,几乎完全受无意识动机支配,他们极易被暗示、被鼓动,表现出一种幼稚的正义感,“个人和群体相互比较时,群体在情感上更易冲动、更轻信、也更偏执”、“在群体里,累积起来的不是智慧,而是愚蠢”。总而言之,“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人”。并且,群体的道德标准是非常低的。“当一个人融入一个不负责任的群体时,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不用为犯了错误埋单,他就会放纵这种本能”。以前小时候看五四运动等青年解放运动游行纪录片,一度认为所有游行都是正义的,是一种争取权利的方式。

  观察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个时代处处有这样的群体:比如某个明星负面新闻一出来,键盘侠们便一拥而上,群起而攻之,不管是不是认识这个人,甚至连新闻的真实与否都不考量,先表达自己的厌恶与唾弃再说。于是到最后,越来多的键盘侠聚在一起,意见领袖的带头作用发挥出来,形成浪潮,而浪潮中的个人将会轻易地失去观察力与批判精神,群众便跟随键盘侠进行“正义战斗”,在这时,谣言最有市场,真相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谜,个人隐匿在群体背后,便以为自己掌握了免去责任的力量,他们迷幻、狂欢,无意于进行任何思考,因为置身于群体中,一开始就是为了宣泄欲望和暴力,做一些平常不敢做的事情。这种行为是病态的,不经头脑的发言、群体的暴力可以轻易地摧毁一个人的生命,而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正如艺人多数因语言、网络暴力患上抑郁症最终自杀等。另一方面,无良媒体掌握了这个理论,操纵群众变得轻而易举,在传播报道新闻的时候,丝毫不考究新闻的真实性,重要的是它能产生的效果,以及“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于是,恶意摆拍、剪接旧图等手段频出,为了流量,无良媒体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事情如此低劣,但无论出现几次,群众都会奇妙地重蹈覆辙,成为无良媒体宣传的又一流量。就此理论而言,似乎群体是个让人心生畏惧的事物。但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群体。所以,我想,人们对于群体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大概就是如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不同的群体,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的维度,接触的事物并不会完全一样,每个群体有每个群体的价值观。而书中所说的“群体不理性,但社会摆脱不了不理性”这句话我并不十分认同,我认为社会究其所在是由人构成,群体也是有人构成,如果每个人都能保持清醒,那么不理性的群体、社会也就不会出现。所以我认为,人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独立看法,不可盲目被同化。

  最后,纵然《乌合之众》有许多可见的弊病,但我认为除去这些,《乌合之众》其中的某些观点在今日社会仍是有一定的适用程度,可以给予人们一定的引导。

1 2

书籍简介

  •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心理学 391人浏览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