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2023-05-04 16:03:12.0 乌合之众 读书心得1000字 心理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275 浏览

简介《乌合之众》是由古斯塔夫·勒庞编著的心理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乌合之众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乌合之众读书感悟1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1


  正义万岁,谁沦为魔鬼?——题记

  在一百多年前,法国大革命结束后,一名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就当时的社会问题创作出了《乌合之众》这本流传至今的著作。

  《乌合之众》是一本关于大众心理学的书,作者勒庞在书中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解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等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体的这些特点来达成他们的目的。

  读完这本书后,让我不禁联想到了当今的网络社会,那些对他人进行着网络暴力的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群体呢?书里面有一句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群体只会干两件事,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毋庸置疑,网络暴力群体就是后者。从书中我们可以得知,群体有着智力下降、盲目自信、做事横冲直撞等特点,而施行网络暴力的人群正好完美地符合了这几个特点。他们躲在网络的外衣之下,自称“正义之士”,打着“正义万岁”的旗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借助“数量即正义”之名,进行着他们自以为是的批判。“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那些人并不关心真相,只图一时的口舌之快,对方似乎早已被定罪,真相在他们的言语之中逐渐沉沦,可那时,谁又在乎呢?

  当真相来临之时那些所谓的“正义之士”又会迅速转变态度,将风口浪尖推向另外一方,可能对受害者留下那么几句“忏悔”之后又当无事发生。更有甚者直接视若无睹,继续进行着他们黑白不分的审判。这正体现出了群体的另外几个特点——多变、偏执和专横。可是无论如何,对当事人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和伤害都是不可逆转的。

  “世界并不想我活着吧。”这是一个18岁的女孩在跳楼之前说的话。她生活在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之中,是一个喜欢动漫绘画的女孩子,她和所有人都一样,有着自己热爱的事物,有着爱她的家人和朋友。可就是因为家里有一个佣人,就被一群自称“厕妹”的网民所霸凌,但是在香港雇佣佣人是很常见的家庭选择。最终,在那些所谓“仇富”的网民们的谩骂声和嘲讽声之下,她终于承受不了,选择了跳楼自杀。多么令人可惜啊,她也只是一个18岁的花季少女,可却遭受了如此摧残,她的外婆因此失去了最疼爱的孙女,而她们又做错了什么吗?

  最后,我想说现在的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当你看到某件事时,在敲下键盘之前,你又是否想过在屏幕对面,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里,有个人因为你随意发表的一句评论,随手点击的一条转发,甚至随便赞同的一个见解,而失去眼中的最后一丝光芒。数量不一定代表着正义,我希望我们都可以守住自己的“警戒线”,不要让你的言语成为一把刺向别人的利剑,更不要让你自己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2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的作者是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古斯塔夫勒庞,这是一本关于社会大众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把大众的心理剖析得淋漓尽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作者用十分犀利的语言,对群体行为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读这本书时感觉自己的内心被窥探了,还常常让人产生一种“原来自己这么蠢过”的感觉。总之,这是一本令人看清真相的书,读来令人酣畅淋漓。

  《乌合之众》的主要观点“众智成愚”。扩展阅读之后,似乎与另外一本《群体的智慧》里面的观点针锋相对。一本书的意思是群体产生超级愚蠢,而另外一本的主旨是群体能够产生超级智慧。那么人的意识从单一到融入到社会属性里之后,究竟是会变的更加愚蠢的被人左右,还是激发了头脑风暴产生超级的智慧呢?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换一个角度思考就可以明白了:庞勒所观察的群体,具有的几个属性,首先是群体里个人的单一性,同质化。就像是一个原始部落一样,他们的思想、世界观、等级、认知等等都明显的极其类似。其次是,在这个群体之上有一个处心积虑的操作者,这个领袖无论是善意、恶意,都是他在操纵信息。把一种意识自上而下的灌输下来。操控者有很巧妙的伎俩,将群体里的人处在了一种信息隔离的状态中,每个人没有办法表达最真实的自我,而在群体的认同的趋向性下,去接受了集体的认知,于是产生了超级的愚蠢。

  所以怎样能产生超级的智慧呢?就是反过来思考,构成这个群体里个人的异质化,让价值观、世界观、认知、理解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就能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其次是保证每个人的独立性,拥有了独立性之后就会保留个人的理性、智慧与自由。就没有了自上而下的信息干扰。群体里的每个人相互独立、自由,却又拥有着共同的心理诉求、一样的行动目标,就能达到1+1>2的力量。整个生态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有机的结合。就能产生自下而上的智慧。

  《乌合之众》与《群体的智慧》是两本可以穿插思考的知识,互补,又相互佐证。只要理解了群体里个人之间的合作属性,就能了解了这个群体的意志,是超级智慧、还是超级愚蠢了。

  群体的特征概括来说有一下几个方面:

  1、组成群体的个人个性消失,感情和思想转向同一个方向;

  2、环境的变化导致群体性格的变化;

  3、群体中的个体互相传染并易受暗示;

  4、群体往往冲动、易变、且急躁;

  5、群体可以产生幻觉,因此他们的证词常常毫无价值;

  6、群体想象力改变着传统书中记录的神话;

  7、群体的情绪夸张且单纯,同时由于缺乏理性,因此群体具有偏执、专横和保守的思想,并具有双重的道德标准。

乌合之众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3


  抱着无限的不解,坚持自己的追随,甚至从某种意义上看,内心快和作者吵起来了。在这种状态下,我读完了这本书。

  乌合之众,顾名思义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是个贬义词。那么,这必是一群“祸害”吧!这是一本写群体心理的书,我想,其中更多体现的是作者对于群体不看好的态度。所以,我本人也是有一些新的感触和不解,现就其中一些观点发表我的粗浅的看法。

  我曾一直以为人多力量大。当你聚集在一个群体时,会有更多的人督促你,帮助你,这样你是受益无穷的。况且,人只有身在人群时才能突显自己,我觉得这是毋庸置疑的。脱离人群,你就无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这本书好像又告诉我并不是这样的。

  书中讲了群体具有冲动性,易变性,易怒性。也就是说群体具有轻信的倾向,并且具有暗示的影响。这么想也许并不错。例如,若是一个班集体,有一个同学进门后大喊一声:“老师今天似乎心情不好,咱们班这次没考好。”这时全班同学大概都会绷着一根弦,似乎被传染了一种紧张感。然后接下来在班主任课上大家都会认认真真的,生怕成为那个“碰钉子”的人。处于集体中的我们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但这似乎也印证了作者的观点:群体容易引发骚动的特点,使其具有奴隶的冲动性。这件事似乎也引出了群体的盲目性,正如书中所言:“专门传播群体观点和信仰的方式从来都不是论证,而是传染。”所谓“三人成虎”,不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么说来,更加动摇了我原本对群体重要性的看法。

  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文中讲到:“个人利益很少会成为群体的行为推动力,但它是孤立个体行为的唯一动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在他作为个体单独存在时,和处于群体当中时是不同的。一个人可能受集体影响,更大程度的放大了自己的品行。例如一个人可以对于自己的生死存亡无所谓,但却无法接受自己群体的灭亡。在这个群体中,他所要维护的并非是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因为处于群体中而扩大了他的某种品质。同样消极的品质也是这样,个人受集体的影响。我似乎被说服了。

  可是换一个角度想,这难道不是因为人的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的问题吗?并不是人受群体的改变,而是这种改变取决于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因处于集体而变得更加高尚,有人却会因处于集体而更加粗鄙,说来说去都在于人的本性吧,与群体有多大关系呢?

  在讲到群体的推理时,我又有些观点与书中相驳。所谓头脑风暴就是通过一个主题任意联想,发散思维。这自然是处于一个集体,人多力量大,得到的结果更多,更有效了。但是书中却说群体的推理是一种低级的类比,也就是盲目的类比,不探究本质。当然,文中也列举了一些令人信服的例子,但我依然不认为一个集体较个人而言,更为“弱智”。

  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说服了自己。一个人很聪明,很精明,100个人组成一个群体,每个人都很聪明,很精明,但这个群体是否就会发挥100倍的聪明才智呢?事实并非这样。这便要归结于群体存在的限制性。形成一个群体,要有很多因素,群体会有领导,会有各种等级,会有很多人站在集体的角度推理,而非个人角度,于是便产生了各种问题,出现了群体推理的呆滞。

  总之,正如书名《乌合之众》,把群体比做乌合之众,从某种意义上也显示了作者对于群体的消极观点。当然事物总有两面性,虽然有很多方面我在潜意识里也赞成作者的观点,但也存在很多争议。不管怎样,我们总是要在群体中生存,哪怕这是“乌合之众”。即使群体真的限制了我们,我们也并非要一味顺从,或是不断反抗。我们该做的是努力保持自我,做好自己便好。

1 2

书籍简介

  •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心理学 391人浏览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