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美丽风险读后感1500字

2023-08-06 16:04:49.0 教育的美丽风险 读后感1500字 教育读后感1500字 200 浏览

简介《教育的美丽风险》是由格特·比斯塔编著的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教育的美丽风险读后感1500字-教育的美丽风险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不仅是人们的朴素感知,也是学者专家的理论共识。下文基于《教育的美丽风险》读后感,从“两种创造”“两个故事”和“两种后果”三方面,探讨教育为何需要培养创造性。

  两种创造:抽象和具象的层面

  比斯塔所讲的并非儿童或成人的创造力,而是以教育的方式促进对人类主体性或主体特征的创造。之前存在一个强势的、形而上学的创造概念,是“将本质赋予存在”。基于这个背景,受助于卡普托对《创世记》中关于创造叙事的解构性诠释,他探索了一个弱势的创造概念,即将本质呼唤到生命中。创造不再是从无到有的动作,而是如卡普托所言,成为“从本质到善”的动作。

  正如叶芝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总会存在风险,因为教育不是机器人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灵魂邂逅。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被塑造和规训的客体,而要看成发起行动和当担责任的主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塑造。
教育的美丽风险
  两个故事:主体性事件的教育

  在书中有两个关于“创造”的故事,将我们引向关注“主体性事件的教育意味着什么”,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路径。

  耶和华的故事呈现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教育者:他想要控制、缩小甚至消灭创造活动中含有的风险。因为耶和华不愿意冒风险,这阻碍了他的后代的成长,阻碍他们靠自己成为主体,阻碍他们实现自身的独一先二的主体特征。

  反之,埃洛希姆展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教育者:他明白创造活动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事业,而且不得不是一个风险性事业。如果没有风险,什么都不会发生,主体性事件也将不会出现。

  是消灭风险还是接受风险,考验着教育的抉择。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虽然面临风险,但对人的成长有长期助益,也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两种后果:中国教育大而不强

  从书本反观现实,我们能够发现当前的教育活动,总是让我们的学生学习并取得成就,却忽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以人为本。我国教育体系常常以一种教育技术,即“输入”与“输出”的完美匹配状态,来当作教育的手段,扼杀了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

  这种教育方式被希望使教育变强、使教育安全、使教育可预测以及使教育免除风险,但它终究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试图否定教育总是应对活生生的“物质”,即人类主体,而不是无生命的客体,试图忘掉教育最终应该旨在让教育必然有一个让受教者获得自由和独立的导向,试图压迫孩子们“淘气”的天性和反抗。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预期的结果,但却不可能长期存在。不从本质上引导孩子们发展自己的才能,就难以达到可持续的结果。

  平心而论,在当代我国人口庞大,社会状况复杂的情况下,应试教育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在当下已经是比较适用的教育体系了。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教育大国,但绝不是一个教育强国,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有种种因素制约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是评价制度的桎梏。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目前的学校,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大家追求的都是成绩。许多名校之所以被定义为名校,就是因为较高的升学率。一味地追求分数,导致课后作业的越来越多,难以减负,学生简直成为了考试机器缺乏常识和其他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是教育的不平等和社会的功利性。城市与乡村教育资源差距大,乡村代课老师难以解决。许多老师只是因为职业的安稳性才当老师,而不是为了教人育才,当代也缺少一些能真正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名师。

  所以,未来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强学生的人格发展而非严格限制,必须做出一些行动来改变现状,给教育更多的自由空间,促进教育的积极进步。

1 2

书籍简介

  • 教育的美丽风险

    教育的美丽风险

    格特·比斯塔教育 96人浏览

      《教育的美丽风险》是美国教育研究协会2014年杰出图书奖获奖作品。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探讨了许多教师都知道但却越来越避免谈论的主题:真正的教育总是具有风险的。之所以有风险,是因为正如叶芝所言,教育不是填充一个水桶,而是生起一团火焰;是因为教育不是机器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