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读后感900字

2023-08-29 14:28:58.0 童年 读后感900字 高尔基作品读后感900字 168 浏览

简介《童年》是由高尔基编著的世界名著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高尔基童年读后感900字-高尔基童年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900字1


  这个暑期,我再次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我的思绪也随着阿廖沙的遭遇而起伏不定。合上书本,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人间”,饱尝了人生的辛酸。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道:“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一切都引起幼小的阿廖沙的激愤和狂怒,身边这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阿廖沙在这种污浊、黑暗的环境里却出淤泥而不染,并没有被这种黑暗的丑事和腐蚀人的灵魂的恶势力所压倒、所毁灭,他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自信的人。这是因为现实中除了黑暗势力外,还有许多光明、善良、正直的人们,如:最多地把蜜送到阿廖沙的蜂窝里去的外祖母,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小茨冈,忠厚老实、教导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后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是他们给了阿廖沙力量、支持,使他看到了光明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属于光明。

  书中的外祖母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是一个颇富诗意的妇女形象,她善良、勇敢、乐观,从不向困难低头,坚强的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和打击,并且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内心生活,能歌善舞,脑子里有讲不完的美妙的童话故事,是外祖母给了阿廖沙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成了阿廖莎最知心、最珍贵的人。当染房着火时,连一向强势粗暴、爱财吝啬的外祖父都手足无措,是外祖母冒着生命危险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去救火,外祖父都禁不住感叹:“上帝总是对你大发慈悲,给了你很大的智慧。”
童年
  阿廖沙爱学习,对知识充满了强烈的渴望;阿廖沙坚强不屈,不会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气馁;阿廖沙正直、勇敢、善良,敢于同身边的黑暗势力作斗争。阿廖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偶像。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要一味抱怨生活,而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遭遇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选择放弃,而是要迎难而上,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坚持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900字2


  《童年》是高尔基所著,他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童年》是“自传三部曲”之一,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多数自传一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童年应该是最快乐的时光,家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而阿廖沙的童年可以说是最阴暗的时光,家是地狱般的存在。

  在阿廖沙的家里,两个舅舅总会因为分家的事情而大打出手,外祖父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连阿廖沙喜爱的小茨冈,一个能干、善良的小伙子,也因为舅舅的自私卑鄙而惨死在十字架下。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在《童年》中,外祖父这个角色应是一个凶恶的人,就因为阿廖沙想把桌布改变颜色,和萨沙去尝试,结果萨沙告诉了外祖父,外祖父打了萨沙一顿,不论萨莎叫得有多么的可怕、尖厉,而令人讨厌的外祖父都会十分平静地说:“告密不能赎罪,告密的人得先挨一顿鞭子,这一下是为了桌布打你!”接下来,外祖父从外祖母手中夺过阿廖沙,恶狠狠地把阿廖沙扔在长凳上,摔破了阿廖沙的脸,他那野蛮的喊叫深深地印在阿廖沙的脑海里:“把他给我绑起来!我要打死他……”

  在外祖父面前,连母亲都显出恐惧的表情。文中这样写道:“我至今还记得母亲那张惨白的脸和她那双惊恐的大眼睛。她在长凳旁边跑来跑去,声音嘶哑地喊着:”爸爸,别打!饶了他吧……“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善良的外祖母,有“外祖母”的保护,高尔基才得以生存,内心不受污染。高尔基曾说过:“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和他相比,我才知道我所处的社会是多么美好。我想到了我的外公,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每次,我到他家都会开心地叫一声:“外公——”他总会以笑来回答,为我准备我爱吃的荷包蛋和糖醋鱼。我一直都知道他爱着我,不像阿廖沙的外祖父凶恶无情。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空了就会带我去全国各地旅游,不仅能品尝各地的美食,还能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感受每一处的风土人情。我的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高尔基通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即使遇到挫折,也应该坚韧不拔地生活着,要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生活有黑暗的一面,也就有光明的一面。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900字3


  《童年》通过小主人公阿列克赛天真懵懂的孩童眼光,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十九世纪中下叶时期俄国的社会风貌及民风民俗,真实再现了当时沙皇统治下俄国百姓野蛮、愚昧、污秽到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年轻一代反抗暴政、奴役,去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这里边的每一个人物,作者都花了心思进行刻画:如寡言少语,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房客;为了分得财产,而不顾手足之情,大打出手的两个舅舅;除此以外,还有通过对比手法,让仁慈善良的外祖母和自私无情的外祖父的形象更深入人心,以上对人物的细致描绘,让我感觉感触颇深。

  思绪万千,书中外祖父教育方式的粗暴,不正对应着部分家长的“棍棒教育”吗?孩子们表面的“听话懂事”、内心的“挣扎叛逆”不正是这类教育带来的附属品吗?这是早应该被摒弃的,但不应该是全盘否定,就如现在教师的惩戒权一般,必须有,但要有限制。

  回到《童年》,在阅读前我就想起了一句话:“有些人会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些人却在用一生治愈童年”。针对这句话的内涵,带着未深刻理解的疑问,我开启了阅读时光……

  高尔基幼年家贫,父母早亡,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就踏入社会,为生计奔波,尝遍了人间的辛酸,码头、车站和贫民窟成了他社会“大学”的课堂。这样不幸的童年,悲惨的遭遇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文学作品,书籍成了他贫困潦倒时最知心的朋友,他便用此种写作方式来治愈着自己的童年。

  对比高尔基的童年,现在孩子们的童年都活在父母的溺爱之中,大多数已经离不开电视、手机了,甚至于年纪轻轻便戴上了高度数的厚眼镜片,这是教育现象的一大可悲之处,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副作用之一。

  那么该如何尽量减少这些副作用,让孩子的童年变得更可观,更加生机勃勃呢?我的答案是“真正落实双减”,而不是表面减,背地加。现在的“双减”正是素质教育的一大加速器,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可是真正需要受益的孩子们,其童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五彩斑斓,家长们也没有因此变得负担轻轻,反而是加重了老师和家长的担子,因为孩子们若干年后要面对的那杆“高考”大旗依旧屹立着……

  总之,《童年》里的生活值得我们深思,《童年》里的人物更值得我们去揣摩,《童年》里的教育还需要我们时刻拿出来警醒自己。

1 2

书籍简介

  • 童年

    童年

    高尔基世界名著 595人浏览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