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读后感1500字

2023-11-17 14:18:07.0 孔子传 读后感1500字 名人传记读后感1500字 143 浏览

简介《孔子传》是由白平编著的传记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孔子传读后感1500字-孔子传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孔子是中国文化承前启后的大人物,自孔子之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自孔子而开,因此孔子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尊为“圣人”。钱穆先生的《孔子传》完整反映了孔子的生平和事迹,不只是简单地讲孔子的故事,而是更加注重分析和总结孔子学说的精髓。所以,这本书像是孔子的思想评传,或者说精神传记。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他的教育思想沿用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应用。

  一、教育对象是“有教无类”

  “学在官府”说明富贵家庭的孩子才有机会读书,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孔子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不排斥“精英教育”,但更注重“平民教育”,让不同阶层、不同类别的人都有机会学习。孔子的三千学生中,有贵族孟懿子,也有“贱人”仲弓父;有大富豪子贡,也有家住陋巷的颜回;有南方的吴人子游、也有北方的卫人子夏。每个弟子的出身、贫富、资质、国籍可能都不尽相同,但孔子并没有因为这些差异而作区别对待。如今有些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高额收费,那些没钱上辅导班的孩子,学习机会不均,对比两千年前孔子的做法,这些做法真是汗颜。
孔子传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是中国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变革。在这种教育主张的指导下,孔子教出了“七十二贤、三千弟子”,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教育。

  二、教育内容是“内仁外礼”

  “仁”是道德准则,“礼”是道德规范;“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仁”是精神,“礼”是外表。内心如果是宽厚仁慈的,表现出来的也是彬彬有礼,内心如果是刻薄凶残的,表现出来的也是蛮横无理。

  “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礼”就是“秩序”,就是“礼仪”。“内仁外礼”就是让人们内心有克制、会爱人,对外讲礼仪、守秩序。

  反观当今,很多人认为遵守规则就会吃亏,以破坏规则为荣,表里不一者比比皆是。因此“立德树人”是何其重要,作为义务教育机构,要真正把“立德树人”思想贯彻到教育教学之中。

  三、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孔子依据“性相近,习相远”的现象,主张根据学生的智力、特长、习惯,进行不同的教育,对志趣不同、专长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别进行科学、合理、个性化的指导。

  孔子有过诸如此类的分析:子路果敢、子贡为人豁达、冉求多才多艺、高柴较愚笨、曾参较鲁莽、子张较偏激等,孔子对不同的人总是采取不同的方法。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孔子的回答也是不同的,比如关于“孝”这个问题,孔子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解读。孔子是因材施教的践行者,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可以这么说,“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四、教育特点是“循循善诱”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教育方法上,从不提倡体罚,更不会去“填鸭”。相反,他总是倡导、鼓励学生去提问,然后加以启发和诱导。孔子也因为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心态和情境进行随机施教,成为了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理念”的教育家。

  对于学生,孔子总是先让他苦心思索,等他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再去启发他;当学生经过思考有所体会,但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开导他。除此之外,孔子还采用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等方法,和学生一起进步和成长。

  正是通过“有教无类”“内仁外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孔子才赢得了那么多弟子心甘情愿地追随,而且学有所才,成为国家的人才,在不同领域作出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精䯝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践行,不要一味的为了改革而放弃优良的传统。

1 2

书籍简介

  • 孔子传

    孔子传

    白平传记 189人浏览

      《孔子传》是2012年8月求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白平。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孔子的一生,从孔子的家世背景,青年成长历程,人生定位转折,周游列国的经历,一直讲到晚年的孔子,还分列章节讲述孔子和其主要的几个弟子之间的交往和思想。书后附有作者对孔子思想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