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

2022-06-29 16:13:57.0 活着 读书笔记1000字 余华小说读书笔记 382 浏览

简介《活着》是由余华编著的小说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1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句话乍一看,酷似如今流行的“废话文学”,但只要读过《活着》这本书,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说到《活着》,不得不提起他的作者——余华,一位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写实派作家,余华先生的采访十分幽默,下笔却着实“残酷”。每每合上书页,总觉得自己像是被扼住了喉头,满腔悲愤无处发泄,压抑与绝望堵在胸口。“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洒满了盐”,这是有庆死后,福贵视角下的小路,随着这句平淡的描述,最让人愤懑的桥段拉下帷幕。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但书中福贵所经历的苦难,足以将人逼上绝路。“苦根是吃豆子撑死的,我老得又笨又蠢,害死了苦根。”福贵的最后一个亲人以这种荒诞的死亡方式离开了他,如果说有庆的死让我觉得愤愤不平,那么苦根的死更是让我哭笑不得,只剩下深深的无力和惋惜。福贵的一生是在亲人的逝世中度过的,亲人一个个走了,他也老了,最后只剩下一头老黄牛与他作伴。从旁人的角度看,福贵是不幸的,他是一个在苦难中寻求生活的可怜人,但从福贵自己的角度看,他的经历或许又是幸福的,在他苦难的一生中,遇到了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子女,最好的朋友……

  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人们在人生中体会生活带来的幸福与苦难,又在不同的幸福与苦难中磨炼出不同的自我。个体不同,生活的方式也不同,有些人活着,活的潇洒肆意,有些人活着,活的满目疮痍。我们无权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说,只有把握时间,反省自己应该怎样活着: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过完一生,还是在平静枯燥的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要知道,活着不等于生存,活着总该有些生气,在太阳下肆无忌惮的伸着懒腰远比在地下室里躺着发霉来的畅快。为活着本身而活,是愉快的,是轻松的,是顺应自己心意的活着,即使生活向你宣战,你也能精神抖擞,乐观面对;为其他事物而活,是疲惫的,是难熬的,是暗无天日的活着,身上重重的责任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再累也要强撑着苟延残喘。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是纯粹的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宋濂如此,福贵大爷亦是如此,知足常乐,他们不追名不逐利,只为眼前的幸福与满足。人生百味,冷暖自知。人的成功与失败,在旁人眼里,或许可以用荣誉、金钱与财富衡量,但平心而论,活得幸福还是难过,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余华先生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这样认为:人是为自己的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他人的目光而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2


  “福贵啊,福贵,谁福谁贵,福在那无求,贵在实惠....”,很多年前,余华的小说《活着》被拍成了电视剧,这首歌的歌词,无比朴实,道尽了主人翁福贵一生的苦难和他无求的心境。福贵,本来是一个富家少爷,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将家里百亩良田,一夜之间就输到倾家荡产。
活着
  福贵年轻的时候纨绔,家道中落之后,过得无比辛苦,他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离开了他,最后,陪伴他的只有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福贵的前半生,混混沌沌,后半生,苦难两个字,磨砺着他的精神,他看着一个个亲人走在自己的前头,只能任心酸的泪,如断线的珠子一样簌簌而流。

  余华在《活着》一书的最后说:“有些人光活着,就已经用尽了力气。”福贵,光光为了活着,就倾尽了全力,但他依旧如老桑树一样,坚毅的活着,只为活着而活着。

  什么样的时代,塑造什么样的人,在苦难时代千锤百炼的福贵,虽然一生都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他活得昂扬,活得有力量。并非谁都能做到福贵那样,在一次次丧亲的悲伤中,再次挺起求生的脊梁,也并非谁都能福贵一样,即使家里揭不开锅,也保持着本性深处的善良。这些,福贵都做到了,他从一个少爷,变成一个家庭里的顶梁柱,看着父母,女儿,儿子,妻子,女婿,外甥,一个个在自己眼前消失,他化悲痛为力量,守着茅草房,守着三亩薄田,守着那老牛,伴着日日的斜阳,他也会偶尔到妻子坟前,和妻子说说话,然后一个人佝偻着身体回家。

  这本不厚的小说,写尽了世态的炎凉,也写进了人生的无常,集所有苦于一身的福贵,战争中幸存,特殊年代的时候和家人相依为命。即使命运一次次鞭打他,夺走了凤霞,夺走了春生,夺走了家珍,夺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倔强的他,也没有对人生彻底的绝望,还是那么活着,求生着,替自己故去的妻儿,看时代的变迁,看村边的日落。

  读《活着》,读到福贵的人生经历,我数度泪目,代入主角的身份,我难以想象,要怎么样的坚强,才能承接人生中的一次次绝望?这也许正是小说感人的地方,那个老福贵,他历经了风霜,但依旧初心不忘,永远热忱,质朴,善良。

  福贵,既没有福,也没有贵,但他的无求,他对苦难的态度,让人敬佩,我们也要做福贵这样百折不挠,敢于在一切困境中寻求人生出路的人,哪怕凌霜历学,初心和至心都坚韧若铁,有这样的信念在,育人路所有的挑战,都将被我们攻克。

  有时候,在面对初中学生所呈现的问题时,我就会想到书中的福贵,我常常问自己,你有福贵那么难吗?心中的答案清晰之后,我又会重整精神,去结合学生的问题,向挑战而进,我始终相信,只要信念在心,就没有什么难题可以困住我们。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3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

  主人公名叫富贵,是一名生长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建国初期,由大富大贵到一贫如洗的生活转折。亲人的不断离去,和自己的幡然醒悟,生活稍有气色却又沉入谷底。这是一场现实悲剧,富贵把和自己一样年迈的老牛当成富贵,何不是对生活的一种对抗!

  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留情。他的父母在家境败落后相继死去,伤痛还未平复,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离他而去。最后,连他唯一的孙也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的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

  余华在序中这么写,“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或许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因为你已经在活着,那么所遇见的一切,所经历的一切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你还活着。这个世间原本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坚持的,所有刻骨铭心的伤痛都会慢慢结痂,在风中老化,直至淡若无痕,消散于时间。而所有的相亲相爱才会伴随我们一生。在夕阳的余晖里,回顾所有经历,那半生的坎坷,只化为甜蜜的回忆。

  “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地继续活着。”这就是《活着》让我感动之处。

  对于富贵,他对着老牛喊着别偷懒,二喜、家珍、凤霞......说给牛听何尝不是说给自己听。一生的坎坷,让富贵明白活着就是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读书笔记1000字4


  他们活着的时候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冬淹没秋最后一缕温情,不留一丝告别。福贵把最悲惨的命运沉在空荡心间——他两条腿都沾满了泥,引牛而去,走向炊烟袅袅。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他在泥泞中奋起,却屡遭命运不公的暴雨,福贵是活的巨人,是死的奴隶。暴雨摧残着他的脸颊,浸透他的肩胛,纵使这样也无法在迷茫中拼凑整个人生。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又宽若大地。

  余华在《活着》中对福贵的塑造无疑是最成功的。年少时,嗜赌成性,胡作非为,终于赌输全部家产,成为靠租地为生的佃农。本以为能在乡下过好生活是最大的福分,却不曾想更加悲惨的命运此后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丧子丧妻,他沉沦,痛哭流涕;失友失母,他挺视,黯然褪色。“春生,你要答应我活着”,最难忘福贵对间接害死自己孩子仇敌无声的呐喊,这是对自己孩子有庆无力的祷告。每一个字都在撕裂着福贵的心肺,每一个动作都在冲击福贵的内心。即使这样,春生也难免死亡的命运。福贵接连目送亲友的死亡,无力回天。活着已成为束缚他的枷锁,可他除了落泪又能做些什么呢?

  余华用如福贵一生平淡的言语讲述了一种中国式的悲剧,死亡在福贵面前接踵而来,甚至连苦根的死也没有将他击垮。通过死亡来对活着进行阐释,富贵的悲惨命运从侧面折射出余华的写作观。

  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福贵一生的血与泪都融在《活着》一书中,穷尽半生都在演绎着“活着”二字,将许多平凡人的一生聚拢,没有大红大紫的“福”,亦没有政通人和的“贵”。以福贵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自己的,不加以别人的议论反而真正透露出活着的意义。我从富贵佝偻的躯干上看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苏式豁达,消极避世,自暴自弃本应是他面对如此戏剧性的人生最好的选择,可他仍选择活着,面对命运的洪水逆流而上,是富贵这一形象闪光点。

  福贵所代表农民阶级的命运是现实的缩影,文化大革命、三化五改,在感叹福贵生不逢时的同时,也反映了余华对现实的思考,面对不伦不类的虫豸,福贵们百折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着读者。

  一本不厚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很多人读完都大呼过瘾,但俯身去思考福贵的命运又有和“哈姆莱特”有几分相似,“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福贵选择了中间态,他不甘沉沦同死去的亡灵漂泊,但也无力骄傲地活着。

  对每一个角色的出场和退场感性的描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美中不足的是这个特点淡化了人物间的冲突矛盾,从而导致读者看完后有种“网络爽文”的感觉。但通过对富贵命运的刻画,正弥补了这一缺点。

  正如书中所说,这是一个人和他命运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过阔的土地上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1 2

书籍简介

  • 活着

    活着

    余华小说 472人浏览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