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读后感1200字

2022-08-18 14:50:57.0 心理抚养 读后感1200字 心理学书籍读后感1200字 668 浏览

简介《心理抚养》是由李玫瑾编著的心理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心理抚养读后感12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怎么做父母比成为父母更重要。”这是我阅读《心理抚养》这本书最真切的感受。李玫瑾教授提出在成为父母之前,最好能先去学习如何做父母,确保自己懂得怎样做父母。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发展呈阶梯递进的模式,作为父母需要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养育重点,方能更好地给孩子打下坚实根基,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01情感抚养,亲自陪伴成长

  母爱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天性和天职,孩子早在腹中就记得妈妈的心跳节律和身体的气味,所以孩子在妈妈怀里就不容易哭闹。李教授说即便怀胎十月,也要“耳鬓厮磨”地亲自抚养,因为妈妈的陪伴,让孩子有着天然的安全感。有研究表明:由妈妈亲自抚养带大的孩子,更具有情绪平和的性格优势。

  但依恋母亲,不等于父爱就不重要。爸爸可以多做些力量性的事情,如抱着孩子哄睡觉,给孩子洗澡,帮孩子拍嗝,给他哼哼歌、讲故事,让他骑在脖子上玩一玩等等。有了亲子肢体上的接触,孩子见到父亲就会很亲。孩子对父亲的情感,是靠相处培养出来的,通过生活接触、玩耍互动而形成的亲昵感和亲近感。
心理抚养
  总之,孩子的养育需要父母双方亲自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无独有偶,在2022年1月1日刚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也有相关明确规定。

  02性格教养,随时随事而教

  从3岁左右开始,就进入了对孩子性格教养的阶段,即要有意识地规范和约束孩子的行为。性格教养应该从孩子接触他人、有自主动作的社会行为开始,随事而教。

  李教授认为,决定社会行为“形成”的关键就是“第一次”,对孩子不当的行为要不要马上制止,你当时的反应就是为他建立处事规则,如第一次去亲戚家做客,父母叮嘱孩子不乱碰他人东西;第一次在小区跟小朋友玩闹,父母叮嘱孩子要乐于分享;再到第一次逛商场,第一次哭闹索要东西时……通过生活细节,及时发现问题,随时随事教育纠正,告诉孩子相关的规则和恰当的行为,这种父母有意而为的告知、制止、指导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性格,会奠定他未来行为教养的基础。如果这个阶段父母做得很好,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03能力培养,历练有的放矢

  决定能力的因素有先天禀赋,更多是后天努力。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寻找他们的心理特长,鼓励他们从小刻苦努力,通过教育、训练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人在早年必须经历吃苦耐劳的训练,即学会忍受辛苦,能忍耐者必不会任性,也不会放纵。比如让孩子6岁开始经历体力之苦,坚韧意志,他会一生受益。

  李教授认为,男孩一定要苦着养,因为他们成年后要承担养家的重任,否则当人生进入承重阶段,他们会遭遇巨大的失败挫折感。抗压性差别最大的是人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没有一个是靠天天夸奖夸出来的。平时管教中正常的严厉批评甚至训斥,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孩子打“心理上的疫苗”,让孩子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情况均能坚强面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推行也是为了起到“惩治过错,警戒将来”的作用。因此,有智慧有远见的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勤快、皮实、吃苦耐劳、经得住说、不轻易记恨的耐力。

  “人,其实是‘养育+教育’的产品,学校教育之前的家庭养育,尤其是心理抚养的好坏,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人的一生。”希望为人父母为人师者的我们都能坚持学习,保持觉醒,要从自己做起,建立一个良性的家庭传承模式,你这一代可能不完美,但你可以通过养育好下一代,让下一代比你更好,代代相承,越来越好。

1 2

书籍简介

  • 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

    李玫瑾心理 269人浏览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