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1500字

2023-03-23 16:07:27.0 儒林外史 读后感1500字 文学读后感1500字 352 浏览

简介《儒林外史》是由吴敬梓编著的小说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儒林外史读后感15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儒林外史读后感1500字1


  有的淡泊名利,有的痴迷功名;有的行事仁义,有的自私虚伪;有的重情重义,有的薄情寡义;有的不惧强权,有的攀附权贵。各种形形色色人物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中国著名的白话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是《儒林外史》的作者,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和史学著作。《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用了将近20年时间,直到他49岁才完成。他在这部小说上花费的时间也造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在吴敬梓的一生中,他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变化,他由富裕坠入贫困。

  他自小生活在有着良好教育的家族中,一生大半时间消磨在扬州和南京这两个富裕的地方。因而见到了很多的高粱子弟,举业中人,官僚豪绅和名士清客。他在这所谓的“高等人”的生活中清晰地看到了官僚豪绅的徇私舞弊,高粱子弟的不学无术,举业中人的攀附权贵,名士清客的附庸风雅。

  吴敬梓的一生经历了三代帝王的统治,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崩溃的时期。在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提倡理学,以统治者的思想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科举制是危害最深,影响最广的,它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功名、攀附权贵的圈套,成为卑鄙无耻、愚昧无知的小人。吴敬梓正是因为看透了这种黑暗腐败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科举制,反对八股文,反对封建主义。憎恶世人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的风气,他把这些观点写进《儒林外史》中,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嘴脸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深刻的揭露。

  书中范进痴迷于科举考试,光宗耀祖,但是他贫困的家境以及他的迂腐不堪,让他大半生穷困潦倒。他在科举考试中这条坎坷的路上屡战屡败,直到54岁才终于考中秀才。他的身份卑微,性格的愚腐懦弱,备受人们的歧视,他的岳父经常羞辱甚至是打骂他,周围的人可以任意嘲笑诋讽他,就连他考取了秀才之后,他的命运也没有因此改变。岳父仍然对他大声呵斥,态度极其野蛮粗暴,而他也总是一声不吭,一副逆来顺受顺受的可怜模样。后由周进引进而中进士,被任为山东学道,虽然他发达了,但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经,以至于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时,他却以为是明朝的秀才,闹出天大的笑话。
儒林外史
  书中匡超人是最令我惋惜的一人,他出身农家,自幼家境贫寒。他本是尽心尽力地伺候父母,在大火中救出父母,每日读书读到三四更的好少年。本以为在官场之中也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没想到当初的那个好少年变成了一个不顾情义,不顾结发妻子,不顾父亲遗训,只会吹嘘自己的人。他不承认曾经教导他的老师,只认李本瑛,甚至和市井流氓混在一起,参与一些耍手段拐卖人口的事情。他由朴实敦厚堕落成为了一个自私虚伪的人。

  儒林外史中不仅仅只有这些追求名利的人,还有与之相反淡泊名利的人,如书中的杜少卿,他是儒林外史中真正的儒人名贤。他淡泊名利,对普通百姓充满了同情,他拒不参加汪盐商与王知县的欢宴,却能在王知县被罢官、无处安身时,主动请他到家里住。他对待只是下人的楼老爹更是礼敬有加,杨裁缝他无力安葬自己过世的母亲,杜少卿宁愿当了新做的衣服,也要慷慨资助他。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他却能对女性保持尊重。他对妻子恩爱有加,在南京游览姚园时,他“竟携着娘子的手”。他反对纳妾,虽然进行得不太彻底,但在当时已经是惊为天人的事情了。对于争取人格独立的沈琼枝,他更是倍加尊重。杜少卿虽然表面上放荡不羁,但是充满了社会责任感。他虽然已家产尽无,但为了重修泰伯寺,仍然捐了三百两银子,只因这有助于社会重振理乐。

  在《儒林外史》中,有人隐居避世俗,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放荡闯江湖……每个人都是一只小船,随着流水去往各自的目的地,毕竟人各有志,莫负了年华,不留遗憾就好。

儒林外史读后感1500字2


  当老师给我们推荐《儒林外史》这本书时,我心中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的,翻了翻书,又是章回小说,又半文言,半白话,且离我现在的时代,已过去了N个世纪。

  远没有《哈利波特》让我上心。

  老师大概也看出了我们内心的这点小九九。还好,老师让我们以抽签的形式,每人只看一回,然后集中在班上做出阅读分享。

  我运气比较好,抽到了《儒林外史》的第二回,翻了翻书,页码不多,内心狂喜。趁热打铁,立马读起来。读着读着,觉得有点意思,赶紧拿出红色笔做批注,批着批着,书中各种人物的嘴脸,让我越来越厌恶。再读着读着,发现自己的心好像被什么东东给堵住了似的,而且是被堵得说不出话来的那一种。细细思索一番,只好拿出黑色笔写出如下文字。

  一、儒林与外史

  儒,是什么?我自认为:是指儒家学派,或者说是指儒家文化,或许也是指自称为儒家代表的人吧;林呢?这个林子大的很!比森林还大(偷笑)。大概是指受儒家学派或儒家文化影响的旧时的知识分子们。就好像我们语文老师身上的那一点味道。(偷笑一下,不知待会儿,会不会挨语文老师的骂。)

  至于外史呢?大概就是亦真亦假,亦假亦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的理解就是这样。

  二、追踪周进

  《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开头对薛家集的社会环境描写是非常周全的:人口、职业、背景、人物、事情一应俱全。至于那集上的什么申祥甫,什么荀老爹,什么夏总甲,什么梅玖,什么王惠等人,是让我越看越生气,越看越添堵。等到周进出场时,我的热血低到了临界点。他来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教书,都已经六十多岁,连他的学生顾家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却依然还是个童生。席间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的冷嘲热讽,他仰人鼻息,唯唯诺诺,连大气都不敢出。路过贡院,见学起意,走了进去还被看门人用鞭子打了出来。晚间他姐夫帮他打点好一切,翌日,当他再次进贡院时书中描写道:“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我心急火燎似的赶紧往后翻,一直读到我的好奇心百分之百,千分之千满足为止。

  谢天谢地,周进在经历了“一进二撞三哭闹”后,终于修成了正果: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在广州,为了照顾54岁的范进,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发现那确实是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拯救了和他有着同样悲苦命运的范进。

  纵观周进的一生,他在生活穷困中皓首穷经,他在忍羞承辱中饱读诗书,却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路。这种精神是可佳的。不过,万幸的是我没有生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时代,他们的老师会把他们逼疯逼死,我现在的老师只让我成才。

  三、一部外史,百态众生

  追完周进,我把《儒林外史》中的其他人物也梳理了一下。他们是读了一辈子书,也没有读出点成就的马纯上、卫体善、随岑庵、余特、余持等;还有恪守理学而自己心理极度扭曲的秀才王玉辉;也有凭一技之长转型的秀才倪霜峰;更有有德行,而无社会地位的马二先生。作为书中的第一、二、三人,虞育德、庄绍光和杜少卿三个人。我最喜欢的是杜少卿,他出身科举世家,却不愿意做举业,拒绝朝廷的征辟。他公开挑战旧礼教,携妻子同游清凉山。我学业有成时,我便也和他一样,和三两知己,游揭阳的西湖,看潮州的广济桥。

  虽然我同样走了读书的路,但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再出现儒林外史中的腐儒了。

1 2

书籍简介

  •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吴敬梓小说 121人浏览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