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800字

2023-05-30 16:38:46.0 我怎样教语文 读后感1800字 语文教育读后感1800字 213 浏览

简介《我怎样教语文》是由于永正编著的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800字-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800字1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孕育中充实,学生渴望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崇高的、神圣的师爱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教材里的人文性不如老师身上的人文性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大。如果老师真正的理解学生,赋予其真挚纯真的爱,就能使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激起他们幸福快乐、奋发向上的主人公热情,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并且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要尽量发展学生的特长,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一个个的人。因为社会上行行都需要人去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

  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每一位学生只要努力尽力了,能达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什么程度,否则师生关系就会被扭曲,教育也会被扭曲。爱的别名是理解,所以上语文课要有情。关注教材,关注学生,但对于严重影响别人学习行为,对那些视学习为儿戏,经常拖拉作业的人要严肃批评。但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做到对学生有情,要有良好的师德,有较好的个人修养。要善良,要有丰富的情。无情无义、心肠硬,当不好老师,更教不好语文。因为语文的人文性最强,最富有情趣。所谓“趣”,是上课要上的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不是热热闹闹才算有趣,不是戴上头饰表演,做个课件演示才算有趣。首先要钻研好教材,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性。还有一点是幽默,幽默也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会使人心胸宽阔。幽默是老师强有力的助手,它能使学习变轻松,能使师生在愉悦的交流中融为一体。

  “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八个字是学习语文的规律。而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读、背,必须运用,即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掌握,绝不能依靠繁琐的内容分析和讲解。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多读课外书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因为讲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自己读,自觉的读,这是最重要的。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如果老师把什么问题都说清楚了,反而什么都没有了。语文教学要留有空白,把时间留给学生。

  要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朗读是符号言语化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把时间过多的用在“小组合作”上,用在讨论评价上,有悖于语文学习的根本宗旨。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是在不经意中的。阅读教学的根本手段是读书感悟。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是“细无声”为最好。
我怎样教语文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言在走进校门以前是听来的,在走进校门以后是从书本中读来的。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记忆的最佳期。过去,我对儿童学习语言的潜能明显估计不足。以前的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解轻积累的情况特别严重,在孩子的记忆高峰期,不让他们读。对我是有愧的,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是无法挽回的。

  所说的重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语言的积累要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和背,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那些小学生目前还不可了解的,要强调粗,知其大意。先吞咽,后反刍,对那些学生一生都用的着的东西,不但要要求他们熟记,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目的是在学生应该积累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愉快的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他们打好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底子。

  第二点,重视课外阅读。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的自学能力。老师重视什么,抓什么,学生便会什么。做读书笔记也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要让学生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要让他们尝到甜头,如果尝不到甜头,日子长了,他们就不愿意做了。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的越厚,雨下的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

  现在的孩子对大大自然、社会接触的太少,活动也太少。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彼此不相往来,所以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接触,少了一份情。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书读的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存储的词条就少的很。这势必影响他们的理解,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

  作为老师,可以尽量帮学生编织金色的童年,为学生尽量留下美好的记忆,尽量把孩子教出灵性来,让他们玩儿出灵性来。灵性是丰富的语言,丰富的经验,丰富的积累和善于用脑子所产生的智慧。

  总之,语文老师要有积累意识,语文教学要重积累。就必须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800字2


  提到于永正老师,他那满面微笑,和蔼可亲的形象总会浮现在我的眼前。2014年,有幸在渭南市实验小学的多功能厅现场聆听了于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那节课,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没有繁多的新花样,有的就是于老师手里拿的那支粉笔和那本书,但学生们却学的津津有味,收获满满!为什么呢?我当时既明白又说不清楚。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于老师《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文中言“要把语文的根留住”这句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那么,语文的根到底是什么呢?于老师认为,语文的根就是朗读、写字、作文。

  一、读书读出文体的味道

  于老师的语文课十分重视朗读。首先,他自己在备课时先备的是“朗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所以,我们总能在他的课堂上听到像演戏一样的绘声绘色的朗读:散文让于老师读出了意境,诗歌让于老师读了出韵味,童话让于老师读出了情趣,说明文让于老师读得明白,课文中的对话于老师也是读谁像谁,学生深深的被其折服、吸引,充分的享受在那充满情趣和灵性的语文课堂之中。其次,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朗读。他说:“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学生有了悟性,是朗读让学生有了较好的语感。”所以,于老师的课堂,要求学生要把文章读好。如果读得不到位,他会亲自领读、范读,哪怕是“八遍”也不嫌烦,最后直到学生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了,他才罢休。所以,于老师的课堂,很多道理是学生从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而不是教师长篇累牍地灌输和外在强加的。这样的语文课堂,孩子们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领会,既做到了眼中有人,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效果可想而知。

  二、写字写得一手好字

  于老师认为,学生写不好字,是他的一块心病。而且课标在每个学段对学生的识字、写字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于老师能抓住这个基础,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字和写字。而且,他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明确的告诉我们:“把字贴撇开,想当然的写,谁也写不好字。”“练字可以让学生变得文明、变得有条理。”方法有了,作用又那么出乎意料,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写字当成语文教学的根来抓。

  当然,想让学生把字写好,教师必须自己练字,给学生做好正确的示范,同时再进行细致的写字指导,效果会更好。所以,写好字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写字训练,把学校每天开辟的15分钟的书法小课有效利用起来,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让写字使孩子们变得更文明。

  三、作文教有规律重讲评

  2011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写作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写作教学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是一件容易和喜欢的事。可于老师就给我们解开了迷津。

  第一,于老师能巧妙地把练笔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了读写的正向迁移。他以课文为载体,采取续写、补写、补段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既是想象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第二,于老师把写“下水文”当成是最好的作文备课。自己先喜欢作文,然后去感染学生;自己先写下水文,去提前帮学生发现困难,然后帮学生解决。第三,于老师教作文有规律。即,多读书;多积累生活和感受;多做。第四、于老师很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讲评。

  这段时间的网络教学,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因为不在现场指导,担心孩子们的作文质量低。尝试了于老师的第四种办法(注重作文的批改和评价),觉得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将作文分层多元评价后,孩子们自信心一下子树立起来,在加之老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鼓励,孩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效果特别好。

  名师引领,拔节有声,筑梦教育,勤躬前行。让我们记住于老师那句话: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时喜欢想自己,与自己的思想、工作“挂钩”。我总是换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的。而且,一旦我认识到了,便会立即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于永正。守住语文教学的根,筑梦教育勤躬行。让语文教学成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精神成长的催化剂!

1 2

书籍简介

  • 我怎样教语文

    我怎样教语文

    于永正教育 254人浏览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论文精选,主要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中的这些文章围绕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教师的上课、备课,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写作教学等展开,系统阐述了作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