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方法设计读后感2500字

2023-07-05 14:35:48.0 朗读教学方法设计 读后感2500字 教育读后感2500字 190 浏览

简介《朗读教学方法设计》是由A编著的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朗读教学方法设计读后感2500字-朗读教学方法设计读后感2500字左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朗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班级授课的情境下,语文老师们创造了许多朗读的具体办法,如个别读、齐声读、分组读、对比度、轮流读、表演读、伴读等,使朗读变得生动有趣。在包建新的文章中介绍的是对朗读教学的进一步发挥。

  青年教师害怕知识点的遗漏,自己滔滔不绝的讲满一节课却不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机会,这是语文课的一大弊病。“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其实在朗读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感知文本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以及激发语文兴趣。但同时朗读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什么时候提出朗读,怎样指导学生朗读,怎样设计阅读教学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的。包建新在其文章中提出三类阅读教学设计:一、把课文改造成朗读文本来朗读;二、给出不同要求让学生朗读;三、引导学生“我性”朗读。

  一、把课文改造成朗读文本来朗读

  在日常的朗读教学中,一般是朗读和细致的指导相结合,尤其是对具体情感的轻重、缓慢、抑扬、起伏等变化的朗读指导,这样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但同时可以通过对文本进行改造,使朗读促进阅读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于一些段落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层次分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对课文结构层次加以掌握,特别是议论文中论点论据的分读,如在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全班齐读中心论点句和结论句,男女分读分论点,学生通过朗读感知文章构思的巧妙,结构严谨,也能感知本文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在学习《鱼我所欲也》时,因为文中对“义”的论说也有很强的逻辑性,便让学生分组朗读正面(“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反面论述(“如使人之所欲……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使学生更容易了解论点与论据,快速把握段内层次,掌握观点。在这种简单却重要的文本问题上,不浪费过多的时间,也能让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
朗读教学方法设计
  还有一些文章选段,语句优美、内容丰富、情感深刻。可将文本进行调整,将其分行以诗歌形式展示,并安排学生朗读。尤其在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中,不少老师使用这样的方法,让文章的思路或情感能更加鲜明地体现,也更有利于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深入体会和把握。比如在《散步》这篇文章中,把课文改成现代诗:

  《散步》

  田野散步

  我母亲妻子儿子

  春天来得太迟

  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初春的田野新绿随意地铺着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

  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发生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我说走大路

  但母亲说还是走小路吧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灵活运用具体文本,诗歌具有韵律美形式美,文体转换后,让学生多声部朗读等,使朗读教学更富有趣味的艺术。

  二、给出不同要求让学生朗读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把朗读当作一个活跃气氛的环节。应该把朗读作为独立的教学事件来设计,给出不同要求让学生朗读就是方法之一。

  《安塞腰鼓》是初中阶段很适合朗读的课文,选取其中一段让学生朗读“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首先,第一遍朗读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读准语音如“旋风”、“瞳仁”、“斗虎”。老师先示范第一节,再让学生各自朗读;第二遍朗读要求学生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强调学生对节奏、停顿和快慢的掌握以及标点符号提示。老师示范,再让学生各自朗读;第三遍朗读要求:重在进入本段壮阔情景,注意把握好语气。

  这就要学生真正读进文章,有抒情性个性化的朗读。伴随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自己的性情,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让学生各自朗读后,朗读教学的三大不同要求已经提出,接着教师再对文章重点部分的朗读进行指点,最后可以配上激昂的交响乐齐读一遍。学生经过前几轮的朗读,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以及自己的理解中感悟到情感,最后在集体朗读的氛围下,在音乐的烘托中,大方的表现出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整个课堂也被引向高潮。每一步骤,教师给出详细的朗读要求,侧重朗读方法的指导与实践,以朗读带动理解,按照能力发展的层次,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在无形中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文本作者情感内核的便捷之门。

  三、引导学生“我性”朗读

  相信教师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都十分注意对轻重、缓慢、抑扬、起伏等变化进行指导。假如教师只是简单粗暴的按照要求指导学生,初中三年下来,课堂上的阅读环节只会逐渐格式化,学生的激情也会大大降低。再加上青春期的到来,越往后越难开口。所以在初一时就应该让学生多读,适应朗读,再发自内心的爱上朗读。每节早自习都应安排朗读训练,前期让学生清楚阅读要求,越往后应该越注意学生的“我性”,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的把握会有所不同,按照自己的把握去朗读,便是“我性”朗读。

  “让学生用生活经验去汇兑文本,用智慧去思考人生,以意逆志,不断超越自我,生成新我的创造性朗读阶段”。对此,老师的朗读,指导应该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感知,引导学生读出新意。学习《老王》第八段,“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在让学生读之前提出问题:你将用什么样的口气来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依据是什么?(追求自己的口气——作者的感情)多点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读法,通过学生点评或者举手情况看出大部分赞同的理解和读法,本段学生最后赞同“应该读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害怕”。

  接着再补充一些背景材料,结合杨绛的生平和当时时代背景,让学生揣摩到底应该怎样读?在读之前要告诉大家:你将要用什么样的口气来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依据是什么?(追求自己的口气——自己的感受)学生a认为应该重读,体现老王的模样给杨绛带来震撼之大。学生b认为应该轻读,既体现杨绛的小心翼翼也更符合杨绛的理性、朴素隽永的文学特点,同时不仅可以要求学生注意口气,也可以让他们注重表情,由内而外的将自己带入文本中。

  语文教学是在教一篇篇文章,做好一名语文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并不是直接在教知识,这与别的学科的教学差异很大,这个差异使语文教学更为复杂。但正因为其复杂性,语文教学充满着魅力,最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不断追求的语文教师青春不老。

1 2

书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