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读后感2000字

2023-07-27 18:12:26.0 教育的情调 读后感2000字 教育读后感2000字 245 浏览

简介《教育的情调》是由马克斯·范梅南编著的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教育的情调读后感2000字-读《教育的情调》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2000字1


  初次知道《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是在一篇公众号看到的,当时一眼就被这个充满诗意的书名吸引了,当机立断网上拍了一本,几天后便拿到这本书。

  我迫不及待翻开书,想了解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映入眼帘的是书的作者马克斯.范梅南和李树英。马克斯.范梅南是教育现象学重要开创者,著名教育学者,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课程和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树英是我国教育现象学知名专家,感觉他们是非常厉害的人物。接着又看到书中有李镇西老师和窦桂梅老师的书评推荐,再次燃起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也让我坚信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从最初对书名的迷恋到完完整整读下来,用了十二天的时间,我最大的感悟在于对书中“情调”的理解,即老师在爱的基础上,关注孩子对生活的体验,对世界的体验,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从而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另外还收获了一个新名词“教育现象学”,我个人非常认同,即从一个个教育小故事中探索教育的方法。

  其实,读完这本书,内心的情绪是十分复杂的,想要记住非常非常多的经典语言,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要把书中的内容印在脑海中,但这个确实不太现实。自我挣扎后选择再次复盘,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的内容分享出来,从分享中获得快乐。

  首先,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教育者的一种特殊才能,它与我们的为人处世的方式有关,是一种既来自心灵又来自头脑的知识。孩子具有独特性,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他们即使面对同样的情景也不可能有相同的体验。我们作为教育者能做的就是针对不同的孩子细心观察,聆听他们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和他们进行互动反馈,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基础,这样我们和孩子相处时不教育敏感性和机智才会不断提高!

  其次,尊重孩子对秘密的体验。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意味着孩子有了独立的意识和内心世界的体验,意味着他们开始成长了,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学会关注孩子对秘密的体验,既要做好日常的留心观察,又要为孩子体验秘密提供空间。在此我想说体验秘密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希望家长们再也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了,学会接受尊重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做能做的就是:教育爱,思考怎样将爱送到孩子的心坎上。

  印象深刻的是《纪律的教育学意义》这一章节,我明白了这里面的纪律其实就是老师自我学习教育知识,自我约束的纪律。为了培养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我们需要了解“纪律”的意义,让纪律成为老师学习与进步的外在约束和内在动力。当老师具备了一定量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语言,就会形成一定的教育学洞见,从而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中的关键时刻做出机智的行动。一声老师,便是一生的责任,既然选择教书这条路,就要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终身学习!
教育的情调
  此外,作为老师,我们要清楚孩子眼中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而且教学中老师要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对孩子世界的体验中。老师要懂得用眼神传达教育的情怀,要重视日常教学中与孩子相处的一些小事情。不要幻想在书中得到现成的教育机智,因为教育的敏感性存在于点滴教育的小故事中。同时,教师对孩子要有一定的理解,约束与保留,亲近与疏远,总之,在教学的路上,不问结果,只需潜行!

  在阅读中,有这样一句话:“常常被老师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到”的孩子是幸运的。”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都有被看到的需要,所以在今后的教育学要尽量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表扬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到底该怎么对学生进行表扬呢?读完《表扬与肯定》章节,感觉心里更迷惑了。书中的例子:不要对单独的个别同学当众表扬,说那样会让被表扬的孩子窘迫虚荣。想想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也会经常那样做,这样做真的不对吗?不会对其他孩子起到榜样的力量,不会让被表扬的孩子感到光荣吗?所以,想要得到答案,需要努力学习,继续摸索实践!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让孩子的好奇心保持下去并拥有持久的能量呢?富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会让孩子一直保持提问的兴趣。面对孩子的提问,我们不要机械的给出固定的答案。因为很多事物本身就没有固定的答案,要让孩子一边提出问题,一边解决问题,一边维持提出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是一种影响施加到另外一种的影响,让影响产生影响的过程。而孩子又是天生的宽恕者,他们教会我们心怀希望,他们教会我们学会反思,发展教育机智,他们充满可能性的世界成就着教育者的能力。他们无限可能性让我们大人们重新的年轻起来。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相处时,请始终保持纯真真诚的心吧,你的真诚孩子会模仿,你的行动孩子们更会模仿!

教育的情调读后感2000字2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惊艳到了,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居然有如此高的颜值,它成功地吸引了我。看到《教育的情调》这本书的书名时,就在想,教育应该具有一种怎样的情感格调?打开书,开篇顾明远教授对本书的评价语言就给予了这个问题最恰当的解释: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教育情调的表现在情,在教书育人的细微处见真情。至此,在初读的基础上细品,蕴含在诸多小故事中的爱意则是愈品愈浓。书上满是能引起我共鸣的语句,作者以一个个故事向我们呈现了所谓的教育的情调。

  从内容上看,《教育的情调》其实通篇都在告诉我们如何获得“教育的智慧”,它在引导我们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作者给我们指出了唤醒教育智慧应该关注的领域:“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看到”、“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纪律的教育学意义”、“孩子对秘密的体验”、“气氛的作用”……

  教育的敏感性和教育机智在文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什么是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书上说:“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

  这大概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不在一个频道上,或者说,如果教育者不具备良好的共情能力,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按照作者的观点,这种能力来源于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敏感性和机智密不可分。敏感性是“一种周全的、充分体贴他人的思想”。

  教育者敏感性越高,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就越“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从而在关键时刻做出最合适的教育行动,产生一种融于身心的类似条件反射般的能力,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体知”。

  如何获得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作者认为,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并不是一套简单的外在技巧,没有现成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固定的规定和一般的原则,因而没有一条明确的规则可以确保我们获得恰当的教育敏感性和机智。

  那该怎么办?作者又说:“教育者能在关键时刻以教育性的方式行动,这是因为他们在过去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中获得了教育学的精要,一种融于身心的“体知”。”

  书中还说道:培育一个人的教育敏感性和机智就是在迎接这样一种挑战——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智慧的教育者形成了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他们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个人生活的独特性。

  我觉得这也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了,只是对“材”的解释更详细一些。这也便向我们指明了培育教育敏感性和机智的方法:教育实践和反思。

  教育实践和反思又该怎么做?

  对于这个问题,我主要想说的有两点:

  首先是看到孩子。不仅仅是用眼睛看,更是用“心”看。

  一个孩子被看到,也不仅仅是指他被认出来,而是指这个孩子自己感知到了被“看到”的感觉,意味着这个孩子“被承认是一个存在着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和一个成长中的人”。

  作者所举的两个小朋友的例子鲜活地说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看到”。

  小麦克冲向幼儿园的门,对他来说,最好的地方就是学校了。麦克走进教室时,老师正站在讲桌旁和一位家长说话。麦克很快到了她身边,眼睛发着光,他带了东西要给老师看,要和老师分享。

  “老师老师,你看谁来了。”但是老师太忙了,没有注意到麦克和其他孩子正在进入教室。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多次以后,麦克放弃了。

  而另一位害羞的小朋友马克,每天入园时都充满了快乐和希望。因为老师会特地站在门口,亲热地和他握手,和蔼地对他点头,并对他手上的书表示出极大的兴趣。马克眼里充满了快乐和兴趣。

  也许,我们的“看不到”,在很多时候,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热情。此时,再去看书中的一段话便分外感动。

  每次相遇的时候,与世界的其他关联都被轻轻切断。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诚恳的接触。当我们以双手或笑脸回应对方的时候,我们共同创造和分享着这段时空。

  “我们共同创造和分享着这段时空”,多么郑重,多么神圣!作者说,“看”这个词,和“保存”“保全”“尊重”“保护”有词源上的联系。那么用“心”看,就是针对性地去观察、聆听孩子,和他们互动,给他们反馈。

  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真正看到孩子,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在”。

  一个教育者,他的教育理念就是他为人处世中展现出的生活方式。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我想谈的第二点——注重反思了。

  作者说:“一个不能对自己看孩子的方式进行反思的人,是不能充分地观察孩子的。”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离不开反思,反思是一种在日常中认真思考的能力,甚至是一种“即兴的、临场的反应能力”。

  在真正的教育发生的过程中,老师和父母一定在不断质疑并改造着自己的生活,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就是自己再次修行、再次完善的过程,而不是成年人对孩子单方面的压迫与操纵。

  不断地思考“什么是教育”,不断地思考对某个具体的孩子或一群孩子而言,什么是好的、恰当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恰当的,随时随地去反思,在行动前、在行动中、在行动后皆可反思,对反思的内容也可反思。

  不断地反思,以此提高自己的反思力,进而提高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促使我们在面对具体教育情境时做出机智的行为。

  只有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中培育教育敏感性和机智,才能更好地施加这种作用,甚至实现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哺育与反哺,彼此成就、共同成长,也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旋律和滋味人生。

1 2

书籍简介

  • 教育的情调

    教育的情调

    马克斯·范梅南教育 401人浏览

      《教育的情调》是马克斯·范梅南编著的图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