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2022-06-05 20:18:36.0 苏菲的世界 读后感1000字 哲学书籍读后感1000字 433 浏览

简介《苏菲的世界》是由乔斯坦·贾德编著的哲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苏菲的世界》这一本书。本以为这是一本很难懂的哲学书,读过以后我才知道,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他是挪威作家乔斯坦德写的,读着读着便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

  哲学在我印象中是一门非常枯燥深奥的学科,对于从未接触过哲学的我,理解起来一定很费力,我就像书中的主人公苏菲一样,带着一大串疑问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们的哲学知识。

  这本书记述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一次的事情经过以后,苏菲每天都会收到那一类的神秘信,在信中“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走进哲学,开始思考人生的道理,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它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告诉我们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开始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费格尹德乃自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一本书使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发展,在我们活到处都是人类文明的痕迹,我们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产物,一个环节,我们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文明之中。

  在这本书里让我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世界从何而来”当然,我一开始和苏菲一样,一点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个世界只不过是太空中一个小小的星球,然后太空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很可能是太空就早已存在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去想它是从哪里来了,但是一个东西就有可能原来就存在的吗?我内心深处并不赞成这样的看法。现存的每一件事物必然都有都曾有过开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个时刻有另一样东西造成的。

  不过,如果太空是有某个东西变成的那么那样东西,必然也是有另外一样东西变成的,我自己觉得自己只不过是把问题往后拖延罢了。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曾经无中生有,然而这可能吗?这不就像世界一样一直存在的看法一样不可思议吗?

  我曾经读到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现在我又开始思索,不过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是他自己无中生有创造出自己吗?哦,这个问题真的是烦死人了!
苏菲的世界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我读这本书也增强了我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也在想:“这么多年来,我自己的生命可曾发生过什么重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我到底得到了什么?”其中关于宗教的内容,我非常感兴趣,反复阅读了关于基督教和《圣经》的内容,我简直进入到了历史的场景之中,历史的变化真的是令人难以琢磨。一个民族的历史尚且是这样,一个人的历史更是为微小之极。

  我真的存在过吗?怎样才能证明这一点呢?《苏菲的世界》实在是让我感到最奇特的一本书,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哲学启蒙书。哲学给予了我们智慧,希望大家都来看看《苏菲的世界》这一本书,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深深的思考与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2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其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本书中,介绍了很多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哲学家,其中,我最崇拜苏格拉底,他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因为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却发表了很多富有哲理的观点,如:“知善者必能行善。”“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这些言论被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在《对话录》中。

  苏格拉底很善于谈话,他有生之年大半时间都在中心广场与市场等地与他遇见的人闲谈。他最高明之处就是他与人谈话时看起来并无意指导别人,而是让人感觉他很想从那些与他谈话的人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他不是讲课,而是与别人讨论。读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的职业。作为教师,我们不是应该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改为民主式的讨论交流方式吗?结合自身实际,我觉得那么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时候都是以我的讲解、分析为主,灌输式、填鸭式,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我固有的思维中,渐渐地,他们也习惯了这种模式,以致于随着年段的升高,越来越看不到孩子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沉闷无生机,作文教学出现了不愿看到的千篇一律。我想,如果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能向苏格拉底这样,在快乐的闲谈中,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真正从内心获取知识,拥有智慧,创设真正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那该是多么理想的一种教育境界。

  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这让我想到两个成语,一个是“大智若愚”。是的,最聪明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这是一种谦逊的品质,谦逊不也是智慧地表现吗?所以,在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谦逊,不用凡事都崭露头角。苏菲说:“教师和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自认为懂得很多,并且强迫我们吸收,哲学家则是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作为教师,有时候不妨在学生面前示弱,“不好意思,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嘛,你能给我讲讲吗?”“我相信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事实证明,这种谦虚并不影响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反而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增进师生关系。我想到的另一个成语是“学无止境”。因为一无所知,所以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永远都不可以停下学习的步伐,向不同的人群学习,抓住合适的时机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更应该有这种学习品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很强的求知欲的孩子,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不断在进步的时代,知识在更新,教师自然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而且我们要不断更新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学习教育学,要学习心理学,要读懂学生、读懂家长,要了解时事政治……要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前行,孜孜不倦,这样,对待自己的职业,才能有底气,才会有硬气,工作开展才会有生气。

  哲学给予我们智慧,带我们从困惑走向醒悟。苏格拉底,这位最智慧的哲学家,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3


  读一本书,应当是去了解书中世界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就是一场妙趣横生的旅行。这个暑假,我进入了一个有趣的、充满哲学的世界——挪威作家贾德的《苏菲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最想提出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

  当我开始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时,我发现我仍以席德的视角在读另一本书——这便是这本书的有趣所在,即“书中书”。

  书中,先是以苏菲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开始,叙述苏菲和她的老师艾伯特的故事;在书的中途,故事突然转变,说到席德的父亲艾勃特送给她一本书,名为《苏菲的世界》。继而书中以席德的视角继续讲述苏菲的故事。而书外,读者读这本书:贾德撰写的有趣的哲学史和书中人物的故事,就是在和苏菲一起学习哲学,了解历史。书中,书外,书中有书。甚至给我产生了一种“我为书中人”的奇妙想法。而在整本书的结尾,苏菲与艾伯特逃离了书中书的世界,相应的,当席德读到书的结尾时,书中的苏菲消失了。读到这我不禁产生疑问,假若我也在书中呢?那么我在书中的意义是什么呢?

  苏菲在书中被艾勃特创造是为了激发席德对于哲学的思考。在苏菲所意识到“生命”时她便在寻找她生命的意义,最终她找到并且挣脱了艾勃特对她的控制——苏菲成为了书中世界的“人”,与席德和艾勃特在同一平台,同一世界的人——她成功从艾勃特的思想中逃离,成为了独立的个体。这便是苏菲生命的意义,不,在那之后,苏菲赋予了自己意义——寻找她存在的意义并加以证明她存在于席德的世界里,证明她“活”在“世界”里。生命的产生未附加意义,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去探求生命,思考生命。

  那么所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并非有人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贾德用这本书中的问题引导人们去思考。他用苏菲的经历、席德与艾勃特的形象、艾伯特对苏菲的教育去思考、寻找这一答案,而本书终究没有答案。但是,我认为,其意义应当在于“生”。无论是苏菲对世界的探求(指苏菲对于艾伯特提出的问题的设想、解答)还是席德对感性、直觉的探索,再到苏菲努力证明自己存活于“书”的世界,无非不是围绕“生”的。

  “生”为何呢?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开放性的、具有发散性的问题。它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我们实际上对生命一无所知。我们并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何处,或者我们是不是生来就被赋予了命运与存在的意义,就像苏菲一样。

  苏格拉底之所以著名,是因为他提出的问题让人深思,他的思想也十分高尚,更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懂的并不是太多”。“一个哲学家知道实际上自己所知十分有限,这也是为何他们不断追求真知灼见的原因。”书上这么说到。虽然我们并非苏格拉底,也并非哲学家,但我们也应当去思考生命,去追求真知灼见,去探求“生”为何物。假若你不明不白的活过一世,在离开前就没有遗憾、没有后悔吗?

  总结我所要说的,是去告诉大家:生的意义是每个人通过对于生存的努力而得出来的。我们应当带着“生”的疑问去不断探索并努力地活着,我们应当善于观察并善于对生活乃至生命提出疑问,逐步完善自我发展,为了“生”,为了活着而生存,为了真理而前行。

  假若我们对“生”保持好奇,那么我们对“生命”也并非一无所知。

1 2

书籍简介

  • 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哲学 340人浏览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