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后感3000字

2023-07-15 16:38:40.0 娱乐至死 读后感3000字 文学读后感3000字 210 浏览

简介《娱乐至死》是由尼尔·波兹曼编著的文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娱乐至死读后感3000字-《娱乐至死》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说奥威尔口中《1984》的极权世界没有来到,我们所处的是赫胥黎口中的娱乐世界。


  但我怎么感觉我们正处于这两种世界的中间地带呢?“极权”的是思想,“娱乐”的是肉体,精神和物质腹背受敌,正夹击着我们,如没有觉察到,那可能我们正在“上瘾”或者正在被操控着而不自知······

  去年看《1984》这本书时,阅读过程让我无比压抑和紧张,因为文中描述的是一个极其专权的社会,比明朝的锦衣卫时代还要极权,除了你的呼吸不被控制,你所有的行为、想法都被监视着······虽然没有看过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但是在波兹曼的简短描述下,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也有一些宽泛的了解。

  极权社会下,存在着反抗的风险,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当压迫达到一定程度时,灭亡则是必然的。但是,娱乐就不一样了,它就像是精神鸦片,让你无意识下接受控制、压榨而不自知,让你欲仙欲死,但是无形中又剥削了你。这又让我想起了德国哲学家韩炳在他的著作《倦怠社会》中提到的自我剥削,自我制裁。他讲述了当下的统治者,就是通过教育,法律和各种制度,让群众深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让其自我剥削,要知道自我剥削比他人剥削更加可怕,因为你面对的敌人是你自己。

  好了,不再延展了,回归主题,接下来我将分享《娱乐至死》的读后感。

  你相信大数据吗?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你打算买一个杯子,你也并没有在任何平台上去搜索,只是脑海中在想这件事。可当你拿起手机刷视频的时候,你会发现视频推荐的内容很多都是关于杯子的广告。

  比如你失恋了,视频推给你的都是关于失恋,伤感的一些内容······这个时候,你会不会产生疑问,这到底是吸引力法则呢?还是大数据已经这么厉害了,可以直接穿透我们的身体,进入我们的大脑,去控制和窥探我们的思想,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你不会觉得很恐怖吗?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这本书,其实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时间去阅读,这周当我找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时机到了。说实话,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并没有太让我惊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阅读完之后,总是会让我陷入一种思考之中······于是,我决定将我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

  波兹曼在书中讲述的主体是电视文化。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所以在电视文化盛行的时候,作者就开始看到了问题,意识到了危险。用他的观点来分析互联网盛行的当下,一点都不为过,依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电视文化影响的是大众,并没有针对个体进行私人定制方案,可当下的互联网,当下的短视频都是经过大数据精准的分析,为每一位用户私人定制专属方案,让用户一拿起手机,一打开某一平台就爱不释手,从身、心将用户一步步地瓦解和吞噬。

  从众一定是对的吗?

  最可怕的一点是当大家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意识不到这件事情背后所蕴藏的危机,这或许就是《乌合之众》里面说的从众心理。当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时,尽管这件事情是错的,大家会认为错的也不会只有自己一个人,是所有人都错。

  在从众心理的支撑下,我们做这件事情也就不存在风险,变得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甚至还引以为豪,为自己融入这样大众的群体而沾沾自喜。

  反思的声音总是微弱的,反思的群体也是小众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个体,而且这种声音在资本的控制之下是很难将其展示在公众面前的。资本会害怕这种反思会不会让他们的利益受损,会不会让群众开始觉醒,所以很多真实的声音就会出现被限流,进一步用娱乐化的思想将其真实的声音掩盖。

  记得一位长辈和我说过,她说:“鲁迅是幸福的,他所处的时代虽然物质条件不好,但是他的思想,他的反思,是可以被世人看见的,并引人深省,实现了作为一名作者的使命”,现在想想确实是。

  波兹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文中提到:“当电视新闻报道了一件凶杀案之后,屏幕马上就会切换成广告,或者切换成一条搞笑的新闻······然后,在节目结束时,主播还会说一句:‘明天再会’”。

  我看完这段文字有点不寒而栗,简短的文字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也让我想到了,当下的我们面对一个小屏幕,一会哈哈大笑,一会泪流满面,但是这些即时的情绪不会让我们陷入深度的思考当中,我们就好像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留下的只有阅读量和点击率。我们慢慢也会因为这样的浏览习惯,而变得麻木不仁,甚至更有很多“看客”直接略过这些真实的新闻,只看娱乐类的资讯,让自己的思想领域只有娱乐,然而当现实以痛亲吻这类人群时,他们脆弱的不堪一击。

  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了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娱乐化的生活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主旋律,娱乐化的生活说的好听是积极的能量,是正能量的化身,而那些反思生活的学者,揭露生活本质的作品,却被定义为是消极分子,负能量。

  正因为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大家看到的就是大多数人带着虚伪的面具,伪装的分享着自己精致的生活,分享自己开心快乐的瞬间,只为博得大众的称赞,成为符合当下主流的群体。

  正如文中作者说道:“商品的质量和用途在展示的技巧面前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就好像一样的商品,放在百货公司的专柜上卖的价格和放在地摊上卖的价格就是有天壤之别,而娱乐化的当下,渲染的主流价值就是去专柜购买商品才是高品质的生活态度,并且不断衍生出这种所谓高品质生活的娱乐文化。

  用娱乐化的态度去隐藏生活的本质,是自欺欺人还是生活的无奈?这个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当娱乐化的生活能够谋利的时候,所有的方向都将会朝着畸形发展。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资本告诉大家并且展示让大家看到,加入娱乐大众的队伍,你不仅能够赚得盆满钵满,还能名利双收,那这个时候不去的人,那才是真的傻,一个这么大的蛋糕摆在饥肠辘辘的你面前,你会不吃?

  拒绝,不吃这是反人性的行为,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站在圣人的角度去指点江山,去侃侃而谈,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陷入娱乐化的思绪中,不要沉沦,要保持清醒,保持思考,不要被吞噬。

  人生只有两种选择——改变和接受

  当下的社会,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接受什么,所以,面对纷纷扰扰的生活,面对满是诱惑的当下,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当下社会的讯息很多,每一种讯息都代表着一种媒介,传播的是一种思想,每一种媒介都在寻找自己的拥护者,至于你愿不愿意成为它的拥护者,决定权在你的手上。

  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了,而是渐渐成为影响个体,并决定个体身心状态的利器,所以,我们要用好它,不能被它驾驭和掌控我们的人生。

  中西方不仅只有一位学者提出这样的警示,很多学者都提出了类似的呼喊,但尽管这些学者无数次的呐喊。看现在事态的发展好像并没有改变什么,他们呐喊惊醒的也只是那些愿意被惊醒的人群而已,那些不愿意被吵醒的人群,依旧在沉沦,依旧任其影响,从而不断陷入内耗,内卷,焦虑的情绪漩涡之中而无法自拔。

  娱乐可以成为生活的调剂品,但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我们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不是群体认为对的事情。

  最后,用作者文中最后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吧!“赫胥黎他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1 2

书籍简介

  •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文学 117人浏览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