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1600字

2023-10-24 15:01:34.0 理想国 读后感1600字 哲学读后感1600字 195 浏览

简介《理想国》是由柏拉图编著的文学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理想国读后感1600字-理想国读后感1500"",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理想国读后感1600字1


  《理想国》是,我很早以前就读过的一本书,也不能算读过吧,可以叫翻看过,因为当时太年少读此书是牛嚼牡丹。因为当时自己选书的时候看见这本书名为理想国,还以为它是一所桃花源,或者是绿野仙踪里那些童年快乐的王国。然而现实是我打开书就傻了眼,开篇就是满眼的什么格老孔,比雷埃夫斯港,什么波勒马库。而且他们的对话十分深奥,讨论的都是少年读不懂的人生大事,什么正义公平城邦。但是为了和众人吹牛,我一字一句咬牙切齿地读完,说实话,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基本上是睡起来再接着看。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我的入眠神书。但是深刻理解了这本书的含义,却是在我19岁的时候,我阴差阳错读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大学学习了哲学。有了这些基础,我再一次翻开理想国,发现了不一样的感想。

  虽然比儿时理解深刻了点,但是仍然是浅薄的,在这边写读书笔记时,心还是虚的。我知道像这样的一本书,是值得一生去品读的。这次我仅仅是谈一谈我个人的感想。书归正途,古希腊诗人西蒙尼认为正义必得血债血偿,有债必还。而他这个观点,就一个例子来说,国王因为兵力强盛而无理由地对邻国发动战争,他的盟友国是否应该为他提供支持?显然,无论支持与否,这种行为都是不正义的钥匙,支持那就是在助纣为虐,别的小国就会因为你的支持而倾覆。要是不支持,便是违反盟友的约定,那也算不得正义,所以说关于正义的解读并非如此。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由卜勒马库斯等人与苏格拉底一起,对于正义公平城邦进行一问一答的产婆术式的讨论将获得最终的答案。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认为他有着非常强烈的政治工具主义色彩,柏拉图有着强烈的政治工具主义色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总是把善和正义作为至高无上的理论,也就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善和正义而服务的。他在跟人的辩论中,永远在讨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柏拉图的政治观点和他本人的对于美学的审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苏格拉底说公道是什么?他究竟是邪恶和无知,是智慧和美德。但你后来提出不公道比公道更有力的看法,又忍不住从其他转题转移到这个问题上来,所以对于我来说,苏格拉底讨论的结果是公道还是什么?公道是不是美德以及公道如何实现的问题。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可谓是纯粹至极,每每读到他描绘的理想世界时,我的目光也跟随着他一同看到那个充满理性、正义和善良的社会。柏拉图认为最善者和最正义者是最幸福的人。他最有王者气质,最能自制。最恶者和最不正义者是最不幸的人。他又最有暴君气质,不仅对自己实行暴政而且对他的国家实行暴政。当然,柏拉图用了一系列的逻辑来论证这一观点(很多论证的逻辑我也很难完全理解)。就单看到这个结论,我想你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他真的太纯粹,太理想也太美好了吧。也许真正的哲学家就是这么的纯粹。
理想国
  柏拉图对没有智慧和美德经验的人有着强烈的批判,他在描述时用的比喻和措辞也可以看出他对无智慧和美德的人有多么鄙夷。柏拉图极力崇尚理性,追求智慧,他希望告诉人们,无知的人连自己都无法认识。他们的快乐就停留在最低处,为了满足欲望而陷入整日的斗争。我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内卷实在是太严重了,没有柏拉图的理想国世界中的那种美好,每天都在为了别人的目标,或者是世俗眼中的成功而奋斗,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导向。其实追求正义才是这个世界的正道。也许现在我的年龄还不够,还没有深入的了解社会,但是我将永远去重读柏拉图的理想国,去探寻哲学家和现实世界的相同之处。

  一个不正义的人灵魂就像一个处于内乱的国家。我们总是认为像僭主那样的人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但是他作为一个不正义的人,他是很痛苦的,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被自己灵魂深处那些欲望所控制,无法做到节制。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已经不属于他自己了,这样的生活必定是痛苦的。有人内卷就有人摆烂。摆烂的人我认为他的智慧、勇敢、节制三者出现了失衡。内卷是在重复压缩自己而不是为了追求智慧,摆烂是在放逐意识,失衡精神生活,让肉体停留在时空里失控。这两者都是错误的,但是目前来说,我没有好的办法解决这一切,我的意识处于混沌中,也许经过更多生活的磨砺,我会再次重读理想国,找寻真正的智慧。

理想国读后感1600字2


  《理想国》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著作,有人说:“西方哲学史只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解。”这样一本哲学著作对我来说是“所有人都说好,我也知道它很好,但我并不想读”的存在,如果不是共读我恐怕永远也不会翻开它。但是看了开头苏格拉底和朋友讨论老年生活,又觉得这本书似乎没有我想象中得那么高不可攀(我本以为是一本什么都看不懂的“天书”),这是一本蕴含深刻思想的聊天记录,而他们聊的内容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其中的教育思想有许多引发思考之处。

  一、为什么教?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是为了塑造城邦的护卫者,进而从护卫者中选择最优秀的人做统治者。因为最初的城邦是“猪的城邦”,为了满足人们的不断增加的需求,小城邦会逐渐扩大,会因为抢夺资源而与其他城邦发生战争。这时就需要护卫者来保卫城邦。而一个城邦的护卫者应当是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平。他们没有私产,只有很低的物欲,还要过集体生活。但他们会为了“最多人的最大幸福”而努力。那么这样的人有什么幸福可言?在我理解,苏格拉底理想中的优秀护卫者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他们把能够保卫城邦看作幸福。这也就回击了第一卷第二卷中色拉叙马霍斯和格劳孔认为不正义更幸福的观点。不正义有时候看似攫取了更多的利益,但是获得利益并不等同于获得幸福。护卫者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城邦的幸福,世人眼中的“不幸福”正是他们的幸福所在。

  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样的护卫者么?在读到这部分时,最先进入我的脑海的是范仲淹的“然则何时而乐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我想像古代的范仲淹、今天的袁隆平这样的人无论在道德上还是行为上都是国家和人民的优秀的守卫者。这样的人是存在的,但是他们毕竟是少数,更遑论还要进一步在这些人中选择最优秀、最完美、最有天赋的人做“哲学王”,所以这只能算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理想中的城邦吧。

  二、教什么?

  苏格拉底非常重视品德教育。教育以音乐和体育为基础。为了青年人能够拥有好的品德,必须筛选教育内容。神话故事里神不能是邪恶的,不能是善变的。苏格拉底甚至觉得为了培养优良品性,善意的谎言也是可以接受的。音乐是朴素的,曲调是单一的。还要进行体育训练,当然学体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品格。

  其实我们现代社会也依然在一定程度地践行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电影有分级审查制度,我们给孩子推荐的书籍也多是歌颂真善美的作品。即使对我们这种成年人来说,时不时地读一点心灵鸡汤也会给人一点安慰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不可否认,这样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好的品性。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呢?只看到人性好的一面而不接触人性中的卑劣,这样的护卫者真的能够面对复杂的人性吗?

  三、怎么教?

  首先是进行终身教育。其次要进行有差别的教育。苏格拉底相信人生而不同,天赋决定人生。有人天生是鞋匠,而有人生来就是统治者,只有大家各司其职才能巩固城邦的正义。在教育上,只有统治者才学习科学和哲学,以统治城邦,实现城邦的正义,普通人只需要接受最简单的教育。

  从正面来说,这种有差别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特点和天赋都不同,有的人生来擅长表达,有的人生来擅长算数。还有一种人生来就“出人也远矣”,对这类人进行精英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城邦做贡献。我们在新闻中偶尔会看到某些学神在高一或者更小的时候就通过了清北的考试,对这些学生理应给予更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式。

  但是苏格拉底强调人不应该超越自己的阶层,这显然有阶级固化的倾向。这种思想与孔子的“有教无类”背道而驰,也不符合“人生而平等”的现代思想。为什么鞋匠的儿子就要永远做鞋匠,为什么鞋匠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就成为这个城邦最可怕的事情呢?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或者希望拥有更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权力,不应该也不可能被限制。终身教育、男女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在当时是具有先进性的,但是天赋决定论和固化阶级的思想是不是不符合人性呢。

  千年之前的《理想国》中的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重视品德,强调终身教育,主张“因材施教”等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

1 2

书籍简介

  • 理想国

    理想国

    柏拉图文学 138人浏览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