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

2023-03-18 19:23:16.0 新教育之梦 读后感1000字 朱永新作品读后感1000字 242 浏览

简介《新教育之梦》是由朱永新编著的教育类书籍,出版以来广受读者好评。以下范文由读书感悟小编为大家整理,内容涵盖"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1


  在又一次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之后,不禁心潮澎湃,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热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地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这本专著在教我们当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首先,要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习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孩子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孩子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面对我们的孩子,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我们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我们已经落后于孩子了。

  其次,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

  人没有了思想,无异于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不只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一线教师。这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孩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那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我们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无比高贵的生命。

  最后,要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孩子的差异,承认孩子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

  只有心怀梦想,以学促教,以教引学,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只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严于律己,不断学习,相信我们的“新教育之梦”的实现,指日可待!
新教育之梦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的教育者来说,这既是作者的真诚规劝,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从这本书里,我还读出了作者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作者所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2


  这本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按照这里的要求,我由衷地感到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有差距,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需要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完善自己。当然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这几点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就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

  比尔•盖茨曾说过:“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对于教师来说,责任心更是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的、心智正在发育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价值观是否正确,将影响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有序、国家的兴衰。教师的责任之大,可想而知。首先,要教学生做人,所谓“言传而身教也”,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逐渐由“被动变主动”。

  二、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

  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爱是教育的基础。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多一点耐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转化“问题生”,这就是爱。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老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心底爱学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关注生命成长。

  三、做一名勤于学习的教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精于学科,立足学科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和智慧延伸。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而不仅仅是那一桶死水。只有胸藏千丘壑,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徜徉课堂有如闲庭信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我们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做一名敢于挑战自我的教师。

  我的座右铭是:人生只要敢于开始就不算太晚。为之我也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争取在挑战中优于过去的自己。也印证了魏书生说的:“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把工作、学习、压力、打击、磨难都当作超越自我的阶梯,踩着它,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超越不是颠覆,不是折腾,不能浮躁,不能没有根基。”所以一个人只要下定决心改变,什么时候起步都不算晚,被动等待,不会成功,只有主动追求才会成功。教师不应该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要不断地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要引导学生们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也让自己迈上另一个力所能及的台阶。一名理想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

  感谢《新教育之梦》,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后感1000字3


  最近我读了这样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过多“博大精深”的理论阐述和学术语汇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实践本质,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共鸣,成为广受欢迎的教育学著作。

  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对于“理想的教师”提出了八点要求。这些要求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任何一个岗位都充满着竞争,教师间的竞争往往又是多于合作的。目前,教师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工作制度,评价方式都需要竞争。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走不了太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社会如此,教师职业也是这样。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对教师间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双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当今社会除了竞争,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呼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社会需要合作,教师也要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受欢迎的教师,作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换位,二尊重,三互惠。这三点建议同样也在告知人们怎样学会合作。

  《新教育之梦》告诉我,智育不能独领风骚,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数字,或是一纸文凭,一张入学通知书,它“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它应“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并能完善自我,体现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它“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优化生命,激扬生命”。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自己还很迷茫的时候我读了这本可读性很强的书。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让我审视自己所做一切的意义,让我寻找到一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道路。

1 2

书籍简介

  • 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教育 118人浏览

      《新教育之梦》是文集的第一卷。《朱永新教育文集》由十卷组成,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文后收录了《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